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和平
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理事:
今天,我們相聚在美麗的“金城”蘭州,隆重召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實驗室管理工作分會第七屆理事會第二次全體理事會議暨分會2019學術年會,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分會對各位嘉賓和各位理事的到來表示誠摯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中國高教學會實驗室管理工作分會前身是全國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會,成立于1986年,當時成立研究會的初衷是組織和調動各領域專家的力量,研究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共性問題,探索高校實驗室建設創新和發展的有效途徑,推動高校實驗室現代化和信息化建設,使高校實驗室更好地發揮支撐高校核心使命的作用,為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自分會成立以來,已經經歷了六屆理事會。在教育部和高教學會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在各屆理事會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實驗室管理工作分會堅持“學術立會、服務興會、規范辦會、創新強會”的工作宗旨,持續引領高校實驗室管理的創新理念,持續推動實驗室管理各項工作的系統化、規范化、信息化,持續促進實驗室優質資源的共用共享,持續保障實驗室的安全穩定運行。多年來,高教學會實驗室管理工作分會一直是高校實驗室管理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學術團體,也是高教學會各分支機構中最活躍的分會之一。我們所熟知的中國高教博覽會就是在實驗室管理工作分會發起舉辦的“高校儀器設備展示訂貨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高教博覽會上,實驗室管理工作分會依然在招商招展、觀眾組織、現場服務、論壇舉辦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與其他兄弟分會共同支撐起了高博會這樣一個中國高等教育的盛會。
我于2017年3月起接替純華院士擔任分會理事長,即感到很榮幸,也感到責任重大。當初促使我接受這個挑戰、承擔這份責任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我對實驗室工作的感情。我本人于1980年考入北京大學力學系,畢業后又到無線電系攻讀碩士學位,從那時起便與實驗室結下了不解之緣。時至今日,除了出差開會外,我每天都要有至少10個小時在實驗室里工作,因為只有這樣讓我感到真實、充實、踏實。實驗室作為高校三大辦學條件之一,其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以我個人對實驗室工作的理解,我認為實驗室最核心的功能有三項,就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
首先,實驗室是學生能力和素質培養的搖籃和基地。人才培養作為高校最根本的核心功能,其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形成全面的綜合能力以及優良的科學素養,而學生在實驗室里的學習非常有助于完成這個任務。在實驗過程中,學生要調動所學知識設計實驗方案,并通過親自動手實驗最終解決科學問題,這期間還要通過安全培訓、倫理審查等一系列與實驗相關培養環節,以培養其科學精神、安全意識和社會責任。因此我們常說,實驗室是課堂的重要延展,是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
其次,實驗室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縱觀歷史,大部分推動人類進步發展的重大科學突破與技術革新都源自科學先驅們在實驗室中百折不撓的探索。當前,在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下,科技創新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加重要,中美貿易摩擦讓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了我國科技核心競爭力的不足。卡脖子的技術是求不來、要不到的,必須自力更生。高校是國家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而實驗室則是這支力量參與國際競爭的主戰場。要實現中國由科技大國到科技強國的轉變,無論是在實驗室中工作的科學家、實驗技術人員還是從事實驗室管理工作的各位同仁,我們都任重而道遠。
第三,實驗室是高校服務國家、服務社會的重要窗口。這種服務是全方位的,既包括向各行各業輸送實驗室中培養的各類人才,也包括實驗室積極主動承接政府和企業項目,直接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高校已經開始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大科學工程,這類工程建設好以后,實際上就形成了更加大型的綜合性實驗室。大科學工程不僅代表了國家的科技實力,更是一個國家加強科研合作、積蓄科研力量、蘊育原創科技成果的重要基礎條件。以北大作為法人單位承擔的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為例,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全尺度的生物醫學成像設施,也是中國科學家的首創,建成后將對我國生命科學、分子醫學、腦科學等前沿學科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也將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我有幸作為首席科學家全程參與了這個項目的設計和論證,接下來將與團隊一起,用大約5年時間完成設施的建設并盡快實現開放運行,充分發揮其服務國家、服務社會的核心功能。
