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寧 胡慧敏 吳軍 王真真 陳玉芳 王艾青 杜天信
[摘要] 目的 探討高職院校職業安全教育現狀,為護理職業安全教育教學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參考。 方法 采用質性研究方法,自2020年5月~2020年6月分別對某高職院校8名護理教師、實習醫院5名臨床帶教老師及16名高職實習護生進行護理職業安全教育現狀的半結構式訪談,Colaizzi七步分析法整理分析訪談資料。 結果 經分析提煉為三個主題:(1)高職護生護理職業安全知識學習興趣不高;(2)高職實習護生職業安全行為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教師教學能力、護生層面(學習能力、社交能力、臨床護理技能熟練程度、性別等)及實習工作環境;(3)高職護理職業安全教育存在不足。 結論 高職護理職業安全教育尚需深入研究。應基于高職護生學習需求,科學設置課程,以提高高職護生職業防護能力。
[關鍵詞] 質性研究;職業防護;高職護生;職業安全教育
[中圖分類號] R47.4? ? ? ? ? [文獻標識碼] C?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20)32-000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quo of nursing occupational safety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and improvement of nursing occupational safet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 8 nursing teachers in 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5 clinical tutoring teachers in practice hospitals and 16 nursing students in practice from May 2020 to June 2020 were conducted by semi structured interviews on the status quo of nursing occupational safety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Colaizzi seven-step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terview data. Results They were analyzed and refined into three themes, in which were (1)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were not interested in learning nursing occupational safety knowledge; (2)The impacting factors of occupational safety behavior of nursing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ainly included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nursing students' level (learning ability, social ability, clinical nursing skill proficiency, gender, etc.) and internship working environment; (3)Vocational nursing occupational safety education was deficient. Conclusion Vocational nursing occupational safety education needs further research. Based on the learning requirem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courses should be set up scientifically, so as to improve their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ability.
[Key words] Qualitative research; Occupational protection;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Occupational safety education
