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國瑞
摘 要:民族舞蹈作為一門綜合的表演藝術形式,是中華民族藝術的瑰寶,在隨著時代發展而演變的過程中承載了不同民族的精神文化,民族性、區域性、肢體語言豐富、形象鮮明是其主要藝術特征。民族舞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具有表現生活、傳情達意的重要作用。由于身處不同社會文化體系和時空因素的影響,不同民族舞蹈的呈現具備不同的特性,內含不同文化的表達范式和審美特點。民族舞是在民族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內容和形式必然會受到民族文化的影響,并在舞蹈演員的二度創作中有了最直觀的體現和最終呈現。文章結合舞蹈作品探析民族舞二度創作的審美特征和審美價值。
關鍵詞:二度創作;舞蹈表演;民族舞
一、二度創作的意義
二度創作在音樂、舞蹈、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中均有使用,是一種帶有即興性質的藝術創作。舞蹈表演中的二度創作,先要基礎條件是完成編導編排的舞蹈動作語言和特定的表演情景,然后結合自身對舞蹈所呈現內容和傳達的精神內容的理解,創造性地發揮自身優勢條件,在音樂、服裝、舞臺設計等因素的配合下,通過有限的表現空間展示出其他場景的內容。
編導根據某些素材編排舞蹈作品,通過舞蹈演員的表演將作品呈現在舞臺上,舞蹈演員表演水平的高低及舞臺感染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舞蹈作品思想情感的傳達和藝術品質的呈現,因此二度創作在實際的舞蹈表演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二度創作在民族舞表演中的特點
民族民間舞主要是指具有民族文化特點的,能夠展現出豐富的民族生活場景及鄉土感情的主題性舞蹈。在民族舞創作和表演的不同階段中,舞蹈演員在與編導經過前期磨合和后期不斷碰撞融合后實現完成作品的目標,賦予舞蹈作品獨特的風格、完整的內容和較高的藝術性。對于民族舞而言,獨特的民族特性賦予了舞蹈作品較高的識別度。對于舞蹈表演來說,在民族舞表演中進行二度創作,能夠使民族舞的表演更加完整,更加富有藝術美感。這就需要舞蹈演員對舞蹈內容和動作進行細化吸收,把控舞蹈表演中的情感并加深理解,把舞蹈內容中的文化特性融入自身的表演中。
(一)個體敘事,塑造人物形象
民族舞的民族文化特點決定了其最主要的表現特點就是以情動人,因此,個體情緒與情感是民族舞蹈作品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民族舞中的情緒與情感經過二度創作的表達,不僅能展現文化底蘊,還能賦予其強悍的生命力,同時塑造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極為有效地展現出一個民族的精神風貌與審美特點。
民族舞蹈演員利用自己積累的表演經驗和個體敘事的形式詮釋取之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故事情節。民族舞經過二度創作而具備的藝術特點,直接體現在塑造的人物形象上。因此,優秀的二度創作的完成一方面是在于舞蹈演員豐富的人生經歷,另一方面則是在于舞蹈演員能夠仔細觀察社會。民族舞的表演中,舞蹈演員在有限的舞臺時間和空間中需要全身心投入表演,對舞臺和舞蹈道具有較深的把控力,這樣才能賦予作品靈動、鮮活的舞臺形象,賦予作品情感,塑造立體的人物形象,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也就保證了二度創作的生命力和審美的不斷豐富發展。
(二)情感積淀,賦予作品生命力
在民族舞的二度創作中,如果缺少情感積淀,無法賦予作品生命力,其舞蹈表現則會顯得空洞、呆板,無法給觀眾傳達舞蹈的實質意義和審美取向。同時,需要關注情感處理的尺度,過度的情感表達則會讓舞蹈內容顯得虛假,無法融入人們的現實生活,造成觀眾與表演之間的隔離,使表演喪失情緒上的感染力,更不會讓觀眾增進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運用二度創作將作品中應有的情感內涵通過舞蹈語言的演繹和強調表達,把控情感表達的重點,這樣一來才會給觀眾帶來十足的精神沖擊,滿足觀眾的心靈需求。
(三)情緒迸發,升華表演品質
