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英 尹應平 鐘光輝 陳虹
宜賓市翠屏區根據今年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就業失業等有關統計數據,對上半年就業形勢進行了分析研判。總體來看,受疫情影響,翠屏區就業市場出現了一些新特點、新情況,但就業形勢總體平穩。
一是就業領域出現新情況、新變化。共享經濟發展迅速,催生了大量新就業形態,也催生了大量新增就業機會。服務業就業結構出現變化,吸納了大量勞動力轉崗就業。二是智能終端企業用工急劇減少。定向服務的4 家智能終端企業1-6 月申報用工需求1890 人,減少1120 人。三是農民工“二返”漸成趨勢。沿海企業用工需求趨于萎縮,外出農民工返鄉意愿增長明顯,返鄉人員數量有進一步增長趨勢。
企業全面復工復產推動穩定就業。疫情形勢向好以后,在全覆蓋開展勞動力實名調查和“一企一冊”做好企業用工保障工作的支持下,農業、工業和建筑業迅速恢復,服務業逐漸恢復。截至6 月底,全區納入統計的533 家市場主體用工缺口由2.2 萬人迅速縮減到1613 人。
重大項目推進吸納就業。區本級加快推進一批項目竣工投運和項目開工,新增項目吸納農民工等群體就業效果顯著,預計帶動吸納就業5000 余人。
政策兜底保障就業。1-6 月,向市場主體兌現社保減免9087.92 萬元,發放普惠性穩崗返還資金412.61 萬元,惠及328 家企業1.5 萬余名職工。同時,追加4600 萬元用于支持暫時性困難企業穩定崗位。發揮各類企業“扶貧車間”作用,加大公益性崗位供應,解決就業困難人員和貧困戶等就業1482 人。
優化服務促進就業。全區組織系列招聘會91 場,提供就業崗位1.68 萬個,幫助1.05 萬人達成就業意向,貧困家庭勞動力實現階段性轉移就業8244 人,組織農民工安全有序出行2.2 萬人。
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組織開展農民工返鄉創業培訓6 期240 人(次),勞務品牌培訓11 期622 人(次),組織450 名中職畢業生和民族地區“9+3”學生參加創業培訓。同時發放創業貸款1350 萬元,有力促進創新創業帶動就業。
加大對新經濟主體政策支持。建議加快調整政策導向,推動共享經濟等新經濟形態加快發展,創造更多新增就業機會。出臺政策支持新經濟創業就業人員,增強新經濟帶動創業就業能力。
大力穩定現有經濟主體。對民生領域、勞動密集型的輕工制造業等企業,在加快出臺降低成本普惠性政策的同時,要實施差別化扶持政策,著力穩定現有就業崗位。
促進項目投資帶動就業。加快打造名優白酒、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綠色食品“四大百億產業”集群,加快長江工業園“3+1”產業發展,加強中心城區“一心兩圈”輻射能級,強化“一軸兩翼三地標”夜間經濟布局,全力爭創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加快培育國家級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依托各類項目投資開拓未來就業空間。
實施更加積極的促進就業創業政策。健全就業創業工作協調聯動機制,強化經費保障,追加同級財政預算,安排一定比例的財政補助資金用于就業創業服務,加大向社會力量購買基本就業創業服務成果力度。加強隊伍建設,完善全領域的多渠道供給機制,推進智慧化服務,開展“互聯網+就業”。推行全民職業技能培訓服務,實施免費技術技能培訓、“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在職職工職業技能提升培訓等培訓計劃。開展農民服務保障工作,切實幫助農民工解決子女教育、困難幫扶、技能培訓、法律援助、養老保險轉移、返鄉交通等諸多問題,為農民工提供便捷、高效、優質的“一站式”綜合服務。鼓勵社會力量投入,開展職業指導專家志愿團和創業專家志愿團建設,開展青年志愿者就業服務活動,鼓勵開展就業援助、就業關愛等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