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法律關系視角下的刑民沖突釋疑
——以欺詐行為為例

2020-02-22 04:53:27劉樹國
四川民族學院學報 2020年3期
關鍵詞:主體法律國家

劉樹國

(四川民族學院,四川康定,626001)

法律沖突是法律領域中的常見現象,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法律同時調整一個相同的法律關系,而在這些法律之間產生矛盾的社會現象[1]。依此,刑民沖突即刑事法律規范和民事法律規范在調整同一法律事實時所產生的相互矛盾的現象。刑民沖突可能是立法疏漏造成,也可能是刑法和民法的不同調整手段使然。而一種較為普遍的觀點認為,刑民沖突是在刑民交織、刑民互涉案件中因為同一行為同時侵犯了刑事法律關系和民事法律關系或者侵犯的法律關系一時難以確定是刑事法律關系還是民事法律關系所產生的一種現象[2]。那么,是否因為法律關系的不同引起刑民沖突呢?本文持否定態度,分析如下。

一、刑事法律關系是一個虛無的法學概念

(一)刑事法律關系的研究存疑

法律關系是根據法律規范產生并由法律規范保護的社會內容與法律形式相統一的以主體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的形式表現出來的特殊的社會關系[3]106-110。以此為邏輯起點,自然而然產生了法律關系的基本分類,即按照法律體系所涵括的法律部門,每一部門法法律規范調整的社會關系就是該部門法法律關系。如憲法性法律關系、民事法律關系、行政法律關系、刑事法律關系、訴訟法法律關系等。法律關系作為法理學的基本概念之一,受到了各個部門法學的關注,法學教材大都把法律關系作為基礎理論概念。刑法學教材則是例外,國內各個版本刑法學教材幾無刑事法律關系的介紹,故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有學者指出,刑事法律關系問題是刑法理論急待開發的一塊處女地[4]19。然而,二十年過后,刑事法律關系依然是刑法理論研究的一個冷門話題??傮w上看,學者對刑事法律關系的研究大都繞道而行,即使在刑法學理論的其他研究方面,對刑事法律關系偶有涉及,也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從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刑事法律關系的概念可謂“混亂不堪”,但又不像其他刑法理論充滿了學術爭鳴,甚至研究者都鮮有問津。因此,筆者產生了若干疑問,刑事法律關系真的重要嗎?如果重要,那么為什么鮮有問津呢?如果不重要或者有無皆可,為什么又沒有相關的論述呢?現實情況是許多法學著作和論文中都曾提到刑事法律關系,但多是為其他理論的論述提供支撐。給筆者的感覺是刑事法律關系理論在刑法理論中的地位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用之拿來,用完拋棄。基于種種疑問,本文認為,所有的法律關系,皆可能成為刑事法律關系,也就是說,刑事法律關系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刑法并不存在獨立的法律關系。

(二)刑事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存疑

法律關系由主體、內容、客體三大基本要素構成。

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尚存爭議,基本一致的觀點是“犯罪人”是刑事法律關系主體的一方,另一方則存在國家說、以司法機關為代表的國家說、國家司法機關說、被害人說等各種觀點。國家能否作為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有兩種觀點,肯定說(傳統主流觀點)認為刑事法律關系乃個人與國家之沖突關系,國家理所當然成為刑事法律關系的一方主體,國家與各級刑事司法機關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司法機關及其執法人員,不能成為刑事處置的主體[5];否定說認為國家是抽象的,在國際法法律關系中才有意義,在國內法法律關系中,國家乃社會多元化利益主體沖突關系之調整者,與社會關系中各類主體發生關系的是由國家授權的特定的國家機關,只有這種機關在行使職權時,才有可能與侵害社會整體利益的犯罪主體一方結成刑事法律關系[4]22。兩種學說都有一定的道理,也都存在難以自圓其說之處??隙ㄕf認為國家與其組成機關是不可分割的關系值得肯定,國家并非只是抽象意義的,國家的各職能機關之行為即國家行為。本文贊同這一觀點,同時認為,國家與其組成機關之關系不限于形式意義上的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更主要的在于其實質意義,乃功能上的組成關系。猶如人體與其組成器官,缺少了任何一種器官,人都不能再是原來意義上的人。如果把國家與其職能機關割裂開來,猶如用手打了他人的臉,從打人者的角度看,打人的是“手”而不是“人”,從被打者的角度看,被打的是“臉”而不是“人”,這顯然是荒謬的。但是將國家作為刑事法律關系的一方主體并非無懈可擊,國家作為刑事法律關系的一方主體,意味著國家直接與犯罪人結成刑事法律關系,而對犯罪人的刑事責任的追究則由公、檢、法、司、監等國家的代表機關執行。也就是說國家既是刑事法律關系的參與者,又是刑事責任的追究者,確實存在難以破解的角色沖突。雖然否定說注意到了國家作為刑事法律關系主體而在刑事訴訟中的這種不可避免的角色沖突,但是為了化解這種角色沖突而將國家與其職能機關人為地割裂開來,在我國的法律文化背景之下,略顯牽強。

