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是成都市大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保障,尤其是技能人才隊伍的建設是大邑縣產業功能區發展的重要人才支撐。近年來,大邑縣人社局通過政策落實、搭建引才平臺、靶向育才等手段著力服務產業功能區企業發展,以產業發展和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引進培育人才助推大邑產業發展為重點,為大邑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截至目前,全縣有專業技術人才12059人,其中,高級職稱1171人,占總人數近10%;中級職稱5205人,占總人數43.16%;初級職稱5683人,占總人數 47.13%。現有技能人才總量28219人,其中,高級技師18人,技師285人,高級工1155人,中級工10395人,初級工16366人。技能人才工種主要分布在機械加工、維修等第二產業和旅游、美容、茶藝等第三產業,其中,第一產業3051人,第二產業14375人,第三產業10793人。
一是深度落實人才政策,精準提升人才服務水平。貫徹落實市級相關政策和“大邑人才新政15條”,2019年對新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分別給予1000元至6000元的技能提升補貼,累計發放技能提升補貼、縣級技能提升獎勵1719人,金額362.25萬元,涉及企業120家;對19名符合《大邑縣高層次人才分類基本目錄》或產業高技能人才進行了資格認定、確定分類,精準把控人才安居與人才需求鏈條。二是緊扣產業發展,精準靶向引育人才。針對產業功能區發展方向和企業人才需求,2019年在采取問卷征集的方式基礎上,以全縣參保100人以上的70余家規模企業為樣本展開充分調查,對比成都人才市場近兩年來各類現場招聘會和網絡招聘數據,采取重點企業重點調研,獲取有效崗位需求信息3000余條,編制了《大邑縣人才開發指引(2019)》,引導各類人才按需流動和高效配置,促進人才資源與產業功能區發展相對接。
一是強化人才資源合作,多渠道引進高端人才。加強與知名獵頭機構合作,實現高端人才市場化對接,幫助企業引進高端經營管理人才、研發人才、產業技術(技能)等亟需人才,2019年引導10余家重點企業進行高端人才需求專項定制,實現獵頭專區專欄發布引才資訊,為重點企業引進了7名專業對口的高端人才。二是持續打造“蓉漂”活動。圍繞功能區建設和重點產業發展要求,自覺主動將區域特色優勢融入“蓉漂”系列活動,在精準收集用人單位需求下,結合《大邑縣人才開發指引(2019)》,全年組織企業參加“蓉漂”活動13場,其中市人才中心組織的市內招聘11次,組織部牽頭的走出去引才2次,為企業引進高端人才381人。三是升級加強院校合作,實現企業人才訂單培育。結合產業功能區發展,尤其是智能裝備產業功能區所需的技術型人才,引導企業進高校(院)所、高等職業院校開展校企深度合作,結合企業自身發展計劃,促成校企意向協議,實現企業員工定向培養、訂單式培訓,形成人才遞進式發展格局。2019年引導部分企業與大邑職業技師學院、四川現代職業學院等高職院校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為企業發展驅動注入了新生力量。
一是打造育才基地,升級本土人才培養。依托大邑縣技工學校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邀請學生、家長參加職業技能教育宣傳體驗活動周,建立口碑;建立以蜀望五金制品、祥業機械鑄造、技工學校為基礎的校企合作聯盟,2019年培訓電工技師25人,保育員勞務品牌培訓120人,計算機技能培訓240人,中式烹調師培訓120人,著力提升了本土人才隊伍建設。二是優化創新創業載體,助力人才隊伍建設。結合產業發展,成勢連片打造市級大學生創業孵化示范基地、青年大學生見習基地,截至目前已有17個就業見習基地,2019年基地見習人數50余人,提升了企業創新內在動力。2019年張敏茶藝技能大師工作室、李安洪銑工技能大師工作室被認定為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形成了工匠大師引領帶動。三是借力“人才講壇”,傳承工匠精神。根據產業發展需要,通過搭建工匠講習所等平臺,邀請技能大師、技術能手、優秀工匠等能工巧匠現場傳授精湛技藝,培育工匠人才。2019年依托大邑縣技工學校高技能等人才實訓基地,共享培訓資源,開展了2期人才講壇,共計500余人參加,實現人才的提品升級和人才帶動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