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自營商品循環快遞盒的回收效益研究
作者:侯高強
來源:北京交通大學,2019
摘要:近年來,快遞業發展迅速,由此帶來的包裝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尤其嚴重。各大電商和快遞企業也陸續開始嘗試快遞包裝的回收工作。得益于電商自營物流的強大能力和自營商品利益主體的統一性,電商在其自營商品的快遞業務中從事快遞包裝的回收工作相比其他快遞企業來說,更具有可操作性。部分電商企業基于循環經濟的理念,針對其自營商品推出了循環快遞盒,由快遞員進行回收并多次循環使用。電商企業進行循環快遞盒回收工作可以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消費者的回收參與程度是影響循環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重要因素??紤]消費者的接受和參與程度以及前期的巨大成本投入,電商企業可能會有著回收動力不足的問題,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沖突。因此分析電商企業的回收效益,研究回收系統未來的發展狀況,找出影響回收效益的關鍵要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首先對快遞包裝的回收現狀進行分析,重點研究當前電商企業針對自營商品推出的循環快遞盒的推廣使用和回收現狀,總結目前電商自營商品循環快遞盒推廣使用和回收的癥結所在,并對本文所研究的回收情景與回收流程進行分析和界定,并對電商企業自營商品循環快遞盒的回收效益的構成進行分析。其次從循環經濟、綠色物流的視角出發,以系統動力學為研究工具,對電商自營商品循環快遞盒回收效益的影響變量進行界定,主要分為消費者回收參與程度的影響變量和電商企業成本效益相關的影響變量,利用問卷調查和文獻查詢確定了消費者回收參與程度的影響因素,并引入影響因子概念確定回收參與程度的表達形式,分析了回收經濟效益的計算方式,利用恢復成本法對回收環境效益進行了量化,引入正負理想點對回收總效益進行加權評價,在此基礎上構建涉及消費者和電商企業參與的電商自營商品循環快遞盒回收效益的系統動力學仿真模型,提出因果回路和存量流量圖以及對應的方程體系,為后續仿真作出準備。最后結合電商企業在自營商品循環快遞盒的回收實踐,通過問卷法、文獻法等方式將收集到的數據帶入構建的仿真模型,運行模型得到仿真結果,通過調節不同的參數值,設置不同的仿真情景,觀察各個因素對回收效益的影響程度,由此得出不同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程度情況下,電商企業應采取的關于回收效益的行為策略。
我國一次性塑料污染管理對策研究
作者:王燕萍,鄧義祥,張承龍,張嘉戌,安立會,劉瑞志
來源:環境科學研究,2019(12)
摘要:一次性塑料垃圾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危害已經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加強一次性塑料的管理正逐步成為人類的共識,也是我國塑料生產和使用面臨的重要現實問題。通過對世界各國一次性塑料管理措施進行系統梳理,歸納出目前出臺的相關政策措施主要有征稅、自愿協議、全部或部分禁止、禁令和征稅并行4類。對我國一次性塑料管理現狀進行總結發現,我國當前針對一次性塑料的管理政策存在分散性以及滯后性等問題,尚未達到系統化。借鑒國際經驗,在我國現存制度的基礎上,針對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產、使用和回收處理的全生命周期過程,提出完善我國一次性塑料污染的管理對策:(1)源頭管理措施包括分階段、分領域限制和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使用稅收等經濟工具將一次性塑料垃圾外部成本內部化,探索替代品實現一次性塑料使用減量化;(2)使用過程的管理主要是通過提高一次性塑料的使用次數從而達到減量化使用的目的;(3)末端管理措施包括完善一次性塑料垃圾產生者責任制,提高垃圾回收中一次性塑料分揀效率和加快技術創新、促進再生利用等;(4)加強公眾參與,提高公眾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環境意識,這也是一次性塑料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論商品過度包裝的法律規制
作者:闕嬌陽
作者:龍蒙
來源:湖南工業大學,2019
