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學軍
遼寧省鞍山市腫瘤醫院麻醉科,遼寧鞍山 114000
卵巢癌分期手術是對晚期卵巢癌患者治療的主要方法,但是患者接受大范圍、長時間的手術會嚴重損傷其機體健康,導致生化和生理發生改變,使得其體內炎性因子增加,釋放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1β(IL-1β),對其多器官造成損害[1-3]。卵巢癌患者,其免疫系統、組織器官功能會有所下降,手術創傷、應激反應、術后急性疼痛等,可使得腫瘤細胞快速的轉移,增加其疾病的死亡率,加強卵巢癌患者圍術期炎癥反應的控制,對其預后的改善有著積極的意義[4-5]。研究顯示,實施α2-腎上腺素激動劑(具有抗炎作用)干預,可更好保護腫瘤患者圍術期的相關細胞免疫功能[6]。本研究主要觀察全麻下卵巢癌分期手術患者接受右美托咪定干預對其免疫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腫瘤科收治的50例卵巢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雙盲法將其分為實驗組(n=25)和對照組(n=25)。實驗組中,年齡28?78歲,平均(38.09±6.30)歲;體重指數18.23?26.41 kg/m2,平均(22.12±3.81)kg/m2。對照組中,年齡28?78歲,平均(37.85±5.71)歲;體重指數18.17?26.50 kg/m2,平均(21.08±4.02)kg/m2。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納入標準:①年齡28?78歲;②實施病理組織切片檢查,確診為漿液性卵巢癌;③接受卵巢癌分期手術者;④參與本研究者均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非漿液性卵巢癌者;②術前接受免疫質量、放療、化療者;③拒絕配合本研究者。
對照組患者全麻下分期手術時實施生理鹽水靜脈注射干預,麻醉誘導前15 min,以靜脈滴注的方式給予患者生理鹽水干預,初始劑量為1 μg/kg,其滴注的速度為每小時0.2 μg/kg。
實驗組患者則實施右美托咪定(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010369)干預,麻醉誘導前15min,以靜脈滴注的方式給予患者右美托咪定干預,初始劑量為1 μg/kg,其滴注的速度為每小時0.2 μg/kg。
兩組患者均以靜脈注射的方式實施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批號2017052237)注射液干預,其用藥量為0.3?0.4 μg/kg;注射用異丙酚(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022571),用藥量為1.5?2.0 mg/kg;羅庫溴銨(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053067),用藥量為0.6 mg/kg,進行麻醉誘導,術中均實施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干預。術中吸入2.0%?3.0%的七氟烷(江蘇盛迪醫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7121539),控制其動脈、心率為術前的80%?100%,同時,以靜脈注射的方式實施異丙酚干預,劑量為每小時4?6 mg/kg,間歇注射羅庫溴銨、舒芬太尼,觀察麻醉效果。
分析兩組患者麻醉誘導15 min、手術結束后1、24h 時炎癥因子水平、T 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主要包括皮疹、嘔吐、惡心、躁動、嗆咳。采集患者的靜脈外周血5 ml,實施離心處理,取上清液,以Biotek 酶標儀對IL-6、IL-1β、TNF-α 水平進行檢測,以比濁法對超敏C 反應蛋白進行(hs-CRP)檢測,以多重標記抗體免疫熒光染色,對CD8+、CD4+、CD3+水平檢測,計算CD4+/CD8+值。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麻醉誘導15 min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手術結束后1 h、手術結束后24h的炎癥因子水平均高于麻醉誘導15 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手術結束后1 h、手術結束后24h的炎癥因子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兩組患者麻醉誘導15 min的T 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手術結束后1 h的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麻醉誘導15 min,實驗組患者手術結束后24h的CD8+水平高于麻醉誘導15 min,對照組患者手術結束后24h的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麻醉誘導15 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手術結束后1、24h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對照組,且實驗組患者手術結束后24h的CD8+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兩組患者的皮疹、嘔吐、惡心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躁動、嗆咳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炎癥因子水平的比較(pg/ml,±s)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炎癥因子水平的比較(pg/ml,±s)
