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靈芝


【摘要】? 文章以某市的公交營運補貼項目績效評價為例,通過引入IC電子刷卡數量增長率、乘客滿意率等公交營運補貼項目績效評價指標,得出客觀合理的績效評價結果,并在指出公交營運補貼項目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改善公交營運補貼項目績效的建議。
【關鍵詞】? ?公交運營;補貼項目;績效評價
【中圖分類號】? F8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5812(2020)02-0085-03
一、公交營運補貼項目的基本情況
為保持城市公交行業平穩運行,規范和加強城市公交營運補貼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促進公交行業健康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5]46號)和《關于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經濟政策的意見》(城建[2006]288號),某市特設立城市公交營運補貼專項資金(以下簡稱專項資金),公交營運補貼項目由市交通運輸局主管,其職責是制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根據上一年度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申請下一年度專項資金預算;按照專項資金使用需求,及時申請撥付資金;對專項資金實施監督管理,組織開展專項資金審查等。項目實施單位為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城市公交公司),其根據職責分工不同,分設安保科、包車科、財務科、機務科、運務科、稽查科、人力資源科、信息技術科、收銀中心等部門。
城市公交公司經營所需投入的資金由公交營運補貼、車輛發展投入、場站基礎設施投入和其他建設投入等四大部分組成。其中第一部分以財政補貼的形式支付,后三大部分由政府直接投入,資金由財政安排,本次績效評價僅涉及第一部分公交營運補貼。城市公交營運補貼主要指城市公交公司執行政府福利性低票價、指令性運輸業務等原因造成的政策性經營虧損彌補。
專項資金支出范圍為城市公交公司的運行成本。城市公交營運補貼由城市公交經營性虧損補貼和考核獎勵補貼二部分組成,城市公交營運補貼按年預算、逐月預撥,差額部分年終由財政核定后撥付到位。城市公交經營性虧損補貼=千車公里成本×實際運營里程-實際運營業收入-其他收入-國家燃料補貼,對公式解釋如下:千車公里成本=千車公里燃料消耗+千車公里車輛保修工料費+企業自籌資金購置固定資產折舊費+千車公里人員性工資福利費用+千車公里基礎設施使用維護費+千車公里其他成本;年度千車公里成本=上年度核定的千車公里成本×(1+千車公里成本修正系數);實際營運里程:根據當年度公交各種車型的實際營運里程統計確定;其他收入為上一會計年度其他收入基數的增長部分;國家燃料補貼:按照當年度實際補貼數確定。
二、公交營運補貼項目績效指標
(一) 公交營運補貼項目績效指標設置
1.線路優化、站點建設、車輛投放等工作是否按計劃完成。包括:(1)按計劃完成新辟線路條數量和優化線路數量。(2)根據實際情況對站點優化、建設電子站牌,中心城區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3)按計劃完成車輛更新,確保每萬人擁有臺數指標。
2.IC電子刷卡次數增長率:各類電子卡(包括長壽卡、優待卡、學生卡和電子錢包等)刷卡次數較上年增長情況,考核具體刷卡數量增長率。
3.乘客滿意率指標:公交設施維護滿意度,包括公交車內清潔衛生、站牌設施、考核滿意率情況。
4.事故費用支出:按萬元以上經濟損失火災事故數量計算。