摘要:商品包裝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它承載著保護商品、便于銷售、便于運輸、引導說明、廣告營銷等功能。但是不少商家為了追逐利益,生產的商品包裝超出包裝基本功能,表現在包裝層數過多,包裝空隙率過大、包裝材料價值過高。生產者將包裝成本附加到消費者身上,不僅擾亂市場價格,還損害消費者的權益。更為嚴重的是,過度包裝加劇了資源的浪費,包裝廢棄物更是對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本文從法學的角度對限制過度包裝的合法性進行論證。堅持問題導向,從過度包裝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入手,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提出我國限制過度包裝的法律制度構建。力圖為完善我國限制商品過度包裝法律制度提供有價值的理論參考。論文正文分為五個部分。論文第一部分,是闡述過度包裝的基本概念。首先闡述過度包裝的定義、分類,其次分析了過度包裝的成因和危害,然后提出限制過度包裝的必要性。論文第二部分,是限制過度包裝的合法性論證。首先是對限制過度包裝合法與否的不同觀點進行梳理。否定說是從民法私權至上原則、意思自治原則等角度論證過度包裝不合法;肯定說是從生態文明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綠色原則等角度論證限制過度包裝合法;最后,通過綜合兩種觀點,得出結論:限制過度包裝,發展綠色包裝是包裝行業的必然方向。論文第三部分,是梳理我國限制商品過度包裝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先梳理我國限制商品過度包裝的法律法規;后梳理我國限制商品過度包裝的技術標準。最后概括分析我國在限制商品過度包裝法律制度的不足。論文第四部分,是借鑒國外限制過度包裝的法律制度。首先是梳理歐盟、韓國、日本限制過度包裝的法律法規,其次從中抽象出具體的法律制度,例如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等。最后分析這些法律制度對我國限制過度包裝立法的借鑒意義。論文第五部分,是探討限制商品過度包裝的對策。從制定限制過度包裝的專門法律、細化相關標準方面,提出建議和措施。
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首都快遞業優化研究
作者:闕嬌陽
來源:北京物資學院,2019
食品包裝用聚乳酸/埃洛石納米管生物膜的研究
作者:Nazratul PutriRisyon,Siti HajarOthman,Roseliza KadirBasha,Rosnita A.Talib
來源:Food Packaging and Shelf Life,2020(3)
摘要:由于生物聚合物具有較低的機械性能、熱性能和阻隔性能,其作為食品包裝材料的應用受到限制。然而,這種限制可以通過向生物聚合物中添加納米填料來制備生物納米復合材料來克服。在這個工作中,聚乳酸(PLA)/埃洛石納米管(HNTs)生物納米復合薄膜準備的鑄造方法使用不同濃度(0、1.5、3.0、4.5和6.0 wt.%)HNTs。研究了埃洛石納米管濃度對聚乳酸/埃洛石納米管生物復合膜的分散、化學鍵合和平均分子量的影響。最優濃度HNTs導致最優屬性的薄膜被發現3.0 wt.%。PLA/HNTs生物復合膜具有延長包裝櫻桃番茄貨架期的潛力。這項研究的結果為改進生物聚合物的機械、熱和阻隔性能,使其應用于食品包裝領域打開了一扇窗。
消費者對環保食品包裝的回應系統評價
作者:Meike Ketelsen, Meike Janssen, Ulrich Hamm
來源:清潔生產雜志,2020(5)
摘要:消費者在環保食品包裝的市場滲透中起著重要作用,因為由消費者決定是否購買特定產品。本文的目的是分析有關消費者對環保食品包裝的反應的最新技術,以發現現有的購買障礙和克服這些障礙的潛在措施。本文基于對與環保包裝相關的消費者研究的46篇科學期刊文章的系統綜合。文獻綜述應用了有關消費者對產品刺激的反應方式和所涉及的心理過程的概念框架。確定了購買環保包裝的三個重要障礙。第一,消費者在識別環保包裝方面需要指導;因為雖然消費者主要考慮包裝材料本身和任何生態標簽,但他們也考慮其他包裝設計元素,例如顏色和“自然”圖片可能會產生誤導。其次,顯而易見的是,消費者缺乏知識,尤其是對基于生物包裝的新型包裝材料的知識。第三,所審查的許多研究提供了證據,即價格和產品質量等其他產品屬性對消費者而言比環保包裝更為重要。不過,有些研究表明,與標準包裝的產品相比,消費者購買和支付環保包裝和減少包裝的產品的意愿明顯更高,表示總體積極態度。
熱塑性淀粉和生物微粒子復合材料:膜的抗真菌和化學物理性質
作者:Arash Moeini, Salvatore Mallardo, Alessio Cimmino, Giovanni Dal Poggetto, Marco Masi, Mariaelena Di Biase, Albert van Reenen; Paola Lavermicocca, Francesca Valerio, Antonio Evidente, Mario Malinconico, Gabriella Santagata
來源:Carbohydrate Polymers,2020(1)
摘要:本研究通過外凝膠交聯法制備了含有ungeremine (CTUn)的殼聚糖(C)三聚磷酸酯(T)亞微粒子,這種生物堿對造成烘焙產品變質的青霉菌尤其有效。制備了熱塑性淀粉基聚合物材料(MBi),并獲得了MBi/CTUn生物活性復合材料。結果表明,該膜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特別是對不同濃度的CTUn和不同pH值的膜進行了生物測定。CTUn顆粒影響MBi結晶(DSC分析),促進了MBi淀粉組分(TGA)的熱降解。形態分析證實了亞微粒子在聚合物基體中的均勻分布。如預期的那樣,水的滲透性略有增加,而氧的滲透性卻降低了。拉伸試驗表明,CTUn亞微粒子改善了膜的剛度和拉伸強度,但犧牲了延性。最后,MBi/CTUn生物復合材料在生物活性烘焙食品包裝材料中具有很好的開發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