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 蔡書文
摘 要:荊楚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湖北的“世界名片”。在多元文化碰撞的當今,為了更好地傳承荊楚文化,推動荊楚文化的創新,可以從認知、情感與行為著手,通過豐富人們的文化認知、引發人們的情感共鳴、培養人們的文化自覺來聯動助推。
關鍵詞:荊楚文化;動漫;游戲
注:本文系2020年度湖北文化產業經濟研究中心開放基金重點項目“荊楚文化傳播背景下的動漫游戲原畫研究”(HBCIR2020Z005);2019 年度湖北文化創意產業化設計研究中心開放基金項目“動漫游戲原畫中的‘國風設計研究”(HBCY1914)成果。
一、荊楚文化傳播的必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會見莫迪,然后參觀文化展,在參觀時習總書記指出,荊楚文化是悠久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地位舉足輕重。荊楚文化是指以當今湖北地區為主要輻射地的古代荊楚歷史文化。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星漢燦爛,截至2017年,通過非遺資源普查收集到77729項文化遺產資源,涉及 17 個門類。
二、荊楚文化的傳播途徑
在多元文化碰撞的當今,為了更好地傳承荊楚文化,推動荊楚文化的創新,可以從認知、情感與行為著手,通過豐富人們的文化認知、引發人們的情感共鳴、培養人們的文化自覺來聯動助推。另外,可以著重發展蘊含荊楚文化的動漫、游戲和非遺產品等相關的文化創意產業,通過引領荊楚文化自古以來的價值理念和現代化趨勢的融合與創新,增強人們對荊楚文化的認同感,實現荊楚文化的歷史與現實價值,以此推動荊楚文化的創新。
(一)以青少年為主要受眾
青少年對于動漫和游戲的接受程度遠高于其他文化傳播載體,因為青少年有著強烈的獵奇心態,而動漫世界和游戲世界的豐富多彩,遠遠超出了現實生活和課堂書本,是青少年教育的隱性陣地。現階段我國正在大力發展動漫產業,動漫設計已歸納到設計學領域。加之動漫作品作為推廣速度快、傳播范圍廣、影響時間長、受眾多的文化作品,其本身就是在青少年中傳播荊楚文化最有力的工具。同時,游戲也已成為全世界青少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日益受到各國重視。電子游戲作為“第九藝術”,是各項藝術的綜合體,涵蓋了繪畫、雕塑、建筑、音樂、文學、舞蹈、戲劇、電影等藝術的元素,是數字技術與傳統藝術的結合。
在美國、日本的國家形象建構中,動漫和游戲已成為一條主路徑,不僅用其圖解國家文化,輸出價值觀,在全世界形成文化認同,還以動漫和游戲作為創新驅動力,整合影視、文學、音樂等文化產業集群,牢牢占據世界經濟文化競爭制高點。積極健康的游戲,能對青少年進行正確的教育與引導。
(二)傳播荊楚文化遺產的主要媒介
筆者整理發現,傳播荊楚文化遺產的主要載體包括影視紀錄片(如由中央電視臺、湖北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的《楚國八百年》)、動畫作品(如湖北今古時代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的《武當虹少年》等)、武漢地鐵、傳媒品牌(如《楚天都市報》等)、娛樂演藝業(如《曾侯乙編鐘音樂會》等)、文創產品等新興文化產品。但對于開發和保護荊楚文化的相關公共宣傳與推廣工作進程緩慢且收效達不到預期,導致青少年的個人地域文化意識持續缺失。調查顯示,半數以上的受訪者認為武漢地鐵站內的文化氛圍一般,32.71%的受訪者認為地鐵站內過于商業化,而認為地鐵站文化氛圍濃厚的受訪者僅有1.87%。
動漫領域作為我國眾多的新興文化產業所涉足的領域之一,它本身所具有獨特的優勢,產品研發、市場營銷起步迅捷。龍靜云也認為弘揚湖北荊楚文化遺產,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舉辦“荊楚之魂與踐行核心價值觀”動漫作品大賽活動,以武漢地區豐富的動漫資源來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到傳播“荊楚之魂”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活動中。
三、弘揚荊楚文化的動漫游戲作品中存在的問題
(一)作品數量寥若晨星
