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艷琿
摘 要: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課程作為舞蹈的基礎課程,對學生專業水平、藝術審美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訓練過程中,舞蹈與鋼琴伴奏相輔相成。在每一堂舞蹈訓練課上,選擇什么樣的音樂,如何演奏好這些音樂顯得尤為重要。文章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探討中國古典舞基訓中鋼琴伴奏的應用。
關鍵詞:中國古典舞;基訓;鋼琴伴奏
注:本文系校級常規課題“淺析中國古典舞基訓中鋼琴伴奏的應用模式”(MKBZ202016)成果。
舞蹈在視覺上給人以享受,而音樂則在聽覺上給人以享受。在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中,兩者相輔相成,形成一個結合體。一首好的鋼琴伴奏,不僅是簡單地打拍子,而且能夠在情感上給舞蹈動作注入更多的活力。本文將從選曲、演奏技法、樂曲的細化處理等方面探討如何提升鋼琴伴奏的技能,以促進中國古典舞基訓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
一、選曲
(一)根據不同的舞蹈動作選曲
中國古典舞是在我國傳統舞蹈的基礎上,吸取芭蕾舞和戲曲動作的精華,逐步探索、實踐形成的舞蹈體系。中國古典舞基訓的課堂訓練基本分為“把上”和“把下”兩個部分。不同的舞蹈動作要配合不同的伴奏音樂,多采用具有中國特色的樂曲。
“把上”動作有擦地、蹲、小踢腿、單腿蹲、腰、彈腿、控制、大踢腿等,這些動作的要求各不相同。例如,小踢腿主要訓練動力腿的肌肉力量,在選曲方面,應當多用節奏鮮明、旋律輕快、穩定有力的音樂,使動作更具有準確性和靈活性,以2/4拍子音樂為佳。訓練目的是增強對腿部肌肉和髖關節韌帶的控制能力及加強主力腿重心的穩定性,音樂一般采用柔板或慢板,多為4/4或3/4拍,并且曲調需要具備優美流暢、連綿不斷的特點,必要時,左手還需用琶音加以配合。大踢腿主要鍛煉動力腿幅度、力度和速度,因此要選擇一些干凈利落、強勁有力的曲目,此類曲目多為進行曲風格。此時,伴奏者在音色控制方面要做到大氣磅礴,為此,可選擇使用強拍音或采用附點節奏來突出動作重拍,從而帶動踢腿的力度,使動作更加到位。
“把下”動作在中高年級主要以跳、轉、翻為主。此處主要以翻為例展開闡述。 翻也就是翻身,在中國古典舞教學中是一個十分特殊的技巧,翻身一般有串翻、點翻、踏步翻身、探海翻身等。例如點翻是快速、靈巧地翻轉,宜采用流暢輕盈、富有流線感的音樂,在點步和翻身時要注重彈奏力度,幫助學生盡快找到動作的平衡點,應當盡量選用樂句方整、節奏明快的2/4拍樂曲。相反,探海翻身注重延展性和身體對腿部力量的控制,伴奏音樂應該具備優美流動、舒緩以及張弛有度的特點,速度多用深情的4/4拍行板。
(二)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分級選擇伴奏音樂
在低、中、高年級,不同階段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點。拿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很多學生之前并沒有深入學習過舞蹈、音樂等藝術課程,對于音樂的節奏、節拍、速度等無法準確掌握,這時要求學生做到舞蹈動作與伴奏音樂同步是很難的。針對這種情況,伴奏老師在選曲上,要選擇節奏明快、旋律簡明,最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樂曲,這樣可以避免學生們因為太壓抑或緊張而影響動作的發揮。
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音樂基礎,可以掌握不同拍子的音樂,對于樂曲也有自己的理解,樂曲中的旋律、和聲,甚至是呼吸、情感這些綜合因素是這個階段學生關注的重點。他們在完成動作時更加注意聆聽音樂,更加注重音樂與舞蹈的結合。在這個時期,伴奏老師可以選擇節奏更為復雜、和聲更為豐富、調式更為多變的樂曲,使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得到音樂的熏陶,提高自身對于音樂的審美,并能產生聯想,豐富內心的情感體驗。
高年級的學生經過幾年的專門訓練與系統學習,舞蹈技術和音樂素質都趨于成熟,這時他們的音樂欣賞水平大大提高,也能體會到音樂在舞蹈課堂訓練中不僅能夠輔助教學,還是舞蹈的靈魂、舞蹈的韻味所在。這階段學習的難點是學生樂感和舞感的提升,因此可以選擇一些篇幅較長、曲式結構較復雜的樂曲來貼合舞蹈動作,獲得錦上添花的效果。
