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代紅梅
成都市郫都區把鄉村技能人才的培養放在突出位置來抓,從理論和實踐上不斷探索鄉村技能人才的郫都培養模式。
成都市郫都區緊緊圍繞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這個目標,按照“實戰、實用、實效、一鎮一品”的思路,全面推動鄉村人才技能提升。2018年以來,全區累計培育各類鄉村人才3.3萬余人,搭建各類鄉村人才聚集平臺50余個,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創業6000余人。
打造獨具特色的鄉村培訓品牌項目。一是采取“人社牽頭抓總,部門合力參與”方式,統籌推進六大技能培訓行動,形成“鄉村振興學院為主干,農職院校為枝干,社區培訓點位為綠葉”的樹狀網絡培訓體系。二是農村實用人才推行“五化”路徑,鄉村文化人才以全民藝術素養提升行動為抓手,各街道根據特色產業、主導產業開展各類技能培訓。三是按照“有趣、有料、有效”的原則開展體驗式學習,讓學習內容產生應用價值。
建設高質量的培訓基地和實訓基地。一是建好用好四川戰旗鄉村振興學院。目前已開辦各類培訓班95期,主要培養具有專業技能、農業生產經營能力的新型農民和涉農工作人才。二是打造專家服務基地載體。已新(聯)建3個新型人才工作站,轉化10余項新技術、新產品、新成果。三是建立鄉村高技能人才培訓(實訓)基地。整合區域內職業院校師資和場地資源,建立7個鄉村高技能人才培訓(實訓)基地和14個技能大師工作室。
培育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鄉村工匠。一是打造傳統技藝帶頭人。2018年以來,共認定工藝美術大師和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達50余名。二是通過師徒傳承、進校入企入村專業培訓等方式,培養一大批傳統技藝傳承人和守護者。三是利用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全省綜合性傳統工藝博覽會和傳統技藝大賽,進行傳統技藝絕活展示展演。
舉辦鄉村技能技藝的成果展示活動。一是圍繞鄉村技能人才需求,依托區內骨干企業、重點職業院校,助推鄉村人才提升技能和技藝。二是舉辦“鄉村技藝技能大賽暨鄉村人才振興六大技能培訓行動成果展”,對獲獎選手授予“郫都區鄉村工匠”稱號。三是鼓勵支持各部門(單位)、各行業協會舉辦勞動競賽和職業技能大賽。
一是鄉村勞動力存在年齡趨大、文化較低的情況,且技能層次不高。二是鄉村勞動力存在培訓動機不強,不愿意參加中長期培訓的情況。三是鄉村勞動力對新技術、新工種、新知識接受程度較差。四是培訓載體只能滿足就地就近培訓,離高質量培訓要求還有差距。五是一些鄉村勞動力認為培訓的內容不能學以致用。
通過兩年的實踐,郫都區建立了“雙有三實”鄉村技能培養模式。該模式以培養就業有實力、創業有潛力的“雙有”人才為基本目標,以“實用、實戰、實效”為工作思路,政府主導、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特色;以非遺傳承人(鄉村工匠)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現代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鄉村旅游培訓、創業培訓為主要內容;結合區域特色,依托“3+1”特色教學法優化教學過程,統籌兼顧推動鄉村技能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同時,通過實施鄉村技能人才培養的質量監控、加強鄉村技能人才的師資隊伍建設、建立鄉村技能人才培養的管理機制,構建鄉村技能人才培養的支撐體系和保障機制。
一是政府結合區域發展實際,指導制定鄉村技能人才培養規劃;加強政策引導,激發單位與個人的內生動力;整合優質資源,為鄉村技能人才培養搭建平臺。同時在考慮地區特點的基礎上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進行技能人才培養,打造不一樣的鄉村振興品牌。
二是打造“意識引導、特色教學、精準幫扶”的培訓三部曲+“典型引領”的“3+1”人才培育模式。圍繞特色產業和市場需求量身定做培訓方案,激發學員積極性和主動性;追蹤參訓后學員的就業狀態,針對問題及時幫扶;充分發揮典型帶動作用。
三是構建鄉村技能人才培養保障機制。構建鄉村技能人才培養的質量監控體系,實施人才培養的目標監控、過程監控、質量監控和保障監控;構建鄉村技能人才培養的動態師資庫;構建鄉村技能人才的管理機制,制定考核標準,采取多種措施鼓勵人才培養帶動創業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