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市委編辦、市人社局最近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通知》,就實施街道(鄉鎮)機構改革和加強城鄉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過程中,進一步加強基層平臺建設,完善機構設置、加強人員管理、規范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水平、確保數據基金安全5個方面提出明確要求,著力破解在實施鄉鎮(街道)機構改革和加強城鄉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過程中,基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面臨機構撤銷、職能調整、標準降低、保障不到位等難題。
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機構設置。《通知》要求各區(縣)要根據“健全促進重點人群就業創業的政策機制”“健全統籌城鄉、覆蓋全面的社會保障體系”的精神,按照相關文件要求,在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內設機構限額內,設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所或在便民服務大廳內懸掛相關牌子。在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立“村(社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站”。在一個區(縣)范圍內,管理體制原則上統一。
健全工作機制,加強人員管理。《通知》要求各區(縣)編制、人社部門要加強與財政、政務服務等部門和鄉鎮黨委、政府的溝通協調,對鄉鎮(街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所人員編制繼續實行派駐管理的,要按照有關文件規定,合理劃分區(縣)和鄉鎮(街道)的考核、任免、管理權限;已將人員編制劃歸鄉鎮(街道)管理的,確保有機構、有專人、有場所、有設備、有經費負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各鄉鎮(街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所以鄉鎮(街道)管理為主,業務上接受上級政府業務主管部門監督和指導;村(社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站業務上接受鄉鎮(街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所的管理和指導。鄉鎮(街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所工作人員若因編制不足不能滿足工作需要的,可采取聘請協理員的方式進行人員補充。村(社區)服務站工作人員,可采取聘請協理員或由村(社區)干部兼職的方式解決。要采取公開招聘的方式,積極吸納高校畢業生充實基層平臺隊伍。鄉鎮(街道)和村(社區)聘請協理員、兼職干部所需人員經費,采取財政補助、政府購買服務等辦法解決。優秀社區協理員(社會化選聘)可納入社區后備干部培養。基層平臺編制外聘用的協理員,應隨著經濟發展,合理確定待遇報酬,依法參加社會保險。
強化保障措施,規范服務內容。《通知》要求各區(縣)要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將鄉鎮(街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所、村(社區)服務站所有以城鄉居民為服務對象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事項,全部入駐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服務室。要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關于<加強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建設的意見>的通知》要求,向社會公眾公開機構名稱、服務事項、辦理條件、服務流程、辦理時限、收費標準及依據、監督電話等信息。要充分利用全國、全省、全市聯網運行的業務信息系統和政務服務系統、智慧治理系統,實現“一網通辦、一網共享、一網通管、一網協同”,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優質、高效、便捷、安全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
建立考核機制,提高服務水平。《通知》要求各區(縣)要按照國家、省、市的要求,把加強基層平臺建設與加強城鄉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把下延基層平臺辦理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事項,作為城鄉基層治理的重要內容,列入鄉鎮(街道)的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建立健全基層平臺工作考核機制和基層平臺工作人員考核激勵機制。各區(縣)人社局要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行政主管部門的作用,加強對鄉鎮(街道)的工作指導,確保政策落地,任務落實,目標完成。
加強監督檢查,確保數據基金安全。《通知》指出,基層平臺建設工作涉及城鄉居民的個人信息多,涉及就業創業和社會保險資金量大,信息化管理程度高,各區(縣)人社部門和有關監督管理部門要完善管理制度、規范業務流程、加強監督檢查,防范經辦風險,確保數據基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