被害人(包括近親屬)能否成為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是刑事法律關系主體理論需要澄清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傳統主流觀點認為被害人不是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犯罪人與其產生的法律關系不屬于刑事法律關系,即被害人是被排除在刑事法律關系主體之外的。而在實際案例中,不管法律關系發生何種變化,被害人始終是法律關系中的一極。例如,甲故意打了乙一記耳光,假如沒有任何違法阻卻事由,那么,甲的行為則侵犯了憲法、民法等法律保護的人身權利。這一記耳光可能產生多種結果,如果被害人僅僅是隱隱作痛,并未產生實質性傷害,那么行為人或者通過賠禮道歉或者賠償適量財物,或者被害人本著息事寧人的態度不予追究,這件“事”也就在民事侵權的范圍內了;如果這一記耳光將被害人打成輕微傷,在被害人不認“栽”的情況下則可能產生多種解決方式,雙方和解、第三方調解或通過民事訴訟裁決等,倘若行為人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還可能受到行政處罰;如果甲這一記耳光將乙造成輕傷或者重傷,毫無疑問,甲已經涉嫌故意傷害罪,在輕傷情況下,可能按照公訴案件處理,也可能會按照自訴案件處理;而在重傷情況下,根據我國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一定是按照公訴案件來處理的。在公訴案件中,在法庭上其實沒有被害人什么事,在真正的、純粹的刑事法庭上,被害人是無權坐到任何一個位置上的,除了一個證人的位置,因為刑事審判體現的是國家和犯罪人之間的關系,或者可以說被害人是把自己的權利交給了國家,這樣可以避免被害人在法庭上又哭又鬧、提出控訴,以維護法庭的圣潔和神圣(曲新久語)[6]。這雖然是一種理想模式,但現實中,被害人肯定是要介入的。就以“打耳光”案例為例,我們可以發現,不管甲承擔何種責任,甲打了乙一記耳光這一事實沒有發生改變,即使這一記耳光造成重傷,在公訴的法庭中,甲將權利交予法庭行使,并不代表甲的法律關系主體地位消失,也就是說甲乙之間圍繞打耳光這一事實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并未消失。因此,在一定意義上,國家只是代為行使被害人的權利訴求,行為人責任的大小,必然與這一部分權利相關,我國的刑事司法實踐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再退一步講,即便將被害人請求承擔刑事責任的權利變為國家的追究刑事責任的“權力”,而對被害人的訴求忽略不計,那么,公、檢、法、司、監等國家機關圍繞如何追究刑事責任而產生的各種關系已非刑事法律關系,而是刑事訴訟法律關系。而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主體是多元的,一方面,涉及公、檢、法、司、監等國家機關,另一方面,涉及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當事人主要指的就是犯罪人和被害人,由此可知,不管法律責任如何變化,打耳光的甲和被打的乙的法律關系主體地位都未發生改變。

在行政違法領域,這一特征更為明顯,以妨害公務行為為例,如果只是普通的擾亂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可以由公安機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給予警告、罰款、行政拘留等相應的行政處罰。如果以暴力、威脅等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則可能構成刑法規定的妨害公務罪,需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同樣的,我們可以發現,在妨害公務這一行政違法行為中,主體一方是行為人即行政相對人,另一方是被害人即國家機關,而在妨害公務罪中,被害人與行為人的角色依然沒有發生改變。

由此可見,刑事法律關系并無獨立的主體,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是由民事法律關系、行政法律關系等法律關系的主體決定的。

