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纖維制可分解包裝袋的營銷策略
作者:徐海英,董杰
來源:現代營銷(經營版),2020(2)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植物纖維制可分解包裝袋的優勢及應用價值和意義進行分析,并重點對其市場營銷推廣策略進行研究,希望有助于這一環保包裝材質的市場推廣。
D公司綠色供應鏈管理優化研究
作者:朱吟
來源:上海外國語大學,2020
摘要:隨著環保概念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影響日益增加,綠色經營的理念已深深扎根于人們的心中。越來越多的企業也已經認識到了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同時他們也意識到了可持續發展對企業的長期發展有著巨大的聯系。很多企業已經開始考慮如何能夠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又能夠兼顧綠色經濟的管理模式。所以,很多公司開始選擇研究綠色供應鏈的管理模式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綠色供應鏈管理強調低投入和大型物流,注重綠色生產和運輸方式,幫助企業降低生產經營成本的同時,又能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達到節能,高效,少污染的目的,進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更有利于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提升企業形象。本文基于供應鏈管理的相關理論,概述了D公司的現有管理體系,運用了PEST分析模型對D公司的外部環境進行了分析,并介紹了D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的情況。基于D公司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現狀,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包括產品包裝所采用的材料欠環保、產品包裝的回收率較低、產品制造產生環境污染高、產品回收流程對消費者不透明、產品的綠色物流占比不多等5個方面的問題,并挖掘產生問題的5個原因。基于三重底線理論,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來優化D公司的綠色供應鏈體系,并最終形成綠色供應鏈逆向物流的閉環。在優化方案的實施階段,提出運用PDCA的戴明環的管理模式進行計劃和實施,并從績效評價體系等相應機制上保障優化方案的實施。本文采用三重底線理論的原則,從產品設計、產品采購、產品制造、產品銷售和產品物流5大方面所產生的問題提出優化的方案,要求企業注重社會和環境指標的同時注重傳統的財務指標。如果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向這三個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使企業獲得長期的經濟效益和持久的競爭優勢。
包裝垃圾的分類與回收利用
作者:袁鵬飛
來源: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20(1)
摘要:包裝垃圾是由廢棄的包裝物產生的固體垃圾,約占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1/3,雖然政府進行了必要回收,但仍有1/3以上的塑料、玻璃等包裝物沒能被有效回收利用,成了填埋場的主要填埋物,造成了環境污染和土地、石油等不可再生資源大量浪費。從回收利用和源頭減量兩方面提出包裝垃圾的應對,一是對包裝垃圾按來源、成分等進行詳細分類,并建議回收處置方法;二是從制定行業政策方面來減少過度包裝和扶持再生資源行業健康發展,有效處置包裝垃圾等可再生資源。
基于國內外經驗的外賣餐盒回收難題研究
作者:薛娜,姜曉紅,楊文月,朱夢嬌,朱慧喆
來源:電子商務,2020(2)
摘要:近幾年隨著網絡外賣行業的飛速發展,網絡訂餐模式便利消費者的同時,也制造了許多外賣垃圾,給環境帶來了極大隱患。且國內外賣市場還沒有構建完整的回收體系。本文主要分析國內外相關領域先進的處理方法,借鑒國外外賣餐盒處理回收措施和國內電商快遞包裝盒如何減少污染的方法,提出可實施的外賣餐盒回收策略。
快遞回收包裝材料困境分析與改善
作者:吳秀蘭
來源:現代營銷(經營版),2020(2)
摘要:每年的雙十一送貨高峰,也迎來了快遞紙箱的拆箱高峰。據統計,雙十一全天,各快遞企業及郵政共處理5.35億件快件,是二季度以來日常處理量的3倍,同比增長28.6%,再創歷史新高。相較于主要的電商平臺成交額的增速,消費者的網購支出的增速,整個快遞業及各個快遞企業的快遞量的增速,則顯得更為迅猛,過億的訂單量、超過50%-60%以上的增速,已經成為了普遍性的常態,其數值還在被不斷刷新。面對快遞包裹如此迅猛的增速,如何回收快遞紙箱,使其能循環使用,減少浪費是本文要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對快遞回收紙箱的現狀分析,快遞紙箱回收難的原因分析,找出其問題所在,并對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能對快遞紙箱回收有一定的幫助。
