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海流 蔣尚海 潘俊博
1.揚州華創醫院骨科,江蘇揚州 225000;2.揚州大學附屬醫院手足外科,江蘇揚州 225000
手外傷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外科疾病,其病情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通常會對患者的皮膚、血管、骨、神經及肌腱組織造成一定的傷害,如果沒有對手外傷進行及時有效的修復治療,勢必會對患者的手功能造成嚴重影響,導致手功能衰退[1]。除此之外,還有可能會致使患者手部感覺及運動功能完全消失,所以選擇一種安全有效的修復治療方法十分重要。帶蒂皮瓣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皮瓣,近些年來得到了臨床的廣泛應用,多用于臨床軟組織創傷的修復中,能夠有效改善手功能。為確定最佳的修復方案,本研究選取本院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接收治療的80例手外傷患者進行研究,探討手外傷帶蒂皮瓣修復的臨床療效。
選擇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揚州華創醫院骨科和揚州大學附屬醫院手足外科收治的手外傷患者80例。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2~65歲,平均(35.2±11.3)歲。全部患者受傷至住院的時間為0.5~7.0h,平均(2.2±0.7)h。受傷類型:17例患者為壓挫傷,13例患者為擠壓傷,8例患者為撕脫傷,2例患者為熱壓傷。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3~66歲,平均(36.3±11.2)歲。全部患者受傷至住院的時間為0.5~8.0h,平均(2.4±0.7)h。受傷類型:16例患者為壓挫傷,12例患者為擠壓傷,8例患者為撕脫傷,4例患者為熱壓傷。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2]:所有患者經過臨床檢查,均有實施皮瓣手術的指征,不存在手術禁忌證;所有患者資料齊全,知情自愿參加本研究;通過揚州華創醫院倫理委員會和揚州大學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排除標準[3]:存在嚴重臟器疾病患者;合并免疫系統疾病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患者。
手術之前,對患者手外傷進行查看,明確損傷情況,實施局部麻醉,然后對創面進行消毒清潔,對患者創面軟組織的活力和皮膚情況進行詳細檢查,將明顯變性或者壞死的組織徹底清除干凈(圖1),保留無污染和存在生機的皮膚,需要保留神經、血管、連續性肌腱等,做好止血處理,結束清創后,對創面進行清洗,使用過氧化氫與0.9%氯化鈉溶液進行清洗和消毒,使用新潔爾滅,如果患者肌腱損傷、骨骼或關節囊損傷,首先修復,之后進行皮瓣修復[4]。
對照組采取游離皮瓣修復術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帶蒂皮瓣修復術治療,具體操作如下:完成上述操作,對碎小骨片進行全面清除,對大骨片進行固定處理,使用克氏針固定,結合皮膚損傷情況對皮瓣進行合理設計,術中結合設計需求在患者手指側邊或背部劃線(圖2),進行臂叢麻醉,之后游離設計所需皮島、皮下組織、血管與神經,得到指固有動脈島狀帶蒂皮瓣,切開側方皮膚,將皮瓣逆轉,覆蓋創面,進行疏松縫合,留置皮下引流。對患者皮瓣供區進行全厚皮壓包處理。術后給予適量阿司匹林,進行抗感染治療,嚴密觀察患者恢復情況(圖3)[6]。
圖1 手部創面圖[5],帶蒂皮瓣修復術治療前手部創面情況
圖2 皮瓣設計圖[5],根據設計需求在患者手指側邊或背部劃線
圖3 術后外觀圖[6],術后恢復情況觀察
術后1周對患者展開隨訪,對其帶蒂皮瓣的存活情況進行記錄和觀察,根據中華醫學會制定的手外科學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標準進行評估,共分為顯效(皮瓣移植成活、手部功能顯著恢復,手部血運正常并且外形正常)、有效(皮瓣移植后發生壞死,手部血運得到一定恢復,手部功能存在限制,外形較為臃腫)和無效(皮瓣移植未成活)三項指標。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記錄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進行比較。
對數據統計分析采用的軟件為SPSS22.0,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手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在工作和生活當中的各項活動都需要用到手,因此手對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7-8],同時手受傷的概率也比較大,一旦手受傷,嚴重影響患者工作和生活,導致其生活質量不佳,特別是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重癥手部創傷患者[9]。因此,一定要對患者采用有效方法進行治療。目前,臨床上主要是采用皮瓣修復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臨床研究發現,對手外傷患者采用帶蒂皮瓣修復方式進行治療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10]。帶蒂皮瓣修復能夠有效修復創面,防止發生指骨、肌腱壞死等不良反應,因此臨床認可度比較高[11-1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
楊波等[13]在相關研究中指出,對手外傷患者采用帶蒂皮瓣修復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手術治療的優良率為91.67%,明顯高于采用其他方式修復患者的75.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結果與此基本一致,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并且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主要是因為帶蒂皮瓣修復手外傷手術操作簡便、成功率較高并且該手術發生感染的幾率較低,術后手部其他部位并不會受到手術的任何影響,能夠實現對受損位置發炎癥狀的有效緩解,但是該手術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如手術瘢痕較游離皮瓣明顯[14]。并且手術后手術部位同其他未進行手術部位存在膚色的不同,可能會發生局部腫脹。機體損傷會致使皮膚及肌肉組織受損,這一情況下實施游離植皮手術并不能有效恢復受損部位,應及時實施帶蒂皮瓣修復手術,降低炎癥的發生率。該手術方法應遵循下述原則:(1)移植與被移植皮膚膚色、厚度等相近;(2)對于供應植皮膚的位置,不能出現明顯的功能損傷;(3)移植的皮膚應在隱蔽、隱匿性較強,對外觀影響小的部位截取。除此之外,在術后為了能夠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手功能,還需要加強對患者的功能鍛煉。患者應該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與不同手術部位結合選擇合適的功能鍛煉[15]。
綜上所述,對手外傷患者實施帶蒂皮瓣修復,效果顯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可使患者盡快出院,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