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娜
對高一學生而言,高中三年的學習任務才剛剛拉開大幕,他們要面對許多不確知、不確切的因素,同時要面對形形色色的學習考驗。其中,英語寫作便是一件使學生頭疼的事情。面對這些學習困難,教師需要用心地幫助他們,使其更好地攻堅克難,實現自身的發展和突破。無論怎樣,學生都應該以堅強的意志和勤奮的學習態度補齊自身的短板,實現真正的進步。在此過程中,教師也應探索出合適的教學方法,如將過程教學法引入教學,夯實學生的英語基礎,拓展他們的視野,增加他們的寫作素材,不斷激發他們的寫作創造性。
1.缺乏寫作興趣和語料積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被很多高中教師嗤之以鼻。在這些教師的眼中,高中時期的學生應該做的是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全部投放在學習中,無論對學科本身是否有興趣,都應該保持高度昂揚向上的學習狀態,不能對自己放松要求。認為學生如果能釋放自己的學習熱情,就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然而,很多高中生不僅對于英語寫作缺乏興趣,還缺乏語料積累,導致在寫作過程中無病呻吟、矯揉造作、不知所云。學生只有不斷夯實基礎,同時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使學習成績得以提高。
2.寫作水平不高
很多高中生尤其是高一學生的英語作文水平不高,甚至寫作思路混亂,語病頻出,單詞經常拼寫錯誤,同時很少使用高級句式,文章質量較差。很多學生在日常寫作中抱著應付了事的態度,不積極進取,不加強練習,也不注重寫作技巧的提升,導致作文質量很難提高。
1.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性和針對性
茍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教師想要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首先應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只有教學方法新穎、高效、富有針對性,才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得到相應發展和提升。然而,在開展英語作文教學時,一個較明顯的問題是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性和針對性,同時教師一味地讓學生背誦優秀作文,而不指導學生寫作技巧。背誦范文固然能夠促進學生作文成績的提高,但這種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死板,且對學生作文水平提高的作用十分有限。長此以往,學生對寫作產生倦怠感,得過且過,作文水平很難提高。
2.對英語寫作教學重視度不夠
當前,很多教師對英語作文教學重視度不夠,片面地認為作文只在高考時才能用到,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少指導學生寫作,計劃把作文教學留到高考備考復習階段進行。另外,教師認為寫作水平提升比較慢,短期內看不到效果,不想浪費時間在寫作教學上。長此以往,教師對英語作文教學的不重視導致學生因長期缺乏系統的寫作指導和訓練,沒有從心理上作好寫作的準備,缺乏寫作意識,逐漸對寫作失去興趣。
所謂“過程教學法”,就是將寫作過程放在教學的首位,不是一味求得最終結果的教育方法。這種教學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教師參與整個英語寫作過程,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創造。當然,與傳統只注重結果的教學法相比,過程教學法做到了兼顧教學的同時,注重最終的結果。過程教學的要點就是將寫作環節中腹稿和草稿環節加以擴展,讓學生在構思過程中學習知識,贏得更好的英語學習效果。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高中階段聽、說、讀、寫的訓練應該立足于大量的實踐活動,而不是讓學生被動地聆聽教師灌輸式的講解。”(教育部 2018)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靠傳授獲得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及社會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在知識習得過程中,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于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建構有關知識的意義的能力,而不取決于他們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英語寫作實質上是學習者對語言進行編碼,從而創造一個合乎英語邏輯情景的過程。以此理論來看,過程教學法成了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最佳選擇——教師扮演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角色,學生是主體,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對于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而言,應該在指導學生寫作前開展好寫作討論工作。例如,當教師以“向外國友人介紹中國春節”為主題開展寫作教學時,可以先向學生展示有關春節的一些圖片,讓他們對此節日有所感知,并進行寫作前的討論。通過討論,學生會從時間、意義、飲食、慶祝活動等方面分析相關詞匯和表達方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從文章結構方面深入思考、討論如何謀篇布局,如開頭應開門見山地表達寫作目的,正文部分具體介紹中國春節的相關信息,結尾部分表達希望文章中的描述對對方有幫助等。學生還可以對使用怎樣的高級句式和高級詞匯進行討論,構建起相對嚴謹的文章結構。
除了在寫作之前幫助學生構建相對完善的寫作思路外,教師還應在寫作的過程中幫助他們不斷實現自我優化,不以完成作文為目標,而以寫好作文為目標。當看到學生在寫作中“卡殼”時,教師可以上前詢問難處并耐心地指導,同時提出合理建議。同樣以“向外國友人介紹中國春節”的主題寫作為例,有些學生在正文中頻繁使用first,second,third等過渡詞,這時教師可以告訴他們沒有必要強調順序性,自然過渡就好。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的督導應注意分寸和尺度,不能令學生感到壓力或損傷他們的自尊心。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這句話是至理名言(鄒紅巖 2010)。教師在開展英語寫作教學時一定要注意合作的重要性,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不斷豐富知識,深化對于題目的認知和理解,不斷拓展思路和視野,從而克服寫作盲點,使寫作的思路愈加清晰,同時使寫作素材變得日趨豐富、多樣。在學生完成“向外國友人介紹中國春節”的主題寫作初稿之后,教師可以讓同桌之間交換作文,互相批改。一方面,這有助于鍛煉學生改錯的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學生從別人的作文中得到啟發,從而完善自己的作文。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小組互評,讓他們互相討論和分析對方的作文,通過同伴更好地看清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從而實現小組每個成員的發展和進步。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不經過反復修改,學生的作文水平很難提高。因此,學生應不斷地豐富自己、發展自己、提高自己,并在完成作文后不斷地修改。“Practice makes perfect.”在學生互相討論和分析后,教師可以讓他們重新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比如,學生可能會把所使用的并列句改成“Have learnt that you are interested in Chinese Spring Festival,I’m writing to inform you of something about it.”。除了學生自己修改之外,教師的修改也極其重要,往往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可以在課后將學生的習作收上來逐一批改,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從而做到“對癥下藥”,幫助學生補齊短板,提升寫作水平。
綜上所述,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應用過程教學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還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和水平,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