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代都
南充市出臺并落實各項扶持創業政策,大力實施返鄉下鄉創業“三下鄉工程”,深入開展返鄉下鄉創業示范園區和鄉鎮創建工作,返鄉下鄉創業工作成效顯著。
自2017年以來,南充市累計新增返鄉下鄉創業人員1.83萬人,新增創辦返鄉下鄉創業實體1.76萬個,其中企業0.36萬戶、個體0.81萬戶、規模種養0.35萬戶,其他0.47萬戶,返鄉下鄉創業實體吸納就業近8萬人。
實施“人才回引下鄉”工程。一是搭建人才信息數據庫,實行動態管理。目前,已累計入庫各類返鄉創業人才信息1.8萬人次。二是大力實施“歸雁行動”,動員引導更多人才返鄉下鄉創業。近3年來,全市累計回引規模以上返鄉下鄉企業210多個,創業帶動就業1.8萬人。三是積極落實人才激勵措施,加大關愛服務力度,幫助協調解決好住房、醫療、子女就學等實際問題。
實施“創業扶持下鄉”工程。一是夯實創業扶持政策基礎。市政府先后下發了近80條促進返鄉下鄉創業的文件及政策。二是強化創業扶持資金保障。全市累計發放創業補貼3200余萬元,各類培訓補貼2600余萬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88億元,發放創業園區、示范鄉鎮等載體各類獎補資金800萬元。三是搭建返鄉下鄉創業平臺。全市創建返鄉創業示范園區57個,入駐創業戶(人)數701個,帶動其他人員就業1.31萬人。市縣兩級初步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梯級創業平臺體系。
實施“服務延伸下鄉”工程。一是加快創業服務平臺建設。在全市所有鄉鎮(街道)和有條件的村(社區)設立返鄉下鄉創業服務窗口,下沉13項業務到鄉鎮(街道),實現“返鄉創業事、最多跑一次”。二是加大創業指導服務。與駐市高校、職業院校以及重點企業共建南充創客學院,幫助返鄉下鄉創業人員提升創業本領。3年來,開展創業提升培訓0.68萬人次,培育鄉土人才2.7萬名。三是強化創業典型示范引領。開展返鄉下鄉創業示范縣、鄉鎮和示范園區(孵化園),創業明星、示范企業評選表彰活動。
一是部分地方重視不夠。部分地方領導對農民工等人員的創業帶動當地農民就近就業的倍增效應認識不足,未建立統一協調的領導機構,政策落實不到位,缺乏積極引導、科學指導和統一規劃。二是扶持政策落實不到位。部分地區擔保機構和金融機構工作積極性不高,工作存在互相推諉。三是創業宣傳存在盲點。一些農村偏遠地區缺少挨家入戶的宣傳人員,導致群眾對創業政策不清、創業動力不足。四是創業服務質量不高。在部分邊遠鄉村和創業園區創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不完善,創業服務跟不上。五是創業能力不足。返鄉下鄉創業人員缺少相應知識、技能和經驗,創業科技含量低、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創業成功率低。
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加強返鄉下鄉創業工作的組織領導,將扶持返鄉農民工創業列入議事日程,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事實事來抓,并納入各區、縣的民生實事考核內容,定期開展專項督查。
強化政策落實。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出臺更加優惠、細化、量化的優惠政策,進一步降低返鄉創業門檻。加大宣傳力度,使各類人員了解政策、熟悉政策、用好政策,使就業創業各項政策真正落到實處。
健全協作機制。降低創業擔保貸款門檻,逐步實現反擔保形式的多樣化。優化創業貸款審批環節,開展多部門并列式審批模式。加強與金融部門的溝通,建立起上下貫通,協調推進的協助機制。
加大平臺建設。簡化審批程序,適當降低土地使用門檻。進一步加強返鄉下鄉創業園建設,對已建返鄉下鄉創業示范園,要進一步完善設施、功能,提高檔次,擴大規模。各類園區應降低入園創業門檻,給予更多的優惠政策。
著力氛圍營造。建立政府領導聯系、部門協調聯席、政銀協商聯合的“三聯”工作制度。加大輿論宣傳,特別是偏遠地區的宣傳。通過評選表彰活動,努力營造返鄉創業者光榮、勇于創業者可敬的良好社會氛圍。
推行電商培訓。組織返鄉下鄉農民工開展電子商務基礎知識培訓,提供實現“互聯網+”模式的平臺,結合南充地方特色產業,提高創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