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成 馮武煥 張淑霞 郝蕊平
西安所在的陜西關中地區是世界第一代果樹桃、杏、李、棗、栗等的原產地,也是中國石榴、葡萄等引進果樹的原生地。果業是西安農林業的特色和標志性產業,是西安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致富支柱產業,也是西安的一張新名片。
1? ?西安果業發展現狀
目前西安全市栽培有11大類果樹樹種(桃、葡萄、大櫻桃、石榴、獼猴桃、李、杏、梨、棗、柿子、蘋果),面積近百萬畝,年產鮮果超百萬噸,特色水果產區涵蓋城郊的11區2縣,年總產值超過65億元。
西安已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獼猴桃集中產區、全國露地成熟期最早的大櫻桃產地、精品鮮食葡萄基地和西北優質水蜜桃產地,全市果業規模、質量、品牌、市場占有率都有了新的跨越,實現了由水果輸入型城市向水果輸出型城市的轉變,初步確立了“北方時令水果之都”地位。
周至獼猴桃、臨潼石榴、灞橋櫻桃、戶縣葡萄等11個特色果品相繼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灞橋區、周至縣、臨潼區、鄠邑區分別被授予“櫻桃之鄉”“獼猴桃之鄉”“石榴之鄉”“戶太葡萄之鄉”稱號。周至獼猴桃以47.06億元品牌價值位列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十強,居獼猴桃類區域公用品牌第1位;“戶縣葡萄”品牌價值從7.48億元提升到10.19億元,排名第73位,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凸顯;“灞橋櫻桃”區域公用品牌是國家西部地區第一個大櫻桃區域公用品牌。
臨潼石榴種植系統、藍田大杏種植系統被國家農業農村部確認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2? ?西安果業標準化情況
2.1? ?基本情況? ?農業標準化工作開展以來,西安市級果業部門制定了20個農業地方標準,32個市農業技術規程,初步建立起本市果業生產標準體系。
國家臨潼石榴農業標準化示范園區、周至獼猴桃農業標準化示范園區、長安區王莽鮮桃國家級桃標準園創建基地,西安市果樹標準園區創建進入國家層次。
建成9個國家農業農村部水果標準園、42個省市級現代果業園區,扶持建設90個市級標準果園和觀光果園項目。同時啟動了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目前建成5個省級標準化示范園區,在建3個省級標準化示范園區。
建成漢風臺果林莊園、白鹿原現代農業示范區、西安市葡萄研究所示范園等185個市級標準化示范園區,示范面積16萬畝;建成6個千畝新品種示范區、4個省級果業生態示范村、20個精品果示范園;注冊登記17個出境水果果園;啟動建設白鹿原葡萄主題公園、西安周至萬畝有機獼猴桃現代農業示范區和西安市現代果業展示中心。
綠色食品供應果品基地認定面積13萬畝,全市果品優果率達到80%。
依托農業標準化工作,強化果業生產、銷售商品意識,重視適時采摘、分級選果、合理包裝等采后處理環節,注冊登記了“灞苑”“白鹿原”“好娃娃”“臨綠”“漢城”等一批水果品牌。其中“灞苑”葡萄、“臨綠”石榴、“好娃娃”水果、“戶太”葡萄、“秦灞”獼猴桃等已成為“西安市名牌產品”;“好娃娃”水果、“戶太”葡萄也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中華名果”稱號。
以果業為載體的旅游觀光農業,每年吸引著大批市民春季踏青賞花、夏季避暑觀光、秋季采果體驗農家生活,顯示出果業的多功能性,形成“一業帶多業”發展的良好局面。已形成白鹿原現代農業示范園、漢風臺果林莊園、西安市葡萄研究所基地、王莽鮮桃基地及秦嶺北麓時令水果觀光帶等一批果業觀光示范區。
