譚闖 戴思文 楊雪


“找工作找建忠,學駕駛必到西培”。羅建忠這個名字和他一手創辦的西南駕培集團已經成為山城的一張靚麗名片。
1月13日,記者走進重慶沙坪壩區陳家橋的西南駕培集團,正趕上一批新學員的開課儀式。開課第一講由駕培集團董事長羅建忠組織大家學習如何預防發生交通安全事故,筑牢交通安全的防線,從而讓學員增強交通法制意識和體驗駕駛的盲區。董事長羅建忠告訴記者,“我永遠牢記自己是個兵,在部隊服役8年,部隊的培養鍛煉讓我終身受益,無論什么時候,我始終保持普通一個兵的本色,我創辦的西南駕培集團全部融入軍旅主題元素,用嚴謹的辦學理念保障學員在這里安全愉快的實現駕駛夢想。”
迎接新的挑戰
羅建忠的軍旅生涯,是一個中國好兵的生動演繹。
當兵2年后,由于他過硬的軍政素質和出色地表現,當上了“代理排長”,一當就是6年,深受戰友的愛戴,提起羅排長沒有人不豎起大拇指。
榮譽是能力素質的見證。他曾榮獲6次優秀士兵,6次優秀士官,5次優秀共產黨員,三次個人三等功,榮獲軍事大比武全能冠軍并榮獲三等功一次,代理班排多次完成上級賦予的各項任務,三次榮立集體三等功。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羅建忠心里也有過將軍夢。雖然多次因為各種原因和提干失之交臂,但他沒有灰心,矢志做一個好兵。
人生豈止在疆場,8年的軍旅生涯讓他有信心做出任何決定。2007年,他思前想后作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退伍返鄉。
脫下心愛的戎裝,告別了堅守八年的部隊,去社會發揮自己更大的價值。收到羅建忠的離隊申請,領導三番五次勸說他繼續在部隊干,但是羅建忠去意已決,于是,領導和身邊的戰友主動幫他聯系工作。
部隊是個好兵,企業肯定是好員工。很多讓人羨慕的國企也紛紛拋來橄欖枝,可是都被他一一拒絕了。
每年退伍離隊的軍人那么多,而政府能提供的就業崗位畢竟有限,羅建忠想怎么能為政府添麻煩?他要把機會留給更需要關照的戰友,他深信自己也一定能闖出一片新天地!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社會魚龍混雜畢竟不同于軍紀嚴明的部隊,他暗暗發誓再當一次新兵,沒有任何困難能攔住他。洗盤子、當廚師、賣保險……披星戴月工資微薄,曾經也當過兵的妻子看不下去了,一想到同年退伍的戰友拿著高工資過著舒服的生活,幾次慫恿勸他回家托關系找個理想工作上班,但都被他拒絕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短短幾年時間,他秉承著在部隊里一貫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斗”的精神開始嶄露頭角,從最開始的啞巴銷售“零業績”,到侃侃而談“月冠軍”。他最愛聽的一句話:當過兵的就是不一樣。
敢于啃硬骨頭
2012年,羅建忠得知同年退伍的戰友不幸遭遇車禍,當他趕到時,曾經和他一起親密無間的戰友兄弟已經成了一個氣息全無的血人。一連好多天,戰友家屬痛不欲生的哭泣反復在羅建忠耳朵里回蕩。這是一個駕駛技術不過關和駕駛陋習導致的交通事故。一次車禍毀掉兩個家庭,全國每年數十萬起車禍,又會讓多少家庭陷入災難之中!