5.公共交通分擔率:含輪渡、出租車等公共交通,不低于上一年度。
6.營運收入:因政策原因,廣告收入無法進行對比,這里不包括廣告收入,要求不低于上一年度(5%)。
7.營運成本考核:年度千車公里成本=上年度核定的千車公里成本×(1+千車公里成本修正系數),當年千車公里成本不高于上一年度的5%。
另外在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城市公交公司是城市窗口,雖然沒有在指標中體現,但在站點、公交車身、車內等設置了公益廣告宣傳標語,將創建宣傳氛圍延伸到每個角落等。
(二) 公交營運補貼項目績效指標考核辦法
考核獎勵補貼,采用年度百分制考核辦法執行。考核基礎分為100分。年度考核得分達到90分(含90分),當年度補貼全額兌現;得分在95分以上的,每增加1分給予0.5%的獎勵;得分在90分以下的,每減少1分給予0.5%的扣除。
三、影響公共運營補貼項目績效的相關程序
(一) 貨幣收入控制程序
1.開箱:一天兩次、兩班倒,公交車、場站及收銀中心均有監控。
2.點鈔作業:分硬幣和紙幣清點,硬幣通過兩臺點鈔機操作,點鈔機自動連接電腦軟件,自動匯總數據。
3.紙幣清點需人工操作,點鈔完畢交由復核人員復核。
4.結賬:核對數據,登記結賬單,相關人員確認并簽字。
5.入庫:登記出入庫臺賬。零幣兌換,現金解款。
6.上報營業收入日報表,與財務對賬。
(二) 成本控制程序
1.油料、氣料的考核標準。根據各營運線路每月實際行駛里程及耗油、氣,確保70%車輛節油、氣進行計算各線路同型號車輛油、氣耗作為考核標準。按考核標準每上升或下降1升油料以0.5元計算、按考核標準每上升或下降1立方氣以0.5元計算。測算油、氣耗標準保留小數點后二位,其余情況采取四舍五入方式。考核措施中3、4、5油、氣比例以1﹕0.777核算,其余情況均以本部門各線路油氣比例進行測算。
2.燃料的管理。燃料分為充值加油和油庫加油,部分柴油儲存在公交各站的油庫,通過專人管理,登記出入庫臺賬。充值加油由機務科進行監控,加油充值卡分主卡和副卡,主卡1張,副卡20張左右,耗油情況能在系統上實時監控,機務科隨時掌握耗油情況,并及時分配額度,確保不影響充值,且不占用資金。月底結賬,根據當月燃料耗用情況,申請付款并讓對方開票。
3.修理費支出。約2/3車輛通過外包,約1/3車輛通過自修,維修外包通過政府采購程序。中標單位為某市平安汽車維修有限公司和某公路客運有限公司汽車修理廠。某市平安汽車維修公司簽約維修車輛179輛,使用超過一年的車輛維修費為2 073元/月/輛;某公路客運公司汽車修理廠簽約維修190輛,使用超過一年的車輛維修費為2 070元/月/輛。兩公司對使用未到六個月的新車收取900元/月/輛,使用未到一年的新車1 550元/月/輛。每月根據實際維修車輛的數量進行結算,單價按照合同計算。自修車間單獨核算,專人登記材料出入庫臺賬,每月與財務對賬。
4.駕駛員薪酬考核程序。駕駛員工資由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組成,績效工資約占2/3。績效工資每月由機務科進行考核,績效考核由公里考核(80%)、營業收入考核(20%)、油耗考核(-50—50元)、正班準點率(5元)、品牌和違章違紀扣款(100—500元)、加班工資(136.1元/天)組成。
四、公交營運補貼項目績效考核結果
公交營運績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體表現如表1所示。最終績效年度考核得分為94.56分,當年度補貼全額可得到兌現。
五、公交營運補貼項目績效問題
(一) 千車公里營業收入同比下降
經計算,部分營業收入總額較多的線路虧損總額也較大,運行班次越多虧損越大,主要原因是票價較低,即使每個班次都達到滿載率,也僅能彌補燃料支出和駕駛員工資支出。
(二) 成本控制管控較弱
1.營業成本較上年增加,降本增收措施實施不力。
