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靜, 張 樂, 王富強
(南京醫科大學a.基礎醫學院;b.分析測試中心,南京211166)
現代高等院校的職能主要是教學、科研和服務社會,高校的大型儀器設備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實現高校職能的重要保障[1]。
我校分析測試中心成立于2010 年,經過多年的運行與發展,目前中心擁有實驗室面積1 200 m2,設備總值4 000 余萬元,設有蛋白質組學實驗平臺、代謝組學實驗平臺、電鏡平臺、光鏡平臺、流式平臺、核素平臺等6 個技術平臺,極大地促進了學校教學與科研工作的開展。近年來,分析測試中心在教學和科研上的作用得到了校內外的一致肯定,目前中心運行情況良好,處于穩定發展階段,現以分析測試中心的運行情況進行闡述總結,以期為其他院校在分析測試中心的建設與運行提供借鑒。
高校作為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由于沒有固定的建設經費來源,因此學校對于中心的投入少,即便有少量財政撥款購置設備經費,分配到中心的建設經費遠遠達不到儀器更新的要求。目前,中心的建設與維修經費絕大部分來源于優勢學科建設經費,由于醫學技術發展迅速,儀器更新速度快,僅僅依靠優勢學科建設經費,很難滿足醫學技術發展的需要。
傳統的高校教學中,對于大型儀器的知識普及涉及得很少,而且大部分的傳授也只是局限在對于大型儀器的簡單認知上,學生對于大型儀器沒有系統地認識,不能全面深入掌握大型儀器的原理和操作要點,導致實驗操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必要的失誤導致實驗的失敗,甚至會影響到大型儀器的正常運行或損壞,影響儀器的正常運行,增加大型儀器的維修成本[2-3]。
分析測試中心作為校級科研服務平臺,醫學院校的分析測試平臺除了承擔學校的科研檢測任務,還需要服務附屬醫院和社會人員。分析測試中心每年平均檢測樣品量近20 萬份,檢測任務繁重。與此同時,實驗人員還要承擔儀器的日常檢測和維護,負責儀器的采購論證、招標、采購、安裝等一系列工作,繁雜的工作使工作人員身心俱疲[4]。
而現有的科研評價體系只關注科研人員的課題申報和論文發表情況,而中心的實驗人員并沒有過多的精力去做科學研究,導致實驗人員在職稱晉升上也是困難重重。中心的大部分實驗人員都不是教師崗位,社會地位不同于教師,在評優評先、學習深造上也是被忽略的對象,心理獲得感和幸福感比較低。這些原因導致檢測中心招人難、留人難的現象得不到有效解決,導致檢測中心的梯隊建設得不到有效保障,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分析測試中心的發展。
分析測試中心的良好運行是整個學校的教學與科研的正常進行的保證,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并有效實施。
大型儀器的操作相對來說非常復雜,只有掌握了儀器的基本原理和規范的操作方法才能合理使用大型儀器。分析測試中心開設了“大型儀器使用與方法”“生物醫學分析”“實驗核醫學”等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課程,由專業教師和儀器管理人員系統地講解大型儀器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項以及儀器的管理和維護,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對于大型儀器的操作具有感性的認識。
同時,增加實驗課內容的開放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課題和研究方向,在教師的指導下準備樣本,并上機檢測,將課堂上對大型儀器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使學生在進入實驗室之前能夠熟練地掌握大型儀器的操作,并對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加以思考并解決。通過開放性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和熱情,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
測試隊伍的綜合素養、科研水平關系到整個分析測試中心的業務水準,是分析測試中心發展的基石,因此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測試隊伍勢在必行[4-5]。
