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李范青 曲思嬈 趙曼曼
沈陽市第四人民醫院婦產科,遼寧沈陽 110026
妊娠期高血壓是孕婦所特有的疾病之一,妊娠期高血壓孕婦未及時發現和治療可隨病情發展進入子癇前期甚至子癇期,子癇前期的主要臨床表現有高血壓、蛋白尿及局部水腫,嚴重者可出現抽搐、昏迷及胎盤早剝等,是圍生兒及孕產婦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1]。目前臨床治療子癇前期常以解痙和降壓為主,必要時給予擴容和利尿處理。硫酸鎂有較好的解痙效果,常用于治療驚厥、子癇及尿毒癥等,但降壓效果不明顯。相關研究發現[2-3],硫酸鎂聯合降壓藥物治療子癇前期的效果顯著,不同降壓藥物聯合硫酸鎂的治療效果也不同。本研究主要觀察硫酸鎂分別聯合尼莫地平、拉貝洛爾治療子癇前期的效果,旨在為臨床更有效治療子癇前期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子癇前期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成A、B 兩組,每組各50例。A組中,年齡20?36歲,平均(28.46±4.36)歲;孕齡23?33周,平均(29.14±2.42)周;初產婦36例,經產婦14例。B組中,年齡21?37歲,平均(27.97±4.43)歲;孕齡22?34周,平均(28.89±2.51)周;初產婦34例,經產婦16例。兩組的一般資料(年齡、孕齡、初產/經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醫學會發布妊娠期高血壓診療指南中有關子癇前期的診斷標準[4];②血壓持續升高,且收縮壓≥160 mmHg,舒張壓≥110 mmHg;③24h 尿蛋白≥2.0 g;④有持續性頭痛及視覺障礙者;⑤年齡20?40歲;⑥均為單胎妊娠。排除標準:①心血管系統疾病者;②重度肝腎功能不全者;③對本研究所用藥物無法耐受者;④合并哮喘者;⑤精神異常者;⑥病例資料不全者。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孕婦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兩組均行臥床休息、注意低鹽飲食,必要時給予鎮靜、吸氧處理。兩組給予硫酸鎂(杭州民生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1961,生產批號20160821,規格10 ml∶3.5 g×5 支/盒)治療,負荷劑量為2.5?5.0 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 靜脈快速滴入,再以1?2 g/h靜脈滴注維持,用藥時間根據病情酌情調整,24h 總給藥量≤25 g。A組在靜滴硫酸鎂基礎上給予尼莫地平片(亞寶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2821,生產批號20160330,規格20 mg×50 s)口服,40 mg/次,3次/d;B組在靜滴硫酸鎂的基礎上給予鹽酸拉貝洛爾片(江蘇迪賽諾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6120,生產批號20140103,規格50 mg×30 s)口服,100 mg/次,3次/d。兩組均治療1周。
①療效評價:參考中華婦產科學[5]中的臨床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收縮壓、舒張壓及蛋白尿水平基本恢復正常(≥70%),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患者收縮壓、舒張壓及蛋白尿水平均顯著下降(>30%?<70%),臨床癥狀改善明顯;無效:患者收縮壓、舒張壓及蛋白尿水平無明顯變化(≤30%)甚至上升,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總有效=顯效+有效。②血壓及24h 尿蛋白水平:在治療前后平穩狀態下,采用心電監護儀檢測收縮壓及舒張壓水平;24h 尿蛋白定量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執行。③血清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及胱抑素-C(Cys-C)水平:分別在治療前后抽取兩組清晨空腹靜脈血2 ml,采用酶聯免疫吸附雙抗體夾心法檢測血清LIF和Cys-C 水平,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④妊娠結局及新生兒Apgar 評分:妊娠結束后,比較兩組妊娠結局(胎盤早剝、新生兒窒息、產后出血)和胎兒Apgar 評分。Apgar評分:觀察新生兒皮膚顏色、呼吸、脈搏、肌張力及運動反射等情況并進行相應評分,得分越高表示身體狀況越好。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B組治療總有效率(94.00%)高于A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n)
