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老撾特派記者 孫廣勇 本報駐新加坡特約記者 辛斌
2月20日,中國-東盟關于新冠肺炎問題的特別外長會在老撾萬象舉行。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和東盟-中國關系協調國菲律賓外長洛欽共同主持,東盟十國外長出席。“這是致力于共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首個高級別國際會議”,俄羅斯衛星網稱。截至20日,東盟十國中有6個國家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20日的特別會議開始前,中國和東盟十國外長以東盟方式手拉手,振臂高呼“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東盟加油!”會議開始時播放了一段短視頻,反映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場景,以及東盟十國領導人表示慰問支持的畫面。從武漢到整個湖北,從醫務人員到志愿者,成千上萬奮戰在一線的人員,和一幕幕緊張工作的鏡頭感動了所有人。當視頻中響起習近平主席“我們一定會勝利”的堅定聲音時,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這是中國和東盟就新冠肺炎疫情召開的一次緊急會議”,美聯社20日的報道稱。據介紹,這次特別外長會由中方提議召開,得到東盟十國一致迅速的積極響應。會議籌辦前后只有短短十幾天時間,凸顯了中國和東盟同舟共濟、合力抗擊疫情的堅定決心,將為全球合作抗擊疫情樹立標桿和典范。
王毅在會上介紹了中國為抗擊疫情采取的強有力舉措,同東盟各國外長就攜手應對疫情深入交換意見,推動中國和東盟國家加強聯防聯控、保持正常經濟社會交往,探討建立公共衛生合作長效機制。會議發表了《中國-東盟關于新冠肺炎問題特別外長會聯合聲明》。老撾外長沙倫賽表示,此次會議將為維護地區國家人民的健康和安全,為世界公共衛生事業作出貢獻,聯合聲明將是東盟應對此次疫情的良好基礎,各國相關部門將共同推動合作落實。
“中國采取了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措施,為全球疫情防控贏得了時間,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舉辦特別外長會議,討論共同應對疫情,十分及時,是迄今為止首次聚焦公共衛生事業的多邊外長會,具有重要意義。”泰國外長敦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菲律賓外長洛欽20日在會上表示,疫情雖然給中國和東盟國家帶來影響,但阻擋不了本地區向好發展的勢頭。疫情終將結束,合作仍將繼續。
根據世衛組織近日發布的疫情報告,在東盟十國中,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柬埔寨、泰國已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新加坡病例最多,截至20日累計確診85例,泰國35例,馬來西亞22例,越南16例,菲律賓3例,柬埔寨1例。其中泰國是中國境外首個出現確診病例的國家,中國境外的第一例致死病例來自菲律賓。
“中國正在用東盟傳遞出的友誼信號,對抗西方對中國應對疫情的非議”,路透社20日引述新加坡國立大學學者吳木鑾的話說。報道稱,當天的會議上,與會各國官員都沒有戴口罩。香港《南華早報》20日稱,菲外長洛欽在當天的外長會上說,應對新型冠狀病毒之類的敵人需要行動、同情心和合作,“加強合作可以為制服這個敵人鋪平道路”。他在會后對記者表示,如果有人將這種病毒用于政治手段,那將“令人作嘔”,“那些為了地緣政治目的而將病毒作為武器的人……他們將感到抱歉。”
俄羅斯衛星網19日的報道稱,莫斯科國立國際關系學院專家亞歷山大·薩利茨基在接受該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和東盟外長的此次會議或將觸及雙方在控制疫情蔓延方面的務實合作問題,“中國在治療這種疾病方面積累了經驗,將與東盟國家分享。這將獲得東盟國家的高度贊賞,因為不是所有國家都有像中國這樣的抗疫動員能力。”此外,疫情還引發一些國際產業鏈破裂的擔憂,急需采取緊急預防措施,此次老撾會議會商討中國和東盟加強經濟外交的協調。
《南華早報》20日的評論稱,從某種方面來說,此次中國-東盟外長會也是一場公共關系活動。文章引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者戴倫·盧的話稱,北京期望東盟國家為中國的抗疫工作提供政治和外交支持,希望東南亞一些國家放松對中國的旅行限制措施,以增強對中國抗疫努力的信心,“當然,東盟國家真誠地希望疫情的影響是短暫的,希望中國贏得這場斗爭,因為它們本身也因此損失太多”。有學者稱,這次受肺炎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大多數是與中國有緊密聯系的國家,如日本、韓國及東盟。新加坡拉賈拉特南國際問題學院中國項目一位資深分析師說,這次會議為中國提供了向世界展示信心的機會,“今天中國-東盟外長會的主要信息是面對逆境團結一致,在遏制新冠肺炎中共同前進。”▲
環球時報2020-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