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衍香 謝玉蘭 王小惠 胡靈燕
江西省贛州市人民醫院胃腸疝外科,江西贛州 341000
直腸癌臨床較常見,屬于惡性腫瘤疾病。最近我國該疾病患者人數逐漸上升,結腸造口術在直腸癌、結腸癌疾病中應用廣泛,將結腸于腹壁外進行固定,又稱人工肛門,糞便經此從體內排出,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續患者生命,效果顯著。盡管腸造口術可幫助患者渡過難關,但眾多腸造口及并發癥對患者造成一定困擾。腸道外傷及腸梗阻造成永久性造口及臨時性造口的患者增加,腸造口周圍皮炎發生率逐漸上升,包括造口周圍皮膚糜爛、水腫、充血、潮紅等,形成潰瘍造成皮膚劇烈疼痛,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1]。為治療患者疾病,減輕患者痛苦,本研究選擇我院腸造口周圍皮炎患者進行探討,觀察藻酸鹽聯合水膠體敷料對該病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12月我院腸造口術后周圍皮炎48例患者,根據入院順序分為觀察組(24例)和對照組(24例)。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①造口周圍有潰瘍、糜爛、水腫、充血癥狀患者;②有真菌性皮炎、黏膜移位、皮膚黏膜分離、機械性損傷、過敏性皮炎患者。排除標準:①中途退出本研究患者;②精神疾病與語言功能異常者。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觀察組中,男14例,女10例;年齡45~76歲,平均(58.62±7.41)歲;其中鱗癌7例,腺癌5例,其他12例;Duke A 級8例,B 級6例,C 級10例。對照組中,男15例,女9例;年齡46~77歲,平均(58.44±7.54)歲;其中鱗癌9例,腺癌4例,其他11例;Duke A 級10例,B 級6例,C 級8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皮膚保護膜加護膚粉治療,對患者造口及周圍皮膚情況進行評估,用生理鹽水棉球對患者造口及周圍皮膚輕柔擦洗,將殘余糞便清除,如有必要,可在腸造口內放置蘑菇管,對糞水引流,避免腸液外溢。使用生理鹽水棉球對皮膚破損處再次清洗,用紗布擦干。在造口周圍皮炎處噴灑護膚粉,用皮膚保護膜順時針涂抹,后粘貼造口袋。觀察組用藻酸鹽[advanced medical solutions Ltd,批準文號:國食藥監械(進)字2014 第3643633 號]聯合水膠體敷料治療。使用生理鹽水棉球造口周圍皮膚輕輕擦洗,用無菌剪剪取創面大小一致的藻酸鹽敷料,平鋪于患者創面上,剪取康樂保康惠爾透明貼3533(Coloplast A/S,批準文號:國械注進20163642354),中間露出造口大小,貼于藻酸鹽敷料上,造口周圍貼防漏貼環,再貼兩件式造口袋。
使用造口周圍皮膚評估工具(DET/AIM)評分評價患者造口周圍皮膚。主要從增生、潰瘍、皮膚顏色評估。觀察炎癥消退速度,比較患者治療3,6,9,12 d的DET/AIM 評分情況。DET/AIM 評分越低,患者皮膚狀況越好。
觀察兩組治療效果。治療效果判定標準:患者外觀恢復正常,皮膚糜爛充血消失,潰瘍愈合,為治愈;患者DET/AIM 評分降低>50%,受損皮膚縮小>50%,為顯效;患者DET/AIM 評分降低25%~50%,受損皮膚縮小25%~50%,為有效;患者DET/AIM 評分降低<25%,受損皮膚縮小<25%,為無效。總有效=治愈+顯效。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3、6 d的DET/AIM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6、9、12 d的DET/AIM評分均低于治療3 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9、12 d的DET/AIM 評分均低于治療3 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9、12 d的DET/AIM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不同時間點DET/AIM 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不同時間點DET/AIM 評分的比較(分,±s)
與本組治療3 d 比較,*P<0.05
組別例數 治療3 d 治療6 d 治療9 d 治療12 d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24 24 7.45±1.03 7.62±1.21 0.524 0.603 6.67±1.21*7.02±1.32 0.958 0.343 4.27±1.02*5.68±1.24*4.302 0.000 2.31±0.14*4.74±1.24*9.540 0.000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1.67%,高于對照組的6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n(%)]
經腹會陰聯合直腸癌根治術為治療低位直腸癌標準手術,該手術實施后,患者排便途徑發生變化,要使用造口袋。患者因為沒有肛門正常結構,腸內容物排出自由且無規律,長時間后,患者會出現皮膚潰瘍、糜爛、感染,加重患者痛苦[2-4]。
腸造口術是延續、搶救造口患者生命的重要方法,可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我國腸造口并發癥發生率在16%~54%,作為該疾病常見并發癥,腸造口周圍皮炎發生率為4%~26%,以糜爛、水腫、充血、皮膚潮紅等為主要表現,嚴重者可形成潰瘍造成局部劇痛[5-7]。造口周圍皮炎疾病的產生與機械性、刺激性、過敏性等有密切聯系。消化液、糞便偏堿性,對患者表皮造成傷害。操作粗暴、造口袋更換頻繁易導致皮膚撕脫傷。如患者為過敏體質,接觸底盤粘膠、造口袋部件等會導致免疫反應,聚集并活化淋巴細胞,造成皮膚炎癥[8-9]。患者皮膚屏障被破壞,且由于局部污染、封閉的環境,利于細菌侵襲繁殖。如對造口周圍皮炎進行預防及治療,要良好的創面微環境[10]。敷料不同,應用于創面后有不同的保濕效果,對愈合時間造成影響。病情嚴重者因為各種因素出現菌群失調,導致肛門括約肌功能障礙或腹瀉,出現失禁性皮炎[11]。醫護人員工作量繁重,不能對其大便及時擦拭,或機械性反復擦拭破壞患者皮膚保護層,加重皮炎癥狀。水膠體敷料可保持患者創面濕性環境,利于上皮組織及肉芽組織生長,并且有一定程度的滲液吸收作用[12]。外層半透膜有透氣防水的作用,避免出現二次感染,且自粘性及彈性較好,顏色變化系統可提醒產品更換,并且使用舒適方便[13]。水膠體敷料可對創面氧張力進行調節,溶解纖維蛋白及壞死組織,促進形成毛細血管,釋放多種因子。這些因子可維持創面固定溫度,利于組織生長,形成結痂,防止出現機械性損傷[14],可減輕患者疼痛。藻鹽酸有羧甲基纖維素鈉,能幫助肉芽組織生長,形成凝膠,并同樣可創造濕性愈合環境,其中的銀離子敷料有抗感染及殺菌的效果。兩種聯合使用,對患者腸造口周圍皮炎治療效果顯著[1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1.67%,高于對照組的6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3、6 d的DET/AIM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6、9、12 d的DET/AIM評分均低于治療3 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9、12 d的DET/AIM 評分均低于治療3 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9、12 d的DET/AIM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在腸造口周圍皮炎中應用水膠體敷料及藻酸鹽治療可提升治療效果,對患者康復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在腸造口周圍皮炎治療中實施水膠體敷料聯合藻酸鹽治療,可縮短患者康復時間,提升治療效果,具有臨床使用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