通過共同創新來推進生物塑料包裝產品
作者:Liliani,Benny Tjahjono,Dongmei Cao
來源:清潔生產雜志,2020(3)
摘要:生物塑料被認為是傳統塑料包裝的理想替代品,但由于生物塑料包裝的特性與其預期產品之間的不匹配,似乎對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存在相當大的障礙。因此,生物塑料包裝生產商和產品制造商之間的合作應導致產品功能的改進和包裝技術的創新。本文探討了在供應商與客戶合作的背景下,在生物塑料包裝產品開發中采用聯合創新的程度。該論文揭示了生物塑料包裝共同創新中的主要研究差距,這也導致了生物塑料包裝產品創新的綜合指標的發展以及闡述共同創新機制的概念框架。該框架通過添加聯合活動,聯合資源和關系管理的幾種關鍵機制擴展了共同創新的現有概念,這些最終機制最終成為生物塑料包裝共同創新過程的關鍵成功因素。
PVA-Ge / PEG-400可生物降解塑料共混膜制備和表征
作者:Ashok M.Sajjan,Manu L.Naik,Akshay S.Kulkarni,Umme Fazal-E-Habiba Rudgi,Ashwini M,Geeta G. Shirnalli,Sharanappa A,Prakash B.Kalahal
來源:Chemical Data Collections,2020(2)
摘要:用相對于PVA質量百分比不同的PEG-400制備了可生物降解的聚乙烯醇(PVA)-明膠(Ge)/聚乙二醇400(PEG-400)薄膜。然后使用甲醛將這些薄膜交聯以增強阻隔性能。使用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廣角X射線衍射(WAXD),差示掃描量熱法(DSC),通用測試儀(UTM),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分析顯影膜的理化特性和接觸角分析儀。為了檢查已開發的薄膜在包裝方面的效率,分析了阻隔性能,例如水蒸氣透過率(WVTR),水分保持能力(MRC),溶脹度和薄膜溶解度。FTIR和WAXD證實了PVA和Ge組分之間的交聯以及氫鍵對結晶的影響。甲醛交聯極大地影響了薄膜的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此外,與未交聯的薄膜相比,它還改善了薄膜的溶解性和防水性能。這些可生物降解的薄膜可以用作包裝材料,以生產日常使用的袋子。
生物塑料包裝對環保吸引力與消費者處置行為之間的矛盾
作者:Danny Taufik,Machiel J. Reinders,Karin Molenveld,Marleen C. Onwezen
來源: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0(2)
摘要:為了實現可回收和可堆肥生物基塑料包裝帶來的潛在環境效益,消費者應將生物基包裝視為對環境友好,同時也應正確處理包裝。當前的實驗性實驗室研究是在德國消費者中進行的(n = 281),探討了消費者對可回收和可堆肥的生物塑料包裝的環境效益是否與消費者如何處置這些包裝相匹配。結果表明,消費者只認為可堆肥的生物基包裝比化石基包裝具有更多的環境效益。但是,消費者以相對不正確的方式(與包裝標簽上所傳達的內容不符)處置可堆肥生物基包裝。相對于化石基包裝,更熟悉生物基產品的消費者更能正確處理可堆肥的生物基包裝,而不是可回收的生物基包裝。因此,盡管可堆肥的生物基塑料包裝對消費者具有強烈的環境吸引力,矛盾的是,這沒有轉化為適當的處置措施,無法充分利用生物基包裝所能帶來的環境效益。增加消費者對生物基產品的了解可能是增加可持續處置水平的途徑。
智能包裝材料聚酰胺薄膜表面處理方法綜述:表面結構、抗菌和光譜特性
作者:Andrey A. Tyuftin,Joe P. Kerry
來源:Food Packaging and Shelf Life,2020(3)
摘要:背景-抗菌包裝是目前正在尋求的延長食品保質期的新興技術之一。聚酰胺(PA)廣泛用于食品包裝中,主要用于層壓結構中,它們可以單獨使用或與其他材料組合使用。可以使用UV,等離子和電暈處理對PA進行表面處理,以形成用于各種工業應用的活性膜表面。范圍和方法-本文的目的是審查用于智能包裝材料的潛在制造的不同表面處理方法,尤其是抗菌劑的應用,并審查為實現這一目標所必需的必要光譜特性。主要發現和結論-XPS和AFM方法是識別薄膜表面分析的有用工具。對于紫外線處理,可以使用包括激光在內的不同光源來產生抗菌活性的包裝材料。紫外線處理的PA膜具有抗菌性能,并為工業和醫療包裝應用提供了潛力,但是,將此類包裝材料應用于食品需要一些特殊考慮。可以使用不同的等離子體處理方法來修飾PA表面,然后再附著抗菌涂層。表面研究表明,等離子體處理過的PA表面具有與紫外線處理過的樣品相似的光譜特性。像紫外線和等離子處理一樣,電暈處理會引起PA膜表面官能團的修飾。電暈處理具有活化聚合物表面以粘附各種功能涂料的能力,應在創建特殊的抗菌涂料方面進行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