為了解決實驗人員職稱晉升難的問題,學校專門設置了正高級實驗師的崗位,高級實驗師和正高級實驗師可以被聘為研究員系列,對于研究生招生也與教師系列崗位同等待遇,極大地鼓舞了測試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測試人員積極參與科學研究,可以增強測試人員的科研意識、科研經驗和體會,在日常的工作中,對檢測結果提出科學和合理的建議,保證實驗結果準確性和科學性,提高服務水準。僅2018 年,以中心為第一單位的SCI文章就有4 篇,其中有Advanced Materials高影響因子的論文。
測試人員要積極參加各種學術和經驗交流會[6-7],如中美流式細胞技術交流會、全國激光共聚焦顯微技術理論與應用學術交流研討會、江蘇省分析測試協會舉辦的“N +1”分析測試技術研討會,通過加強與同行間的業務經驗交流,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7]。
中心主要任務是服務于學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但是平臺的正常運轉不可避免的需要經費來維持[8],有償服務制度是平臺運行經費的保障。根據儀器運行的成本進行核算,按預約人的使用時間收取測試費用,收取的費用主要用于儀器的維護和保養,逐步實現“以機養機”的目的[9-10]。
在早期的實驗平臺建設中,往往是以系或課題組建設,這些平臺由于缺少專業的實驗技術人員,導致儀器的損壞率偏高,且缺乏相應的儀器維護維修經費,導致很多儀器一直處于停運行狀態,儀器使用率低。為了充分使用這部分儀器,中心建立了儀器托管制度。邀請專業人員對這部分停運行的儀器進行功能和價值評估,并與中心的收費標準進行等值交換,機器的維修和后期運行管理由本中心進行負責,原有平臺的科研人員可以享受儀器同等價值的儀器使用時間。不僅使學校的大型儀器得到充分利用,還緩解了中心由于經費緊張無法采購新儀器的問題。
由于電鏡診斷技術可以觀察到亞細胞結構的變化,已廣泛應用于現代臨床病理診斷,是病理診斷中一項重要依據。為此,電鏡平臺積極拓寬服務對象,與附屬醫院合作,積極開展活檢病理診斷、肺癌的診斷工作,并做出了一定的成績,形成了良好的社會口碑。
隨著國家對教育和科研投入地不斷加大,尤其是985 工程、211 工程和雙一流大學的建設,高校的教學科研水平日益提高,硬件設施不斷完善,大型儀器擁有量不斷攀升[11-12],大型儀器的管理員的配置并沒有穩步提升,儀器管理員的綜合素質也是參差不齊,這造成了大型儀器的利用率偏低,儀器的損壞率也是居高不下,很多高校的大型儀器沒有真正發揮其檢測的功能[13]。因此培養專業的大型儀器檢測人才隊伍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中心的多年運行中,大型儀器操作的培訓工作一直有序地開展,擁有一支專業的培訓隊伍,在多年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培訓經驗,這為中心創建醫學大型儀器專業檢測培訓基地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今后,將穩步推進培訓基地的建設,為社會培養更多專業的醫學檢測人才,提升本中心服務社會的能力。
實驗室檢測資質認可是管理和技術能力精準化的要求,是測試中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保障[14-16]。但由于醫學院校分析測試中心大多是院級管理,不是法人單位,很難通過檢測資質認定,因此需克服困難、創造條件,積極申報國家級別的檢測資質認證證書,如質譜平臺可以申報元素測定、物質成分分析的檢測資質認證,更好地服務藥廠、檢測機構,從而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發揮醫學院校服務社會的職責。
實驗室管理人員僅具有本專業知識,可以順利開展實驗教學,但缺乏與儀器設備維修、維護或儀器新功能開發等相關的背景知識,如機械、水電、電路、程序開發等,無法完成大型科研精密儀器的新功能開發及維修、維護等。因此,要積極與主管單位溝通,為分析測試中心配備相關的技術人員,使大型儀器能夠最大化利用。
大型儀器的正常運行是醫學院校教學科研工作有序開展的基礎和必要保障,如何管理好大型儀器是一個長期的研究過程,需要管理者通過不斷總結實際工作經驗,優化現有的管理制度,調整管理計劃。分析測試中心通過多年的發展,組建高素質的測試隊伍、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加強與臨床合作等一系列舉措,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分析測試中心。今后,中心將更好地服務學校的教學科研工作,努力服務社會,為建設國際知名、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研究型醫科大學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