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西大輔
在旅途中我遭遇到的除了人與動物,還有病菌。2001年4月初,我剛剛抵達非洲肯尼亞。
“腦袋似乎有點昏昏沉沉。”
一開始癥狀很輕,我還以為是高原病,睡上一覺就能恢復。以前在哥倫比亞的安第斯山脈,我在海拔2000米的地方發生高原反應,這次的癥狀與那次的癥狀十分類似。然而,不久之后我就開始腹瀉、作嘔、沒有食欲,癥狀越來越嚴重。我當時住在一個放著很多床的廉價旅店里,癥狀持續了三四天,我沒精打采地躺著看了幾天書。
這時,同屋的一個瑞典騎行者對我說:“喂,看你的癥狀,不會是瘧疾吧?”我說:“不會,我根本就沒有發熱,不會是瘧疾。”但是他患過瘧疾,堅持建議我去一下藥店, 哪怕只是驗一下血。沒辦法,我搖搖晃晃地走到附近的藥店。
驗血出乎意料地簡單。只需用針尖扎破手指,滴一滴血到玻璃板上就可以了。藥店的人當場用顯微鏡進行了一些化驗,只見數據不斷輸出,結論也出來了。
“是惡性瘧疾。”
這是死亡率最高的瘧疾,當時我的感覺只不過是“哦,是嗎”。
藥店的人說:“溫和的藥不行,要用效力最強的藥。你吃兩次,每次吃兩片,病就能好。”我照他說的,回到廉價旅店,吃了兩片叫作甲氟喹片的藥。結果,體溫不僅沒有降低,反而一下子升高到近40攝氏度,頭部也劇烈疼痛起來。我渾身發冷顫抖,即使把被子緊緊裹在身上,那種冷戰也無法停下來。與之相反,頭部卻承受著難耐的高熱,真可謂是冰火兩重天。我也不知道究竟怎么了,就這么忍耐了5個小時。隨后,高燒突然一下子退了。
“沒事了!”
為了保險起見,過了8個小時我又吃了兩片藥,這次生病才算是告一段落。當然,等到身體完全恢復,還是花了5天左右的時間。
我之所以自認為絕不會是瘧疾,其實是有原因的。傳播瘧疾的按蚊是在夜間活動的,在瘧疾的感染地區,我都會睡在蚊帳里,但還是被叮咬過。因此,在進入瘧疾的感染地區時,為了預防瘧疾,我還會服用抗瘧疾藥。我每天服用的藥效力不是很強,但沒有什么副作用,因此我有點掉以輕心,自認為不會患上瘧疾。
現在想來,當時我在赤道幾內亞曾借住在一戶人家里,這家的父親因為感染瘧疾正在療養。我在他家床上睡覺時心想,就算被叮咬幾口也沒什么事,反正一直在服用預防瘧疾的藥,所以大意地沒有用蚊帳。后來果然被蚊子咬得很慘,而病好了的我才想起那一段經歷。
(摘自《騎出來的人生美景》新星出版社? ?圖/亓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