組別 IL-6 IL-1β hs-CRP TNF-α實驗組(n=25)麻醉誘導15 min手術結束后1 h手術結束后24h t 手術結束后1 h 與麻醉誘導15 min 比較值P 手術結束后1 h 與麻醉誘導15 min 比較值t 手術結束后24h 與麻醉誘導15 min 比較值P 手術結束后24h 與麻醉誘導15 min 比較值對照組(n=25)麻醉誘導15 min手術結束后1 h手術結束后24h t 手術結束后1 h 與麻醉誘導15 min 比較值P 手術結束后1 h 與麻醉誘導15 min 比較值t 手術結束后24h 與麻醉誘導15 min 比較值P 手術結束后24h 與麻醉誘導15 min 比較值t 麻醉誘導15 min 組間值P 麻醉誘導15 min 組間值t 手術結束后1 h 組間值P 手術結束后1 h 組間值t 手術結束后24h 組間值P 手術結束后24h 組間值65.01±2.43 74.23±3.02 84.40±3.12 11.893 0.001 24.515 0.001 64.10±1.85 82.15±2.80 89.60±2.75 26.892 0.001 38.469 0.001 1.490 0.143 9.616 0.001 6.252 0.001 5.47±0.39 17.22±0.88 32.41±2.25 61.036 0.001 58.987 0.001 5.66±0.38 35.20±1.87 36.90±1.22 77.402 0.001 122.240 0.001 1.754 0.087 43.499 0.001 8.771 0.001 8.92±3.45 13.52±3.38 20.71±3.85 4.762 0.001 11.403 0.001 9.41±3.51 16.20±2.51 33.44±4.47 7.868 0.001 21.141 0.001 0.498 0.621 3.183 0.003 10.789 0.001 15.26±3.41 29.10±4.12 33.51±3.75 12.939 0.001 18.003 0.001 16.91±2.95 32.63±3.41 39.36±2.62 17.432 0.001 28.450 0.001 1.830 0.074 3.300 0.002 6.394 0.001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T 淋巴細胞亞群水平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T 淋巴細胞亞群水平的比較(±s)
組別 CD3+(%)CD4+(%)CD8+(%)CD4+/CD8+實驗組(n=25)麻醉誘導15 min手術結束后1 h手術結束后24h t 手術結束后1 h 與麻醉誘導15 min 比較值P 手術結束后1 h 與麻醉誘導15 min 比較值t 手術結束后24h 與麻醉誘導15 min 比較值P 手術結束后24h 與麻醉誘導15 min 比較值對照組(n=25)麻醉誘導15 min手術結束后1 h手術結束后24h t 手術結束后1 h 與麻醉誘導15 min 比較值P 手術結束后1 h 與麻醉誘導15 min 比較值t 手術結束后24h 與麻醉誘導15 min 比較值P 手術結束后24h 與麻醉誘導15 min 比較值t 麻醉誘導15 min 組間值P 麻醉誘導15 min 組間值t 手術結束后1 h 組間值P 手術結束后1 h 組間值t 手術結束后24h 組間值P 手術結束后24h 組間值54.11±3.28 38.17±3.22 52.78±4.17 17.340 0.001 1.253 0.216 54.18±4.25 33.21±3.09 44.58±4.02 19.954 0.001 8.205 0.001 0.065 0.948 5.557 0.001 7.079 0.001 32.78±3.08 28.21±3.12 32.45±3.47 5.212 0.001 0.356 0.724 33.60±3.22 25.36±3.71 29.89±4.22 8.387 0.001 3.495 0.001 0.920 0.362 2.940 0.005 2.343 0.023 24.78±3.08 24.69±2.03 27.17±2.85 0.122 0.903 2.848 0.006 25.74±2.17 25.30±2.14 24.89±2.41 0.722 0.474 1.311 0.196 1.274 0.209 1.034 0.306 3.054 0.004 1.22±0.17 1.06±0.15 1.21±0.11 3.529 0.001 0.247 0.806 1.31±0.34 0.78±0.10 1.15±0.10 7.477 0.001 2.257 0.029 1.184 0.242 7.766 0.001 2.018 0.049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n(%)]
右美托咪定是全身麻醉和局麻的常用輔助藥物,同時在鎮痛、鎮靜中應用,也可獲得較好的效果[7]。hs-CRP 可作為腫瘤患者阿片依賴反應的相關指示指標,同時,可作為炎癥、感染、急性創傷等的指示劑[8]。TNF-α是機體內損傷而出現的介導體,可對血流動力學狀態、新陳代謝等造成影響,而實施手術治療,可對T 細胞活化,誘導TNF-α的釋放和合成,加重炎癥反應[9-10]。IL-6是機體應激反應最為敏感和重要的標志物,其水平和患者疾病進展之間有關。IL-1β是對應激反應抑制的促炎因子,其與卵巢癌患者的易感性之間關系密切,是炎癥反應期的一種急性調節因子[11-12]。右美托咪定可降低肺內趨化因子水平,且可降低炎性因子的濃度,研究顯示,為內毒素血癥患者實施右美托咪定注射干預,可明顯降低IL-6、TNF-α 細胞因子的水平,提高其存活率[13]。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手術結束后1 h、手術結束后24h的炎癥因子水平均高于麻醉誘導15 min,且實驗組患者手術結束后1、24h的炎癥因子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手術結束后1 h、手術結束后24h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對照組,且實驗組患者手術結束后24h的CD8+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麻醉誘導15 min的炎癥因子水平、T 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躁動、嗆咳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右美托咪定的實施,能夠更好對全麻下卵巢癌分期手術患者的炎癥因子水平進行控制,改善免疫損傷程度,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T 淋巴細胞亞群主要包括CD8+、CD4+、CD3+等,其均可發揮抗腫瘤的免疫活性,若機體CD4+/CD8+值降低,則表示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的預后情況較差。右美托咪定的實施,可對手術應激反應所致的細胞免疫功能抑制情況控制,且使用安全性較高[14]。右美托咪定可抑制手術創傷,對交感神經活動進行抑制,術前先發性的鎮痛作用,可緩解或消除手術應激反應,進而緩解免疫功能抑制的情況[15-18]。
綜上所述,右美托咪定應用于全麻下卵巢癌分期手術患者中,可減輕患者的免疫損傷程度,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對改善卵巢癌患者的預后有積極的意義,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