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海霞 柯 祎
我國石油公司要學習國際石油公司低碳轉型路徑和思路,走具有中國特色的油氣企業轉型之路。
近年來全球能源加快向多元化、清潔化、低碳化轉型發展,非常規油氣的有效開發更是為世界能源格局帶來了新的變化和機遇。石油行業是高碳排放行業,也是實施能源轉型的重點行業。為順應能源低碳轉型趨勢,國際石油公司已經走在轉型前列。研究國際石油公司的能源轉型經驗對我國石油公司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BP實現低碳業務快速增長的方式是投資收購,其中投資了中國電動汽車蔚來公司。 供圖/BP中國
全球能源發展目前正處于轉型期,雖然正由油氣時代向低碳時代轉型,但油氣仍占據半壁江山。國際石油公司一方面強化油氣核心業務競爭力,包括降低油氣業務成本與碳排放水平,動態優化石油業務上下游布局,大力發展天然氣和非常規油氣;另一方面積極布局低碳業務,包括投資開發新能源和儲能,加強低碳技術研發與應用。
埃克森美孚近些年特別注重能效和低碳技術進步。2018年9月,埃克森美孚加入了國際油氣氣候倡議組織(OGCI)。公司制定“氣候變化風險管理戰略”,內容包括開發可低碳技術,為客戶提供低碳產品組合,減少運營中的碳排放,參與制定氣候變化政策。2000年至今,埃克森美孚在提高能效和研發技術上的投資達到80億美元,其中一半投資用于提高上游油氣運營效率,另外一半投資用于下游減排和提高效率。
道達爾不斷擴大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2016年,道達爾組建天然氣新能源和電力部(GRP)以后,公司投資領域廣泛,包括太陽能和風能生物燃料電動汽車、天然氣、天然氣分布式發電等。道達爾低碳投資的核心是天然氣,天然氣占比大幅提升,從2007年的35%增長至2019年的45%。天然氣分布式發電方面,道達爾收購了荷蘭天然氣汽車燃料供應商、比利時分布式發電公司、比利時新能源電力供應商以及法國兩座天然氣發電廠,同時進入巴西一體化天然氣領域。
雪佛龍一直以來核心業務仍是傳統能源,同時施行低碳戰略。雪佛龍提供的油氣組合向多樣化、彈性化發展,上游的投資重點是天然氣,大力發展以天然氣為核心的項目,包括孟加拉陸上項目以及美國頁巖項目、澳大利亞和安哥拉液化天然氣(LNG)項目。雪佛龍的天然氣占比從2010年的30%提高到2019年的40%。雪佛龍在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項目上投資11億美元用于研發碳捕捉技術(CCS)。2013年至今,雪佛龍碳排放量減少26%。在具體實施中,雪佛龍公司循序漸進、謹慎選擇新業務,這也是其在新能源領域方面投資較少的原因,主要是加州地熱和生物燃料、墨西哥風能發電廠和測試太陽能項目。
殼牌立志成為一體化公司中新能源領導者,其油氣雖仍是業務中心,但為適應不斷變化的能源趨勢,目標是建立越來越低碳的投資組合。2007年至今,殼牌天然氣占比提高8個百分點達到50%。根據能源研究機構IHS估計,殼牌的權益液化能力是同行業公司的兩倍,達到4000萬噸/年。2016年,公司創立新能源業務板塊,關注電力和新燃料業務,在印度和巴西地區發展新能源汽車。2017年,在歐洲各地建設電動汽車充電點,同年拓展荷蘭和美國風能業務,并收購太陽能開發商SiliconRanch公司大部分股份。2018年殼牌收購NewMotion,運營歐洲各地區3萬多個充電點。此外,公司計劃2023年前在德國建設230個加氫站。2018—2020年,殼牌每年在新能源領域上的投資額高達10億~20億美元,與同行業公司相比位居首位。
BP的首要戰略是發展上游天然氣,其次實現以市場為導向的下游業務增長,多領域開展風投與低碳業務。BP于1997年開始關注可替代能源,2005年成立可替代能源組織。BP每年的低碳業務投資額占有機資本支出的3%,合計約5億美元。公司實現低碳業務快速增長的方式是收購,包括碳管理、生物和低碳產品、先進的流動性、數據化和能源儲存五方面。BP相繼收購了歐洲最大的太陽能發展公司Lightsource、快速充電生產商FreeWire技術公司、超快速電池開發公司StoreDot、英國最大的電動汽車充電公司,并投資了中國電動汽車蔚來公司等。公司的低碳業務還覆蓋美國的風能、巴西的生物燃料。
我國石油公司,特別是國有石油公司,在推動能源轉型上,一方面需要借鑒國外大型石油公司的轉型路徑和思路;另一方面,要深入分析自身的角色定位、體制機制與國外大型石油公司的差異,結合自身發展階段和業務特點,走具有中國特色的油氣企業轉型之路。從戰略層面來看,國內石油公司應借鑒國際石油公司能源轉型經驗,逐步降低碳強度,實現從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的轉變;從策略層面來看,國內石油公司在以天然氣為過渡能源的同時應積極拓展新能源業務。
穩油增氣、提質增效是基礎。在我國深化油氣體制改革的當下,上下游一體化的國有石油公司將面臨重組,上游勘探開發業務將成為國有石油公司生存和發展之基,穩油增氣、提質增效是是有企業轉型的堅實基礎。天然氣作為低碳轉型的過渡能源,其戰略地位已成共識。無論從滿足國內不斷增長的天然氣需求、優化能源結構的必要性,還是從國外大型石油公司的轉型經驗來看,增加天然氣比重應是國內石油公司推進能源轉型的現實首選。
頁巖氣開發低碳轉型主攻方向。從全球范圍看,“頁巖氣革命”將世界帶入常規和非常規油氣并舉的時代,近幾年國際石油公司對上游非常規油氣的投資比重明顯加大。2018年是非常規油氣的勘探大年,非常規油氣產量占比達到22%。這兩年,我國非常規油氣開發商業化進程加快,但我國非常規油氣資源的地質條件差,開采難度大,開發成本相對高,開發技術還處于探索階段。目前國內石油公司需強化勘探開發能力,進一步提升油田、油服、裝備制造等上游全產業價值鏈,努力破解非常規油氣大規模商業化開發的技術和經濟瓶頸,提速非常規油氣開發。
注重與新能源項目協同。BP、殼牌、道達爾、埃克森美孚等公司在實施能源轉型時并沒有一味拓展新能源業務。他們都注重核心業務與新能源業務的協同性,對新能源業務采取“普遍關注,重點投資,注意把握節奏”的策略,目前無論在項目投資上還是在研發投入上,新能源業務所占比重普遍尚小。目前國內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市場已被電力企業大幅占據,國內石油公司進軍新能源業務的選擇需要慎重,短期內不宜采取國際石油公司并購成熟新能源項目的策略,從中長期看,新能源業務技術經濟性將不斷提升,發展新能源業務能夠成為國內石油公司新的經濟增長點。
重視前沿低碳技術研發。當前,國內電力、油氣、煤炭等能源企業正按照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目標開啟企業轉型之路,重視布局前沿低碳技術和業務,爭取未來發展主動權,如研究碳捕集與封存技術、氫能利用、生物燃料等。國內石油公司應加強科技投入,注重新技術、新材料在油氣領域的應用,強化勘探開發核心技術,為企業低碳轉型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