2.線路統計數據不準確、成本分攤方法不盡合理。一是統計數據未經過校對。統計員統計的數據給到財務部門,財務人員疏于校對,也未對其進行匯總,每月的公里數與機務科提供的數據均不一致,燃料、收入與財務賬面數也有偏差。二是輔助費用按照車輛總數分攤到線路成本方法不盡合理,車輛數既不是固定值也不是有規律的變量值,隨著車輛新增或報廢,車輛總數也會變化,不便于縱向比較。
3.百公里油耗上升。使用天然氣的新能源車的投放增多,而使用天然氣價格在當年大幅上升。
(三) 內部管理機制不完善
公交公司未實施定員定崗制度,無崗位架構圖,有歷史遺留問題,需要更多的時間去進行深入改革,見表2。
六、公交營運補貼項目績效改善建議
針對某市的公交補貼項目績效,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一) 建議提高票價和對線路進行優化,增加公交線路營業收入
1.建議適當提高票價。燃料費和人工成本不斷加大,但票價仍然維持在以往的水平(比如1元/人),收入與支出差異不斷加大,虧損加劇。建議適當提高票價,但為防止市民因票價的提高而不滿,可鼓勵市民辦卡充值參加票價優惠活動。
2.對冷線進行合理調整,及時優化,為公司增加線路營業收入創造條件。建議對區間車進行重新規劃設計,區間車營業收入太少,說明線路設置不合理,無法滿足市民的需求,建議考慮延長里程、增加班次或更改線路。多渠道征求市民意見,對現有線路進行優化,新增線路廣泛征求市民意見,并采納合理建議,使得新增線路充分考慮社會需求。
(二) 建議加強成本控制力度
1.合理安排各項費用支出,做到每項費用支出有標準。改革公交成本規章制度,按人員費、燃料費、修理費等成本子科目來制定公交成本費用標準,通過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的對比分析,以達到控制成本,降低虧損的目的。
2.及時對統計數據進行校對,采取合理的成本分攤方法。財務人員應及時對統計員提供的燃料、收入、工資等進行匯總并校對,確保每月數據的準確性。建議將財務軟件上的“燃料”科目設置成數量金額式記賬,可以清晰看出每月的燃料消耗量和單價變化狀況。除了直接燃料、人工外,其他輔助費用、管理費用等建議按照行駛里程進行分攤,使成本的分攤方法更加合理。
(三) 實施定員定崗制度,確保人員結構的合理性
充分考慮企業發展的規劃,確定各部門需求定崗,合理編制定責、定編、定員的可行方案,避免出現一崗多人、一人多崗的現象,保證業務高效運轉的同時,能最大限度地節約人力成本。
(四) 通過改變財政補助辦法和考核激勵方案,保持駕駛員數量充足和穩定
公交駕駛員隊伍的穩定對公交公司事業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駕駛員工資支出占公交運輸成本的比例位居第一,建議將駕駛員薪酬從營運虧損補貼中剝離出來單獨設立專項,年末結合績效考核結果進行補助。重新制定駕駛員考核激勵方案,薪資不僅僅要與公里、營業收入等硬性指標結合,還應考慮駕駛員獲得的榮譽稱號、服務態度等軟性指標,目的是充分調動駕駛員工作的積極性,將優秀的公交駕駛員留在企業,淘汰不合格的駕駛員,不斷創新,以達到吸引人才的目的。
(五) 其他建議
在訪談和問卷調查過程中,我們還收到以下建議:適當增加部分線路的班次,包括高峰期太擁擠的線路、間隔時間太長的線路等;部分站點更名后,公交車內語音報站還是原來的站點,建議及時更正;部分司機服務態度差,建議提高駕駛員的服務水平。
七、結語
制定滿意度、成本、IC電子刷卡等指標體系來對某市公交運營補貼項目開展績效評價,根據實際情況得出年度考核得分為95.5分,某市公交運營全年補貼得到全額兌現。同時,績效評估中指出了公交運營項目的問題,提出了改善績效的建議,績效評估成果得到相關部門和社會的高度認可。
【主要參考文獻】
[1] 黃可純,朱煙雨,吳君民.考慮滿意度的公交財政補貼績效評價——以蘇南某市為例[J].商業會計,2017,(01).
[2] 劉攀龍.初創小微企業大財務云運營模式研究[J].商業會計,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