二、演奏技法
選好合適的樂曲后,要對不同的樂曲進行不同的詮釋,這時就要通過鋼琴演奏技法對音樂和聲音進行處理,使音響呈現出多樣化的效果。
(一)連奏技法
旋律是音樂的靈魂,因為旋律最能表達人的情感,也最容易打動人。鋼琴音樂最優美,通常在慢樂段運用連奏彈法。連奏彈法是指使用手指指腹爬行,推動琴鍵使手指(音和音)之間產生連貫、如歌的音色。通常單腿蹲、控制等動作要求腿的曲伸柔軟而富有彈性,它所要求的伴奏音響效果應當是優美柔和、抒情連貫的,在演奏時應當掌握旋律的歌唱性線條,用音樂旋律的表現力來增添舞蹈的情感,因此最適合用連奏。
(二)斷奏技法
與連奏相反,斷奏的音在演奏時不僅要被彈奏得“孤立”或“分離”, 還要十分短促。在基訓課上,小跳、小踢腿等訓練腳部和小腿力量的動作可用斷奏技法,運用這種技法彈奏出來的音色清脆、集中、短促,顆粒感十足,在音樂的輔助下,可以使舞蹈動作變得輕快、靈活。斷奏技法觸鍵快、離鍵快的特征正好符合這些舞蹈動作干凈利落的要求。另外,在一些適當的位置加入重音彈奏,可以突出整個旋律的節奏感,帶動學生更好地完成舞蹈動作。
三、對伴奏音樂的細化處理
在中國古典舞基訓教學中,舞蹈老師將動作編排在各個具體組合中,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與專業水平,進行不同的調整,這就要求伴奏老師對音樂進行幾個方面的細化處理。
(一)把控時間
每組動作的前奏和結束的拍子都要牢記于心。前奏太長,學生的動作就顯得拖沓;前奏太短,則無法使學生充分展示準備動作。結尾的音樂也是相同的道理。一般情況下,基訓的音樂多為規整節拍,例如4個八拍、8個八拍。有些動作組合較多,在伴奏過程中通常要用曲子的遍數來衡量音樂的長度,這比數舞蹈動作有多少個八拍來得更方便。但有時編排的動作也許只有7個八拍,這時就要對音樂進行相應的調整,使得音樂在不破壞起承轉合的情況下能夠減少一個八拍,順利結束。
(二)改編樂曲
舞蹈教師有時會將兩三個動作連接起來展示,例如擦地和小踢腿這兩個動作中間沒有停頓,這時就可以選擇一首既適合擦地也適合小踢腿的樂曲,不需要運用兩首不同的樂曲來完成兩個動作。但是要注意擦地動作變化到小踢腿動作時,動作轉換的地方如果需要間奏,就要把握好間奏的拍數。如果擦地動作運用一首樂曲,小踢腿動作運用另一首樂曲,這時最好選擇在變換過程中可以自然過渡的兩首樂曲,使兩個動作能夠自然流暢地連接,達到視覺和聽覺的統一。中高年級的技巧組合經常把跳、轉、翻這些技巧融合在一起,即一個組合當中有多種不同的技巧展示,這時就可以按照舞蹈教師的要求,對伴奏音樂進行細致合理的改編,使其成為一段符合技巧展示的樂曲。
(三)調整速度
為了讓學生能夠以更高的質量、更優美的舞姿完成動作組合,舞蹈教師在編排一個動作組合時,有時需要根據舞蹈的情緒變化對舞蹈動作的速度進行相應的調整。比如某個地方突然加快速度,或者某個地方漸漸慢下來,諸如此類,需要伴奏者牢記這些地方,把握好樂曲的速度,通過伴奏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節奏感。
筆者認為一個好的伴奏者不僅要有突出的鋼琴演奏技能,還要具有良好的視奏能力,掌握了這項能力,演奏者鋼琴演奏的效率會大大提高。一堂中國舞基訓課需要完成的動作有二三十個,需要二三十首曲目進行伴奏,這就需要伴奏者在極短的時間內對伴奏曲目進行快速理解和記憶,掌握整個作品演奏中的情感和整體的結構,并且用正確的表達方式演奏出來,只有這樣,才能迅速跟上舞蹈教師的教學進度,學習好新課程。
四、結語
在中國古典舞基訓課上,舞蹈和鋼琴伴奏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整體。一堂好的基訓課,要將音樂融入舞蹈中,這不僅需要伴奏者有過硬的專業演奏功底,更需要伴奏者對舞蹈教師的教學構思有準確的把握,對所在班級的學生水平有深刻的了解,對舞蹈動作有自己的見解。作為伴奏者,我們應當提升對舞蹈藝術的追求,不斷完善和豐富專業知識技能,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成為一名稱職的舞蹈鋼琴伴奏者。
參考文獻:
[1]付艷林.淺析中國古典舞基訓與芭蕾舞基訓鋼琴伴奏的差異[J].藝術教育,2012(1):69.
[2]胡娜.舞蹈基訓課鋼琴伴奏曲目的選擇[J].大舞臺,2011(6):190-191.
[3]梁劍英.鋼琴教學問與答[M].廣州:花城出版社,2015.
作者單位:
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