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幾乎不用鍛煉就能獲得讓人類羨慕不已的肌肉。成年獅子白天除了尋找食物,大部分時間都在休息,但他們照樣有發達的肌肉。其實,不僅野生動物可以“不勞而獲”,而且許多馴化后的家養動物也有爆發力十足的肌肉,比如大多數時間都在休息和閑逛的家貓。即便是外號“閃電”的世界短跑名將尤塞恩·博爾特(最高奔跑時速44.72千米)也別想追上一只撒腿飛奔的家貓(最高奔跑時速60千米)。鳥類甚至只需要吃就能增肌。每年,白頰黑雁要進行3000多千米的遷徙。它們在遷徙前什么準備活動也不用做,只需不停地“吃吃吃”,為長距離遷徙儲備能量。除了脂肪,它們用于飛行的肌肉量也會增加。
1997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科學家運用基因敲除技術敲除了小鼠體內的GDF-8(即生長/分化因子-8,現統稱肌肉生長抑制素)基因。結果,敲除基因的小鼠比同齡同品種小鼠的肌肉體積增加了1~2倍,肌纖維數量增加了73%。除了基因敲除手段,自然突變也會導致一些動物無法合成GDF-8,從而使肌肉生長失控。比利時藍牛、非洲山地大猩猩和澳大利亞紅大袋鼠是這方面的典型例子,它們不用鍛煉就擁有一身發達的肌肉。
GDF-8還會影響人類。2004年,科學家發現一名德國男童缺少GDF-8基因,這導致他從出生起肌肉體積和力量就遠超同齡男童:4歲時他就可以每只手各平舉一只3千克啞鈴。GDF-8水平決定著動物肌肉發育程度,一些動物因為體內無法合成GDF-8而形成碩壯肌肉組織。但肌肉過多意味著需要攝入更多食物,同時會增加早衰風險。不過,肌營養不良癥患者可以通過抑制GDF-8來緩解癥狀。在臨床試驗中,服用了GDF-8抑制劑的患者大多都恢復了部分肌肉功能。
(摘自《大自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