在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方面,主要存在控辯雙方的權利與義務說、一方的刑罰權和另一方的權利與義務說、一方的刑事權利和另一方的刑事義務說、一方的權力說、三類型說等分歧,尚未形成通說[7]。由于主流觀點將被害人排除在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之外,所以,附著于主體之上的被害人之權利義務也就被排除在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之外。而刑罰之裁量執行與否,必然涉及被害人之權利義務,這一問題,并不能在刑事法律關系內容中得到解釋,即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不符合共上位概念法律關系的內容的要求。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概念亦未達成一致,主要存在以下幾種學說:刑罰說;主體間相互的權利義務說;物、行為、精神內容說;犯罪與刑事責任說;犯罪構成與刑事責任說;犯罪人部分利益之載體說[8]。各種學說都存在一定的問題。通常,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法律關系主體之權利義務即法律關系的內容所指向的對象。刑罰本質上只是刑事責任的表現方式,而“刑事責任”的上位概念是“法律責任”,即刑事責任是法律責任的一種。法律責任在理論上主要存在三種觀點,法律上的否定性評價說、法律上的不利后果說、特殊意義上的義務說[9]。三種觀點的共同前提是違法即違反法律確認的權利義務關系。也就是說法律責任本身是與法律關系在同一位階上的概念,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法律關系的下位概念,所以將刑事責任作為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存在邏輯錯誤。刑罰只是刑事責任的表現方式,刑罰作為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不僅不能解釋非刑罰方法解決的刑事案件,而且,其作為刑事責任的方式,不可避免地陷入與其上位概念一樣的邏輯錯誤?!拔铩⑿袨?、精神內容說”認為“物”乃為犯罪人所有或持有、為司法機關剝奪之物;行為乃司法機關依法追究、犯罪人依法接受的刑事責任活動和執行判決的行為;精神內容是指對犯罪人進行的剝奪政治權利和其他否定性評價??梢园l現該學說也是圍繞刑事責任展開的,只不過是對刑事責任進行了更為詳細的表述而已。犯罪和犯罪構成是引起刑事法律關系的事實,刑事法律關系基于犯罪而產生,基于刑事責任承擔完畢而消滅,“犯罪說”和“犯罪構成說”將刑事法律關系產生的原因視為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也發生了概念上的混淆。犯罪人利益之載體說同樣未跳出這種思維窠臼。

所以,通過對刑事法律關系構成要素的分析,可以得出并不存在獨立的刑事法律關系的結論。

(三)刑事法律關系的屬性存疑

法律關系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社會活動產生社會關系,自從有了人類社會,就有了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國家產生后,為社會關系增加了新的主體元素。與其他主體不同的是,國家兼具雙重屬性,既是社會關系的參與者,又是社會關系的管理者。因此,國家出現以后,社會關系無非兩大類,一類是國家作為社會生活的管理者在對各類社會活動進行管理時與其他社會主體形成的關系,另一類是平等的社會主體(包括國家)之間的相互關系。無論國家是怎樣產生的,也無論國家的性質如何,國家根據統治需要,依法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維持公平正義的社會秩序,保護公眾的和平與安全乃國家應有之義。國家對社會生活的管理手段是多元的,包括法律的、政策的、道德的、文化的等多個層面?,F代法治國家中,法律是實現國家職能最重要的手段,國家運用法律手段對社會關系進行管理主要是通過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進行的。即立法機關通過制定法律規范將需要調整的社會關系上升為法律關系,為法律關系主體提供行為準則并通過強制力加以保障。行政機關通過執法、司法機關通過司法保證法律關系的正常運行。一般來講,立法機關只是制定規范、確立規則,除了制定規范時征求公眾意見外,并不與社會生活關系其他主體發生直接互動,而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在依法執行社會公共事務的過程中,又與被管理者結成了新的法律關系,分別是行政法律關系和司法(訴訟)法律關系。所以,法律關系無非兩大類,一類是社會平等主體(包括國家)在依法進行社會活動時所產生的相互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即民事法律關系,另一類是國家機關(主要是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在對社會關系進行管理過程中與其他主體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包括行政法律關系和訴訟法律關系。