兩組治療前收縮壓、舒張壓及24h 尿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收縮壓、舒張壓及24h 尿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療前,B組治療后收縮壓、舒張壓及24h 尿蛋白水平均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兩組治療前血清LIF、Cys-C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血清LIF 水平高于治療前,Cys-C 水平低于治療前,B組治療后LIF 水平高于A組,Cys-C 水平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及24h 尿蛋白水平的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及24h 尿蛋白水平的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 收縮壓(mmHg)治療前 治療后舒張壓(mmHg)治療前 治療后A組(n=50)B組(n=50)t值P 165.36±10.13 163.49±10.35 0.913 0.364 138.12±10.15a 125.32±9.71a 6.444 0.000 105.25±9.37 105.74±9.28 0.263 0.793 88.94±9.02a 80.24±8.35a 5.005 0.000 24h 尿蛋白(g)治療前 治療后值3.44±1.28 3.39±1.35 0.190 0.850 1.95±0.83a 1.05±0.22a 7.411 0.000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LIF 及Cys-C 水平的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LIF 及Cys-C 水平的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 LIF(ng/L)治療前 治療后Cys-C(mg/L)治療前 治療后A組(n=50)B組(n=50)t值P值681.52±83.41 679.69±84.16 0.109 0.913 729.57±94.68a 774.33±98.54a 2.316 0.023 1.28±0.19 1.27±0.20 0.256 0.798 1.05±0.22a 0.86±0.11a 5.462 0.000
兩組胎盤早剝、新生兒窒息、產后出血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B組新生兒Apgar 評分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兩組妊娠結局及新生兒Apgar 評分的比較[n(%)]
子癇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可受母體基礎疾病及妊娠期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輕者可出現血壓持續升高、蛋白尿及水腫等,重者可出現抽搐、肝功能異常、腎衰竭等嚴重并發癥[6-7]。臨床治療子癇前期主要以降壓、利尿、鎮靜及預防抽搐為主[8-9]。
硫酸鎂預防子癇發作的一線藥物,通過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及松弛骨骼肌而達到鎮靜、解痙及降低顱內壓的作用。尼莫地平是一種作用于腦血管平滑肌鈣離子拮抗劑,易通過血-腦脊液屏障,擴張血管,增加腦血流量及冠脈血流量,降低血壓。拉貝洛爾是一種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可阻斷腎上腺素受體,改善竇性心律,減少外周血管阻力,常用于高血壓的治療。
血壓升高和蛋白尿是子癇前期的典型臨床表現,血壓水平過高會造成血管內皮功能紊亂,發生動脈硬化,進而使心肌肥厚、缺血,導致心率加快[10]。相關研究發現[11-12],硫酸鎂和拉貝洛爾聯合治療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的效果顯著,治療總有效率為94.26%,可顯著降低子癇前期孕婦的收縮壓及舒張壓,同時還可降低24h 尿蛋白水平,提高新生兒Apgar 評分(P<0.05)。本研究結果顯示,B組治療總有效率(94.00%)高于A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收縮壓、舒張壓及24h 尿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療前,B組治療后收縮壓、舒張壓及24h 尿蛋白水平均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新生兒Apgar 評分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上述研究結論基本一致。
LIF 為一種有多種生物功能的分泌型糖蛋白,屬于白介素6 家族,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可促進子宮內膜上皮細胞分泌LIF,參與胚胎生長發育。其分泌不足可導致胎盤供血不足,引起全身小動脈及血管內皮損傷,出現妊娠期高血壓[13]。Cys-C是反應腎小球濾過率的指標,在腎小管中幾乎被完全吸收,屬于機體基本微量蛋白。子癇前期孕婦腎臟功能發生變化,腎小球內皮細胞增生加重,可出現彌漫性腎小球毛細血管腫脹,可出現微血栓等沉積物,Cys-C 水平上升。相關研究發現[14-15],硫酸鎂聯合拉貝洛爾治療子癇前期可顯著改善LIF 及Cys-C 水平,硫酸鎂聯合拉貝洛爾治療后LIF 水平顯著升高,Cys-C 水平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血清LIF 水平高于治療前,Cys-C 水平低于治療前,B組治療后LIF 水平高于A組,Cys-C 水平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提示硫酸鎂聯合拉貝洛爾治療后對血清LIF 及Cys-C 指標水平改善效果好。
綜上所述,硫酸鎂聯合拉貝洛爾治療子癇前期的效果更優,可有效降低血壓及心率水平,改善血清LIF、Cys-C 水平及新生兒Apgar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