下面,結合一年多來參與分會工作的感受,和各位同仁交流一下我對實驗室建設和管理工作的幾點認識。
首先,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是學校基礎條件建設和資源配置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學校層面帶有全局性的工作,十分重要。要做好這項工作,我認為首先要有責任感,還要有專業精神。責任感是指我們要站在學校建設發展的全局來理解實驗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要提升工作站位,只有這樣才能更加充分地調動我們的工作熱情,激發我們在工作上的創新意識。專業精神是指實驗室管理工作者要主動學習和了解先進的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理念,掌握各類實驗室建設的基本原則和規范,成為實驗室管理領域的專業人才。
我要說的第二個方面是人的問題。實驗室管理的核心是人,我們要充分重視實驗技術隊伍和實驗室管理隊伍的建設,特別是實驗技術隊伍,這個重要性大家都非常清楚。實驗技術人員在一個創新體系當中是必不可少的,科學家有好的想法,往往要通過實驗技術人員的協助才能很好地實現,科研領域也需要“匠人”精神。有些時候實驗技術人員自身也能做出重大的創新性工作,比如在物理學界大家都熟悉的邁克爾遜-莫雷實驗。除了在研究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外,實驗技術人員往往還負責著大型儀器的運行、維護甚至功能升級改造和實驗室安全管理等工作,這些對于實驗室的平穩運轉都非常重要。從目前情況看,我國高校中的工程師隊伍或實驗師隊伍建設是有滑坡的源于各種各樣的原因,這支隊伍在高校中的受重視程度也普遍不高。現在需要一個更綜合的、更交叉的平臺來培養下一代人,讓他們能在一個高起點、大平臺上去學習去創造。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多數學校的實驗技術隊伍建設工作是由實驗室與設備管理部門負責的,所以我特別希望通過在座各位的努力,每個學校都能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做好這支隊伍的規劃和管理,我也代表在實驗室中工作的科學家們拜托各位了。
第三,實驗室管理工作中安全是底線,我們一定要守住這個底線。近年來發生的幾起重大責任事故教訓慘痛,實驗室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怎么強調都不過分。高校實驗室類型多、分布散、人員密集、危化品種類多且使用頻繁,因此安全管理工作難度很大,但這又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在這方面,分會技術安全工作部做了大量工作,推動了教育部及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安全專項檢查工作的開展,同時還每年組織開展至少兩次全國性的安全管理培訓工作,這對于從整體上提過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水平很有意義。我希望這項工作能持續開展下去,也希望實驗室管理崗位的全體同仁能一直保持清醒,警鐘長鳴。有的教授認為抓安全工作會影響科研,這是不對的,從我個人體驗來說,把實驗室安全工作做好了,對科研工作實際上是一個促進,使科研沒有了后顧之憂,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第四,實驗室管理要堅持開放理念,實現優質資源的共用共享。實驗室除了完成自身的教學科研任務以外,還應具有的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交流合作與服務社會。得益于國家實力的大幅提升,我國高校實驗室的硬件條件已經有了很大改善,聚集著大量的優質資源。近年來國家層面十分重視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的開放共享,在這方面在座的各位都是專家,都有豐富的經驗,我想我們應該把資源開放共享的理念推廣到每一個實驗室,建設好資源共享平臺,完善共享管理機制,把好的資源讓更多人知道、更多人用得上、用得滿意。
下面我再提一下信息化的問題。實驗室管理工作頭緒多,任務重,很多業務,比如實驗室安全管理和設備采購的責任又非常大,需要特別強調精細化與全流程管理。這樣的管理要求單純依靠人力的增加和投入是很難實現的,必須借助信息化甚至智能化的力量。依靠信息化,我們可以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簡化工作流程,讓信息多跑路,讓老師少跑腿。借助大數據和智能分析,我們可以更精準地發現管理中的關鍵環節和不足之處,幫助我們不斷完善管理體系,實現精準服務。如果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我們的管理工作將會更加科學、更加高效,更好地服務于學校的教學科研工作。
以上是我參與分會工作一年多來的一些感悟和體會,不一定成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向在座的各位學習,也希望實驗室管理工作分會一如既往地堅持多年來形成的良好傳統,在推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最后,感謝教育部和高教學會領導長期以來對分會工作的關心、指導與支持,感謝各位理事的無私奉獻,感謝各合作企業的積極參與,感謝蘭州大學為承辦本次會議付出的辛勤工作。
預祝本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