情感的表達都是在豐富情緒積累的基礎上進一步轉化形成的,二度創作中情感的表達,同樣也會對舞者舞動情緒的積累產生十分巨大的影響。在舞蹈表演的過程當中,情緒既會受到情感表達的調節和制約,同時也會對情感的有效傳達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由豐富的情感之中所迸發出的情緒本身,往往都極富魅力與感染力。如在《鄉土》中,編排的舞蹈技巧對表演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舞蹈以鄉土中常見的元素進行編排,通過蹲坐、跳躍、搖擺的動作藝術化地展示了具有平原農業氣息的鄉土場景,表演者通過自身對于家鄉、黃土、莊稼、親情等要素的組合,不僅較高水準地完成了舞蹈表演,也結合自身的理解進行了有機的二度創作。將自身對家鄉環境深深的眷戀情感通過舞蹈語言來進行傳遞與表達,極大程度上豐富了舞蹈曲目本身的情緒帶動能力,使觀眾體驗到人物角色對于家鄉及鄉土文化的深厚情感,從而使深刻的情緒從深厚的情感積淀當中迸發而出,并最終達到情感的深刻共鳴。
三、二度創作的實踐和運用
二度創作的具體實踐和運用,需要在舞蹈編導一度創作的基礎上,發揮舞蹈演員作為表演主體的作用,這就需要舞蹈演員在專業技能和文化背景方面提高自我修養,筆者將結合舞蹈作品《鄉土》展開論述。
漢族獨舞《鄉土》這一作品主要表現漢族人民對于故鄉、鄉土的深厚情感,以其獨特的拔泥步動律為基礎進行創作,再現了一個具有憨厚樸實人物性格的北方男子的形象,通過豐富的表現力以及身體部位的巧妙配合展現出來具有識別度的濃厚的北方鄉土文化,體現北方男子耿直、倔強的群體特征。在A-B-C-A四段式的表演結構中,舞蹈演員結合自身的生活閱歷進行二度創作,有選擇地對表現鄉土情的舞蹈動作語言進行處理,這對于此作品來說不是一味地機械再現原本的舞蹈而是有選擇地強化人物所表現的對鄉土的依戀情感,輔之情緒上的鋪墊、情感上的循序漸進直至爆發,體現出漢族舞蹈的獨特魅力和文化特征。
四、二度創作的審美之思
舞蹈作品的精神內涵和人文關懷的實現需要舞蹈表演的二度創作來完成。對于人物形象塑造而言,其核心就是在于二度創作的加工和潤色。在民族舞的表演中,演員的二度創作是作品能否成功、人物形象是否豐滿的重要保障和實現條件。對于二度創作的審美取向而言,基礎是舞蹈動作、技巧、編排的表層設計,這是形式上的美感來源;而借助舞臺上的表演進行個人審美經驗的應激反應,能夠接近民族文化所產生的環境和文化內核,這才是藝術化表達的出發點和審美的歸宿。
民族舞中合理、恰當的二度創作對于舞蹈作品是一種審美的創造,能夠對整體敘事氣氛進行強調和渲染,同時通過舞蹈表演的表層設計激發審美活動的價值,不僅能豐富既有舞蹈動作的表現力,還能增加舞蹈表演的內涵,讓民族舞表演中的二度創作成為陶冶心靈的方式,同時能記錄敘述民族生活方式,營造出厚重的文化感和儀式感,從而取得獨特的審美效果和審美體驗。舞蹈演員作為傳達審美活動的主體,對于人物的塑造、情緒的渲染、節奏的把控都有積極意義。
五、結語
民族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因而其必須將宣揚民族文化作為重要任務,二度創作正是實現宣揚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和目標。隨著社會文化的不斷發展,必須要警惕民族性在現代性沖擊下的缺失,對于二度創作的要求要更高。民族舞本身蘊含的文化和歷史韻味需要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適當地加工創作,舞臺表演不能過度加工,否則會向觀眾傳達臺上所表演的民族舞就是原本的民族舞這一錯誤信息,產生民族文化的曲解。要尊重生活、尊重事實、尊重藝術,在審美方面對民族生活與文化進行表現,觀眾在欣賞民族舞蹈時不僅能有心靈的愉悅感,而且還會觀賞到民族全體成員創造歷史的過程,將這些不同的審美感受進行結合,可以在審美體驗的基礎上塑造新的事物。通過二度創作者的探索與努力,民族舞蹈才會有不斷發展與創新的機遇和挑戰,也才能讓更多人產生民族認同感和文化接近感。要承認民族舞的獨特,這是我們區別于其他地域和文化的特征,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
參考文獻:
[1]吳昊.談民族舞的民族文化特色與現代美學價值[J].藝術科技,2016(6):177.
[2]岳娜.中國當代舞蹈藝術審美價值研究[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8.
[3]劉喆.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中情緒與情感的關系及其運用[J].北方音樂,2017(22):244.
作者單位:
山西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