國家作為社會主體的一員,自然有其利益訴求,既有具體的,也有抽象的。從抽象層面看國家的利益就是法律所確定的秩序,包括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秩序、生活秩序等,可以統稱為國家的良性運轉秩序。在此意義上任何違反法律的行為都是對國家利益的侵害,所以國家法律規范除了確立性規范還有保障性規范。確立性規范和保障性規范是相對而言的,根據法律規范的強制性特點,任何規范都既是確立性規范,又是保障性規范,這些規范既確立主體間相互的權利義務,又為違反權利義務關系提供了責任承擔標準。相對于實體法而言,程序法是保障性規范。而刑法則是所有法律的保障法,刑法既有對憲法法律關系的保障也有對其他部門法法律關系的保障;既有對實體法法律關系的保障,也有對程序法法律關系的保障。刑法以犯罪和刑事責任為核心內容,因此,犯罪無非是更嚴重的違法,而刑事責任無非是更嚴厲的法律責任而已。刑法與其他法律的區別也僅在于違法程度和法律責任的嚴厲程度不同,而非法律關系的不同。

二、刑民沖突的法律關系分析

法是人的行為的一種秩序。一種秩序是許多規則的一個體系。“法并不是像有時所說的一個規則,它是具有那種我們理解為體系的統一性的一系列規則。……只有在明確理解構成法律秩序的那些關系的基礎上,才能充分了解法律的性質。”[10]法律世界和生活世界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因此,法律要對生活世界進行選擇,在此基礎上形成法律規則和法律制度,由此構成法律世界。但是要將這些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納入法律世界之中,則法律需要實現內在關聯或者親和性的理解和描述,通過這種方式將所有具體的概念和法律規則統一成一個有機的統一體,這樣,法律世界便表現為法律體系[11]。法律體系是指一個國家的全部現行的法律規范,按照一定的原則和要求,根據法律規范調整對象和調整方法的不同,劃分為若干法律門類,并由這些法律門類及其所包括的不同法律規范形成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3]307。2011年10月27日國務院發布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白皮書,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正式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以憲法為統帥,以法律為主干,以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重要組成部分,由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組成的有機統一整體[12]。綜觀白皮書的所有部門法,不管是實體法還是程序法,無不規定該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唯獨在刑法的表述上,沒有說明刑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而如果將刑事法律關系理解成刑事訴訟法律關系,從白皮書中可以發現,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刑事訴訟法是放在訴訟法這一法律部門之下的,其調整的關系實為訴訟關系。所以從法秩序的一致性看,并不存在獨立的刑事法律關系。結合前文對刑事法律關系的概念的分析,可以得出只有當一般部門法不能充分保護某種利益時,才由刑法保護;只有當一般部門法還不足以抑制某種危害行為時,才由刑法禁止[13]。也就是說不管何種法律關系,只要是由刑法調整的話,就會形成刑事法律關系,即刑法并不存在獨立的法律關系,其他法律關系與刑事法律關系所調整的利益是一致的,體現在刑法與民法的關系上,并不存在沖突的問題。

三“民事合法”與“刑事違法”的觀點質疑

有學者提出:“刑法和民法由于核心價值取向、基本原則等的差異,會對同一行為的違法性判斷上得出民事合法與刑事違法的結論,具體表現:在欺詐的合同中,被欺詐的一方當事人可能出于息事寧人等各種原因,不行使撤銷權,該行為仍是有效的,即在民法上仍是合法的,這種欺詐行為可能已經達到相應的刑事立案追訴標準,可以構成詐騙罪,這就出現了民事上有效而刑事上已經構成犯罪的情況,這種情況在其他特殊類型詐騙案件中同樣普遍存在?!盵14]本文并不否認刑法和民法在追究責任時存在價值取向和追認態度的區別,依前文所述,從法律關系的視角看,并不存在刑民沖突的問題,那么對于民事合法與刑事違法之間存在沖突的判斷則不能贊同。