輾轉反側,寢食難安。幾天后,羅建忠再次做了一個讓人大吃一驚的決定——放棄別人艷羨的一切,義無反顧只身來到重慶開駕校。
羅建忠有一個信念:只有規范化的駕駛教學理念,才能讓更多的學員謹慎行駛,規范操作,杜絕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
一個破舊的鐵皮房間,一張破破爛爛的書桌,幾輛漆都刮花了的教練車,這便是羅建忠擁有的全部。
他不在乎駕校公司做得有多大,只愿竭盡全力將“馬路殺手”減到最少,為交通安全筑牢第一道屏障。當時,重慶大部分駕校實行“掛靠”經營模式。某教練只要上交一定管理費,就可以打著這個駕校的旗號招生,掛靠教練為了生存“潛規則”現象也屢見不鮮,這些陋習使得校完全喪失了對教練員的約束力,導致教練員魚混雜,什么時候練車,什么時候考試,全憑教練員喜好。今天交“油氣費”明天是“取暖費”各種吃拿卡要行為聞所未聞,荒誕不經,駕培行業也烏煙瘴氣遍地是坑。
這種風氣下的教練員根本不在意學員駕駛行為習慣是否規范,應試培訓是主流現象,在車流不息的馬路上遇到突發情況只會亂踩剎車,給交通安全造成極大的隱患。
向陋習開刀,需要多大的勇氣和面臨多大的挑戰,同行會把你當作另類。羅建忠常說的一句話,“我們當過兵,死都不怕,還怕什么!”他決心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不使用“掛考”車,所有車輛均為公司“直營”,方便管理;另一方面提高教練員自身素質,嚴格進行教練員選拔,讓軍政素質優秀的退伍軍人擔任合格教練員。
一個好漢三個幫,必須要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才行。羅建忠找到以前的戰友,提出自己辦駕校的想法,紛紛從全國各地來到西培駕校,他要求教練員全部是退伍軍人,并將“軍旅主題”融入到自己的企業文化中去。
練好過硬的教練員至關重要。首先進行為期十天至半個月的封閉式軍訓,以訓練新兵的方式磨煉員工意志,統一著裝,并定期對教練員進行文化培育。
在其他“掛考”駕校教練員抽著煙,穿著大褲衩人字拖,罵罵咧咧地對學員進行指導時,行業里突然出現了一支名為西培的“正規軍”。
重塑行業品牌
金杯銀杯不如大家的口碑。西培駕校嚴格的管理模式很快得到了社會的認可,“西培”的名聲越來越響。
然而,隨著這幾年駕校公司的競爭日益加劇,很多駕校因無法拼服務質量,開始了惡劣的價格競爭,報名費從一開始的五六千迅速崩塌到兩三千,許多駕校公司早已入不敷出。2018年,重慶又有五家駕校公司資金鏈斷裂跑路,剩下一群繳了費卻無車可練的學員,最后只能讓政府出面解決。
競爭對手的落敗并沒有使羅建忠心生喜悅,反而對這個現象深感憂慮。這些駕校都是單體經營,沒有形成規模化的集團,抵抗風險的能力太低。一根筷子容易折斷,羅建忠決定把所有的“筷子”捆成一團,讓整個行業走向規范化、集團化,一起走向更健康持久的經營模式。同時,全重慶的駕校規范了,道路安全才更加讓人放心。羅建忠立馬把自己的軍旅特色的“西培模式”推行到各個駕校,在各地毫無保留地開展講座,把自己所有的經營心得、理念無私地告訴他們。羅建忠還在重慶部分區設置自己的品牌駕校,引領整個區的駕校,讓“西培模式”復制到各個駕校里去。行業抵抗風險的能力加強了,公司里優秀軍人的創業夢也得以實現,“軍旅特色”也在各個區得到有效推廣。
不忘社會責任
公司不斷壯大后,羅建忠沒有忘記員工的切身利益。不僅發放各種獎金、組織團建,筑牢他們的公司責任意識、家庭意識,還幫助解決這些員工子女的就業問題,確保他們沒有后顧之憂。
在現場,一名教練員拉住記者,向我們講述了一段往事,去年小李的兒子被查出得了腦膜炎,那段時間真是他人生中最灰暗的日子,看著躺在病床上久燒不退的兒子,失業在家的妻子只能暗自的抹眼淚,他甚至不敢告訴年邁的父母和其他的人。可能是一連請了好幾天假,可能是低落的情緒被公司同事所察覺,他忘不了那天早上他照常去看望兒子,推開那扇病房的門后,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他:鮮花、果籃堆滿了床頭,還有公司董事長羅建忠。董事長告訴他,公司是一個大家庭,員工有苦難時,公司也理應對每一個家庭成員負責。此后,公司不僅籌集捐款解決燃眉之急,還多次上門慰問進行心理疏導,甚至對他的妻子也無償進行了就業技能的培訓。
羅建忠也不曾忘記在公司剛起步最艱難的時候,是一群大學生飽含信任地來到他們的訓練場。而如今,他聯系了許多高校,決心開展“慈孝會”計劃,每年高考的前三名可以在他們駕校無償學車,并且他決定資助那些學習優異但家里貧困的大學生。小王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他告訴記者,他的同學是因為相信這一支“正規軍”而選擇西培,而他家庭困難則是因為他們的“慈孝會”計劃才能夠圓了自己的“駕駛夢”。
短短幾年時間,西培解決退役士兵就業上百名,資助貧困大學生達數十名,向社會和員工捐款上百萬元。
(作者單位:西南駕培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