荊楚文化中大量的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不僅為動漫創作提供了極好的故事題材,而且荊楚文化中的一些人物、動物或者神話傳說中的形象也為動漫創作提供了好的形象素材,例如具有豐富奇異內容的楚文化結晶《楚辭》。近年來荊楚地區動畫產業迅速發展,《武當虹少年》《家有漿糊》《天上掉下個豬八戒》《闖堂兔》等動畫大量占據國內熒屏,歷史武俠漫畫《大明少年徐茍三》在荊楚網連載,但真正圍繞荊楚文化題材的卻寥寥無幾。
(二)自主原創性匱乏
現今在一些所謂的原創作品中,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語言風格、畫面質感等方面都有較多的“仿日”“仿美”“模韓”等現象,讓所謂的原創成為一種簡單的模仿。隨著與日韓游戲的抗衡和歐美風游戲的入侵,中國游戲美術領域那些民族的、傳統的元素正面臨著被外來風格銷蝕、同化的危機,本土游戲美術出現“無根”狀態。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荊楚地區的動漫產業具有較大發展空間,在這樣得天獨厚的優勢之下,以荊楚文化為題材的作品仍然面臨較大難題。湖北省的許多動漫公司或者工作室還是以承接國外業務為主,很少獨立進行創作動漫游戲作品,缺乏獨立制作經驗,加之長時間作為國外動漫的加工廠,荊楚地區的動漫產業鏈得不到完善。中國動漫產業起步晚,產業鏈不完善,版權意識薄弱,致使中國許多動漫團隊對自身文化缺少創新精神。游戲方面對國外游戲美術設定的入侵,大量國外游戲占領中國市場,使得面臨市場壓力的中國游戲形成一種藝術風格上盲目跟風的情況。
(三)荊楚文化主題的游戲作品缺失
目前在國內尚未有弘揚荊楚精神的游戲發布。相同類別的游戲有由騰訊游戲學院和NEXT Studio共同孵化的手游《尼山薩滿》,它是一款以北方少數民族薩滿文化為題材的節奏類游戲,改編自中國北方少數民族經典傳說《尼山薩滿傳》。雖然“國風”游戲的風頭強勁,但仍面臨著缺乏創意和中華文化內涵等諸多問題。在國家出臺了多種政策支撐自主研發屬于自己本土網絡游戲的情況下,真正走進公眾視野、廣受追捧的“中國風格”的游戲仍較為匱乏,弘揚荊楚之魂的作品更是空白。
目前許多游戲開發團隊嘗試創作能夠弘揚中華文化內涵的作品。在《王者榮耀》中,玩家可以在游戲中選擇各種具有神話和歷史背景的游戲角色,這些角色的技能基于歷史事件進行設計。《王者榮耀》開發團隊還和敦煌研究院合作了兩款皮膚——遇見飛天、遇見神鹿。游戲《夢幻西游》在名著《西游記》的基礎上融合部分《大話西游》情節,在潛移默化中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傳播,例如技能學習環節中的漁獵、采集、考古、采礦、廚藝、藥術、樂藝七種技藝等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這些游戲的主題設定、世界觀構造、游戲機制和設計形式都可以為荊楚文化主題的動漫游戲作品所學習借鑒。
四、結語
目前我國動漫游戲作品中的中國題材和中國美術風格嚴重缺失,弘揚荊楚文化的動漫游戲作品更是鳳毛麟角。將具有鮮明文化傳承的荊楚文化融入動漫游戲美術原畫設計中,能為我國本土動漫游戲事業的發展輸入新鮮血液,弘揚中國藝術風格,荊楚文化遺產傳播背景下的動漫游戲原畫研究刻不容緩。發展荊楚動漫游戲不僅僅需要提高作品本身的質量,還需要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動漫游戲產業的推動和高校“產學研”的協作。
參考文獻:
[1]陳波.荊楚文化的可視化傳播與價值拓展[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
[2]段超,張昌東.漢民族與荊楚文化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3]西門孟.游戲產業概論[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8.
[4]張艷紅.荊楚文化的精神特質、時代價值與傳承創新[J].學習與實踐,2018(11):122-128.
[5]金波.基于動漫手法來宣傳和發揚楚文化的應用研究[J].藝術科技,2017(11):154.
[6]龍靜云,熊富標.弘揚荊楚之魂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學習月刊,2015(1):27-28.
[7]陶然.荊楚動畫創作、發行及衍生產品研究[J].設計藝術研究,2014(2):87-90.
[8]黃永林.湖北地方特色文化與文化產業融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理論月刊,2013(4):5-13.
作者單位:
湖北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