原因在于:第一,從欺詐、脅迫的行為屬性上,姑且不管合同是否有效,不論民法,還是刑法都會對欺詐和脅迫行為認定為違法行為。在民法上,欺詐行為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脅迫行為違反了自愿原則;在刑法上,欺詐行為可能構成詐騙罪、合同詐騙罪、金融詐騙類犯罪、生產銷售偽劣商品類犯罪等犯罪,脅迫行為可能構成強迫交易罪、敲詐勒索罪及搶劫罪等犯罪。第二,從法律規定上看,根據《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三條、第一百五十三條及《合同法》第五十二條、五十四條之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只要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不違反導致行為無效的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其行為所產生的法律后果屬于效力待定狀態,也就是說如果合同的另一方主體行使了撤銷權,那么合同無效,如果未行使撤銷權,合同有效。這樣的理解,似乎支持了民事合法與刑事違法沖突的說法,實則不然,其實該說法于此處有偷換概念之嫌,根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五十四條之規定,當事人沒有行使撤銷權,只能說明合同有效,而不是說欺詐、脅迫行為本身合法,在欺詐、脅迫行為與合同的效力之間還存在著撤銷權這一救濟性權利。也就是說,以欺詐、脅迫行為訂立的合同,欺詐、脅迫行為本身依然是違法的,只要沒有出現法律規定的禁止性事由,這種責任由合同的另一方當事人自決,當事人如果選擇放棄撤銷權,表明當事人對欺詐、脅迫這一違法行為不再追究,如果選擇繼續履行,合同中的欺詐、脅迫因素便因為當事人的同意而不復存在,也就不再存在合同違法問題,就更不會存在刑事違法的問題。即便是涉嫌刑法中的詐騙類犯罪或者強迫交易等犯罪,判斷的最終依據主要還是被害人的真實感受,當被害人對欺詐或脅迫行為訂立的合同表示自愿接受時,刑罰權的發動便顯得“多余”,畢竟每個人都是自己利益的最公正裁量者。就如同對于“甲故意打了乙一記耳光”這一事實,乙選擇不予追究甲的責任并不意味著“打耳光”的行為合法。當然,如果欺詐脅迫行為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或社會公共利益,侵害了國家的利益,就不再是可撤銷的合同,而是違法合同。如合同中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行為,盡管也是一種欺詐行為,但是其已經違反了產品質量法的規定,如果情節嚴重,也違反了刑法的規定,這樣的合同,本身就可能是無效的。也就是說對于欺詐行為,一旦追究刑事責任,就意味著該行為已經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就更談不上“民事合法”了。

歸根結底,民事合法與刑事違法的沖突這種說法是因民法與刑法關于“違法行為”的不同認識造成的。在民法領域,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的行為分為有效行為、無效行為和可撤銷的行為,而刑法領域則只有合法行為和違法行為,民法中的有效行為、無效行為和可撤銷的行為在分類標準上主要依據的是主體的行為能力、行為產生的結果、相對人的意愿以及法律的強制性規定等,而刑法中合法與違法主要是針對行為本身的性質所做的分類。也即刑法中的違法行為與民法中的可撤銷行為并非對應關系,刑法中的違法行為確實可能包含了民法中的可撤銷行為,但可撤銷行為與違法行為并非等價概念,如果行為在刑法上構成犯罪而在民法上相對人即便不行使撤銷權而認可行為的效力,也并不代表該行為在民法上合法,只意味著相對人愿意接受行為人的違法結果,也就得不出同一法律關系中,存在“民事合法”與“刑事違法”的沖突的結論。

結論

站在法律關系的視角,刑法的最后性、保障性等特點決定了刑法并無獨立的法律關系,破壞任何前置法法律關系的行為,只要達到一定程度,都可能由刑法調整,在此意義上,刑法與所有的前置法都有一定的交叉關系。在刑民交叉的案件中,盡管刑法與民法具有不同的價值取向、調整領域,但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民事違法行為只有其危害性達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構成犯罪,反之,一個行為一旦構成犯罪,在民法上就不可能合法,所以,在同一法律關系內,無論從邏輯上分析還是從現實生活中考察,都不存在刑民沖突的問題。

猜你喜歡
主體法律國家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南大法學(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讓人死亡的法律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互助獻血”質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中國衛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56
論多元主體的生成
讓法律做主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美女无遮挡免费网站| 曰AV在线无码| 日韩精品无码不卡无码|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综合亚洲网|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午夜a级毛片|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片|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 午夜视频www|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91视频区| 99视频全部免费| 欧美a级在线|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部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99re66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区|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AV电影在线播放|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欧美一级在线| 色首页AV在线| 亚洲精品日产AⅤ|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 国产视频大全| 亚洲免费毛片| 欧美日韩第二页|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的视频|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swag| 欧美精品二区| 国产极品粉嫩小泬免费看| 在线欧美一区| 色播五月婷婷|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 精品小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91爱|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 国精品91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AⅤ|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夜夜操狠狠操|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91啪在线|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日日拍夜夜操| 免费毛片在线|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欧美无专区| 99一级毛片| 国产啪在线91|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欧美精品一二三区|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 天堂网国产| 亚洲精品动漫|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 伊人91视频|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免费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