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利紅
高中英語是整個高中學習生涯中的一門重要的課程,是承接基礎英語和高等英語之間的“橋梁”。21世紀是一個全球化、信息化的時代,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在社會各個領域的應用日漸廣泛(盧愛武 2010),因此,熟練掌握英語對高中生日后的學習、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高中英語詞匯繁多,語法、句型枯燥乏味,缺乏一定的系統性和邏輯性,給人的印象是抽象、枯燥、乏味、零散的,這就很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而興趣又是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動力。通過對日常教學的觀察可知,對學習內容感興趣的學生,在聽課過程中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思考問題的積極程度、對課堂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在生活中對所學知識的主動及正確應用、考試成績等均優于對學習缺乏興趣的學生。下面結合教學實踐,探討如何培養學生對高中英語的學習興趣。
高中英語詞匯量大,要求學生記憶的詞匯繁多,單純地通過板書和教師的講解顯得既單調又乏味,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被調動起來。現在,網絡和多媒體的應用已經深入日常工作、生活,教學手段也因此日漸豐富,如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網絡上搜索并下載與詞匯教學相關的圖片制作成PPT,將枯燥、乏味、抽象的詞匯教學通過以豐富的圖片為媒介變得生動、有趣且形象。另外,色彩豐富的圖片可以緩解學生的視覺疲勞,還可以為教師節省通過口頭描述、表達詞匯含義的時間。這樣一來,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記憶都變得容易了。教師可以利用節省出來的課堂時間進行進一步的拓展訓練,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此同時,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提高了。意義相近的詞匯可以用不同的圖片表達出來,這樣學生在腦海中就會形成立體、深刻的印象,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日后的混淆,既有助于學生準確記憶詞匯,又對學習興趣的提高有積極的作用。
興趣教學法追求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講究寓教于樂。教師如果一味地復述教案和課件,缺乏與學生的互動,無論課件做得多么精彩,都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如何將教案和課件內容生動、有趣、高效地傳遞給學生,就需要教師通過一定的手段來實現。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一定的肢體語言和抑揚頓挫的語調及生動的表情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Unit 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為例,文本主要介紹了一些天文知識和地球上人類的起源,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宇宙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在講解宇宙的形成時,教師可以從網上下載一些精美的圖片和視頻以引出這一主題,將宇宙大爆炸以一種震撼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將其興趣調動起來,并適時提出問題,讓他們在課文中找出宇宙形成的線索。在講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時候,教師同樣可以從網上下載的相關圖片,通過生動的描述來引出這一話題,同時提出問題“What were produced after the explosion?”。在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后,讓他們在文中找出答案,從而更快、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識點。這樣,學生帶著問題主動去文中尋找答案的學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他們對高中英語學習的主動性。科學研究表明,通過主動學習所形成的記憶要比被動接受在大腦中的印象要深刻得多。這樣的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中英語教學效率,也減輕了學生的記憶負擔,使他們更容易體會到在學習中獲得知識的滿足感,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不是教師的“獨角戲”,而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二者團結協作。為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一些教學方法,如基于問題的教學法(PBL),本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不是教師全盤托出,而是通過有目的的設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仍以Unit 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為例,在講解水在生命形成過程中的重要意義時,教師可以設計問題“How did water come into being?” 和 “With the presenceof water,life developed,so it playsan important role.In paragraph 3,which sentence tells it?Why?”。教師通過這些問題,在引出教學重點的同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課后,教師還可以布置一些與社會現狀相關的思考題,如“What will be like if the earth becomes to hot to live?And what we can do to prevent such situation happening?”,讓學生通過課后查閱資料寫文章的形式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培養其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這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拓展他們的視野,進而培養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如情景互動式教學法,教師在講解地球生命形成的過程時可以將學生分組,讓不同小組的學生分別扮演地球不同時期的生命形式,如第一組學生扮演單細胞生物,第二組學生扮演地球早期的海洋生物,第三組學生扮演陸地爬行動物,第四組學生扮演恐龍等大型動物,第五組學生扮演人類。最后讓學生通過組內討論的模式將自己小組所代表的生命形式的特點用英語表達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在鍛煉學生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的同時,提高了他們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并為他們提供了一些課外知識,這對其綜合素質的培養有積極的作用。這種寓教于樂、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能夠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學習,而不是通過教師的講解被動接受知識。這樣獲得的知識更加牢靠,對提高高中英語教學效率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積極的作用。
通過對上述教學方法的綜合應用,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多種教學方法的應用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熟練掌握教學重難點,對教材有系統、詳細的了解,這樣才能在講課的過程中脫離課本的束縛,根據重難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2)在掌握教學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掌握一些延伸知識。在信息時代,知識的更新換代日新月異,教師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掌握一些時下流行的和最前沿的知識,才能在授課的過程中與學生有共同語言,從而激發他們對高中英語的學習興趣。如課例中關于講解宇宙的形成,教師應該掌握一定的天文知識,在講解過程中穿插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知識,如黑洞的形成等。(3)在教授理論的同時,注意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學習英語的目的是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應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在思考后用英語表達出來,這樣一來就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徐2010)。或者布置課后思考題,讓學生通過寫作文的方式表達出來,鍛煉其寫作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的應用播放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英語歌曲或詩詞,課后為學生推薦一些有積極意義的英語電影,在調動他們學習興趣和陶冶他們個人情操的同時鍛煉其英語聽力水平。(4)在注重教學的同時積極參與教學研究。教師應在教學工作之余多關注教學研究的最新進展,不斷拓寬思維及提升知識儲備量,在有一定的積累后積極投身新教學方法的研究。教師只有不斷地研究、實踐,才能發現并探索出更多符合現代教學形勢的教學方法及模式。教師參與研究的過程也是不斷提高自己的過程,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改良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服務,讓自己緊跟時代步伐,培養出綜合素質平衡發展,符合社會需求的新時代人才。
高中英語作為一個承上啟下的“橋梁”學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主動提高課堂注意力,自覺提高學習的認真程度,形成孜孜探求、刻苦鉆研的精神,牢固掌握所學知識,為日后學習、工作的實踐應用打下牢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