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正華/口述 高琰/采寫
經常有人問我有什么養生秘訣,平時喜歡吃什么。我以前也在電視上向觀眾介紹過,我平時常吃大棗。我吃棗只吃果肉,不吃果皮,一般早餐吃三顆大棗。我家人會一次煮熟一盆棗,晾涼后放在冰箱里,每天早上放在牛奶、豆漿或粥里一起加熱后,我再吐皮吃。俗話說:“天天吃大棗,一輩子不見老。”大棗益氣又補血,健脾又安神,可大多數人都是連皮帶肉一起吃的,為什么我就不吃棗皮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還要說一說那年我得急性胰腺炎的事兒。
十幾年前,我86歲,突然患了急性胰腺炎。當時上腹部突然劇烈地疼起來,那種疼真要命。家人立刻把我送進醫院,因為病情危急,需要留院治療一段時間。當時我年紀已經很大了,又是急癥,西醫輸液、胃腸減壓等治療手段都用上了。我不僅腹痛、發熱,插上胃管也挺痛苦的。我后來反思自己怎么會患這個病呢,可能因為那段時間天氣比較炎熱,食物保鮮工作沒有做好,導致我吃了一些即將變質的食物,引發了急性胰腺炎。
發病后體力非常差,我在病床上昏睡了幾天。后來,我的徒弟們陸續得知了我住院的消息,都急了,從各個地方趕來醫院看我。我女兒后來告訴我,徒弟們見到我躺在病床上,都很擔心我,并意識到這次病情嚴重,十分危險。學醫的人都清楚急性胰腺炎發展速度極快,一旦控制不住,就來不及治療了。我年輕的時候,被要求在醫院的各科室輪轉,就目睹過因為炎癥控制不好,最后胰腺壞死,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況且,那時的我已經86歲了,高齡老人抗病能力更弱,不要說急性胰腺炎,一個發熱感冒都不能忽視。
當時醫院考慮先采取保守治療的方式,因為手術風險很大。經過中西醫的綜合調理,住院一段時間,我逐漸恢復過來,腹部疼痛減輕了,但是仍然面色發黃,身體非常不舒服。我禁食了幾天,只能吃流食,然后慢慢地開始恢復正常的飲食。同時,我也非常重視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飲食、起居上更加小心,還注意適當活動,增強自身的抗病能力。最后,經過醫院醫生的及時治療和家人的悉心照顧,我痊愈了。醫院里的醫生和護士都說:“老爺子真行。沒見過這么大歲數得這病恢復這么好的。”
經過這一場大病以后,我就非常注意飲食了,生、冷、硬、辣的食物都盡量不吃。前面說到的棗皮不是很好消化,所以我就不吃棗皮了。隔夜的東西也要注意,一定要熱透了再吃。發霉變質的東西一律不吃。尤其是老年人都有吃剩飯剩菜的習慣,比較怕浪費,這是困難時期養成的習慣。現在生活好了,條件容許的情況下,老年人就要多注意了。后來我女兒女婿全天候照顧我,我飲食有規律,消化系統逐漸恢復了。
我想這次戰勝疾病與我的身體底子好有關,這多半跟我平時注意養生是分不開的。年輕的時候我就養成了運動的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運動的形式也會有一些變化。
我年輕時住在大學里,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操場慢跑3圈,跑完差不多1200米的運動量。我并不滿足,接著又去打10分鐘太極拳,幾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到了50多歲,我的體力慢慢不行了,慢跑3圈就改成了慢跑20分鐘,但太極拳還是照樣打。下午四五點鐘沒事兒了,我再去戶外散步1個小時。80歲以后,我明顯感覺體力不如以前了。比如有次我在杭州爬山,傷了膝蓋,我就將運動量又減少了。但我還是堅持運動,每天早上吃完飯就去散步1個小時,經常做做廣播體操,天氣不好時就在室內多活動。
97歲時,我仍舊感覺腰背不酸,腿腳有力,而且每周出診半天。可以說,這都是常年堅持鍛煉的結果。另外,我很重視脾胃,多年的臨床經驗讓我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身體好的長壽老人,他們的脾胃都很好,平時吃東西胃口好,吃得香,消化能力強。中醫上講,脾胃乃后天之本。我平時吃東西,有意識地多吃芋頭、山藥、紅薯、青菜等,可以養脾胃。
在我看來,我86歲時戰勝了疾病,得益于平時在生活中注意很多養生細節,除此之外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方法。而那些看似簡單的養生方法,只要堅持下來,對今后的生活都有好處。
很多人對我說:“顏老,把您的養生秘方告訴我吧!”大家都覺得我是國醫大師,一定有秘方,不然怎么保持這么好的身體呢?我每次都跟他們笑笑,一言難盡啊,都是靠平時的調護。我并沒有什么秘方,就是自己的身體要自己養。
(摘自《大國醫:平淡之中見神奇》湖南科技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