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江
在“全面取消領取社會保險待遇資格集中認證”后,如何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多種途徑和方式進行認證,實現“寓認證于無形”的要求,需要積極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
生存認證全稱是退休人員生存認證,即國家規定退休人員每年到當地社保局進行一次生存認證。生存認證的目的是證明退休人員是否健在,社保機構是否應繼續為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生存認證為養老保險基金安全構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線。
一是社保經辦機構對全面取消集中認證的認識出現了偏差,一味強調困難多、壓力大,落實起來難度大。二是對轄區內的鄉鎮(街道辦事處)、村(社區)認證工作如何開展,認證平臺如何使用只是以文件的形式轉發,沒有可操作的有效指導。三是實際工作開展力度不夠,依賴思想嚴重,一味追求利用現代技術比對認證,片面認為比對認證是上級人社信息部門的事,缺乏主動作為的勇氣和動力。四是社會化服務只停留在口頭上宣傳,認證工作還保持在傳統的認證方式上,離“寓認證于無形”的要求差距大。
通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實踐,筆者總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認證做法,現拋磚引玉,以求共同進步。
一是下放認證平臺權限。退休人員進行生存認證工作,需要政府加大硬件投入,依托村(社區)、鄉鎮(街道辦事處)辦公場所,完善網絡認證平臺建設,下放認證平臺權限,促進認證工作有效開展。目前全國各地都建立了村委會(社區管委會),只需要對村(社區)的網格員、社區工作者、鄉鎮(街道辦事處)同志進行適當的業務培訓,提高他們服務技能,就能順利完成轄區內退休人員的認證工作。
二是利用現代技術手段。一方面,利用大數據技術做信息比對,將需要認證的退休人員信息與公安、民政、交通以及醫保系統中的共享信息進行比對,確定退休人員是否健在,開啟“寓認證于無形”的新模式。對信息比對結果存疑的,可通過網格員、社區工作者、鄉鎮(街道辦事處)勞動保障所對退休人員的生存狀況進行確認;對行動不便的退休人員,可提供上門服務。另一方面,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優勢,實現退休人員通過手機APP、微信視頻、QQ視頻等方式進行遠程自助認證。
三是開展異地協助認證。目前有部分居住在省外的退休人員,對于他們的生存認證工作,除了利用現代技術認證外,還可用“異地居住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資格協助認證表”,在居住地社區或街道辦事處進行生存認證后,郵寄到參保地社保經辦機構。
四是學習社區網格化管理經驗。在生存認證工作中,可以借鑒社區網格化管理經驗,通過上門走訪、慰問等方式,將疑似喪失待遇領取資格人員和其他待核實問題逐一精準核實。這種方法雖然費時費力,但卻是一種便民創新的社會化服務認證形式。
其實在當前的實際認證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少數退休人員未進行生存認證,各個經辦機構也陸續發現有極個別退休人員已經死亡,但由于家屬未來領取喪葬費和撫恤金,造成了社保局還在繼續為死者發放養老金。盡管社保經辦機構最后還是把多發的養老金追回,但還是費時費力。針對這些問題,需要進行認真思考,分析和查找問題的原因,積極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解決問題,真正讓社會化服務的認證工作邁入“人本化、無形化、便捷化”的發展軌道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