2.2? ?突出特點? ?西安果業標準化工作有以下幾個特點:
1)緊密圍繞主導產業制訂和完善標準。目前,西安市優勢果樹生產基本做到有標準可依,極大促進了西安現代果業發展。
2)敢為人先制訂標準。結合生產實際制訂的《獼猴桃人工授粉技術規程》《獼猴桃潰瘍病防治技術規范》《第三代水果八月炸人工栽培技術規程》等是國內首發的相關地方標準,為我國果樹產業發展做出了貢獻。
3)廣泛進行標準宣貫。充分利用各種活動和機會,開展果業技術標準宣傳和現場示范,讓廣大果農了解標準、熟悉標準、應用標準。
4)積極開展標準示范。圍繞主導產業,合理規劃建設標準化示范園,嚴格執行果業生產規范,示范帶動果業標準化工作,大幅提高果業標準在果品生產中的應用范圍和應用率。
3? ?西安果業標準化存在的問題
3.1? ?管理分散難成合力? ?西安果業標準包括市場監管局主導的地方標準和農業農村局制訂的技術規程,多頭管理造成地方標準和地方行業規程重疊,內容、指標有出入,同時對標準的宣貫和采納也有一定的影響。
3.2? ?標準體系不夠健全? ?目前西安發布的地方標準和行業規程大部分只涉及產中,而且基本都是單一標準,缺乏產前、產后及產品深加工部分的標準,以及系統化的標準綜合體,大大降低了標準的應用效果。
3.3? ?標準相關指標陳舊? ?目前西安發布實施的部分果業標準,涉及農產品質量衛生安全方面的一些指標較國際化要求低,且項目不全,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3.4? ?重視制訂輕視修訂? ?國外農產品相關標準每隔2年或5年就要修訂1次,西安果業地方標準修訂間隔時間長達10年以上,難以適應技術發展和消費升級變化,導致發布時先進,應用中逐漸落后的現象。
3.5? ?標準實際應用率低? ?一是果業從業者標準化生產意識弱,二是“小農戶”與標準化生產矛盾突出,三是氣候氣象導致的自然災害影響標準應用,四是市場變化導致標準失去采納的合理性。
3.6? ?標準推廣缺乏經費? ?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合作社的農業生產經營仍受自然和市場雙重風險制約,經濟實力較差,難以長期維持標準化生產的經費支出,也不利于標準化生產的開展,需要政府部門設立專項資金在標準的制定、宣貫和推廣方面進行支持。
3.7? ?缺乏相關激勵機制? ?在地方標準制定方面,雖然農業標準化行政管理部門設立了標準創新獎等獎項,但每年獲獎的標準幾乎清一色是工業和高新技術標準,農業項目幾乎沒有;而且標準創新獎還存在評獎過程不透明、獲獎項目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另外,市級果業標準化項目本身數量少、資金少、覆蓋面窄。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科研人員、企業等對地方標準的制定、宣貫與示范推廣積極性。
4? ?促進西安果業標準化工作的幾點建議
4.1? ?統一標準的管理? ?以市場監管局地方標準為主,及時升級農業農村局行業規程為地方標準,凡與地方標準重疊的行業規程要及時廢止。
4.2? ?提高標準系統性? ?以西安特色水果為主,制定標準綜合體,從產前、產中、產后全方位服務果業生產。
4.3? ?及時修訂地方標準? ?無論地方標準還是行業規程,發布應用5年后應自動廢止,加大標準修訂工作力度,及時采納先進模式和技術體系,修正標準內的陳舊指標。
4.4? ?完善標準化體系? ?抓好標準管理、制(修)訂、宣貫、示范應用、推廣等方面體系建設,落實農業標準化生產推廣經費,提高地方標準采納率,促進西安果業標準化水平。
4.5? ?健全標準化工作激勵機制? ?設立果業標準化激勵機制,在市級標準創新獎項設置上要給現代農業特別是果業標準化以合理地位,避免多年沒有農業獎項的問題,同時加大標準化示范推廣工作獎勵力度,以實際行動促進西安都市型現代果業發展,為鄉村振興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