職業安全衛生術語(GBT15236-2008)將職業安全定義為:“以防止職工在職業活動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傷亡事故為目的的工作領域及在法律、技術、設備、組織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應措施”。而護理職業防護是指護士在工作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護自身免受職業暴露中危險因素的侵襲或將傷害降到最低程度[1]。近年來,國內外研究提出臨床工作中護理職業暴露案例數見不鮮[2],尤其是護理專業實習生,由于實踐經驗不足,雖然對臨床工作好奇熱情,但職業暴露風險遠遠高于臨床護士。因此護理職業防護是護生應具備的能力之一。但護理職業防護的重點在于護理職業安全教育。怎樣做好護生的護理職業安全教育是護理教育研究亟待解決的問題[3]。同時加強職業防護教育是減少護生實習期間職業暴露的最主要措施[4]。因此從不同角度了解護理職業安全教育現狀,針對薄弱點加強職業安全教育是降低護生職業傷害的有效措施之一。本研究擬通過分別對8名護理專業教師、5名臨床帶教老師和某高職院校15名實習護生進行職業安全教育現狀展開質性研究,以期為護理職業安全教育的改革和完善提供理論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目的抽樣法,從2020年5月~2020年6月根據研究對象的從業年限、職稱及實習時段隨機選擇安陽市某高職院校8名護理教師(編碼X1~X8)、各實習醫院5名臨床帶教老師(編碼Y1~Y5)和15名實習護生(N1~N15)進行半結構式訪談。納入標準:(1)護理教師:應具備2年以上教學經驗;(2)臨床帶教老師:臨床在職注冊護士,護師以上職稱;(3)實習護生:全日制專科大三護生或畢業實習護生。(4)同意參加本研究;(5)能正確表達自己內心感受。排除標準:語言表達不清或溝通障礙者。樣本量以受訪者的資料重復,且不再有新主題出現(資料飽和)為標準[5]。
1.2方法
基于現象學研究方法,注重對研究對象在教學、實習情境下的主觀體驗、意識活動和職業安全行為的描述和分析,遵循倫理原則,訪談前向被訪者說明訪談目的、訪談主題、訪談方法以及研究保密原則。研究者通過預訪談[6]和專家咨詢[7]進行訪談提綱的修改和調整。教師訪談提綱:(1)學生接受職業安全知識教育的情況;(2)職業安全知識了解情況;(3)職業安全行為情況;(4)獲得職業安全知識的途徑。學生訪談提綱:(1)你認為職業安全知識重要嗎?(2)影響你采取職業防護的原因;(3)是否接受過職業安全/職業防護培訓,系統的職業安全教育有沒有必要?(4)獲得職業安全知識的途徑;(5)你最能接受的職業安全知識教育形式和學習時間?正式訪談時盡量避免情境誘導,選擇同一安靜的教室,一對一面對面、同步錄音方式。時間10~30 min。訪談資料整理和分析同步進行。訪談結束后由研究者24 h內將錄音材料逐字轉錄文字。采用Colaizzi現象學資料7步分析法和合眾法[8],結合訪談記錄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連續、反復地分析資料,并不斷與原資料進行比對:(1)仔細閱讀訪談轉錄文稿以及訪談記錄;(2)提煉出有重要意義的陳述記錄;(3)對反復出現的有意義的觀點進行編碼;(4)將編碼后的觀點匯集;(5)寫出詳細描述。(6)找出相似的觀點,升華出主題,整理分析出對本研究有意義的解釋。(7)返回受訪者處求證。
2結果
經對訪談資料的整理分析,提煉出以下三大主題。
2.1高職護生護理職業安全知識學習興趣不高
訪談結果分析,共有6名護理教師認為高職護生護理職業安全知識學習時興趣不高,這可能與課程設置時間有關。X1:“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護理職業防護章節是《護理學導論》第八章的內容,開設在大一上學期。與專業課程略有脫節。”2名臨床帶教老師提出高職護生對于護理職業防護知識培訓學習興趣不高。Y3:“醫院培訓是30~40 min小課堂。聽課效率低,玩手機,考勤會代簽,興趣也不高。”N12:“基本知識都知道,老師在講解專業課時講的不少,比如預防醫學、傳染病護理等一些課時都講過。”
2.2高職實習護生職業安全行為受教師層面、護生層面及實習工作環境因素影響
實習護生在實習期間[9]或在校實訓課練習護理操作期間易發生職業損傷。職業安全行為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研究結果表明護生職業安全行為情況主要與教師和護生本身有關,其中教師層面影響因素包括教師的教學能力、臨床帶教老師科室工作繁忙程度;護生層面影響因素包括護生學習能力、護生性別、社交能力以及護理專業技能熟練程度。
2.2.1 高職實習護生職業安全行為教師層面影響因素? ? 研究資料顯示,護生職業安全行為情況與教師教學能力相關。X1:“學生實訓課的職業安全行為與任課教師有關,取決于教師能否及時提醒學生注意護理實驗課職業防護。”X4:“結合學生學業成績及實訓操作行為,學生并沒有真正掌握職業安全知識,有可能是教師教學(有關)。”Y2:“護生學習熱情大,但有些實習科室忙,帶教老師教學水平參差不齊。”X6:“(教學)效果還是有點欠缺,不是很好。只能讓學生有印象,真正要操作還是效果不理想。”
2.2.2高職實習護生職業安全行為護生層面影響因素? ?研究結果提示,護生學習能力、護生性別、社交能力以及護理專業技能熟練程度影響到護生職業安全行為情況。X4:“但學生個體差異,學習能力參差不齊,有部分學習態度不端正,不去學習。”Y3:“那些社交能力差、專業技術差的實習護生最容易發生職業損傷。”“實習生性別與職業損傷發生是有區別的。男生就粗心點,擠血消毒后,膠布一粘就行了。”
2.2.3高職實習護生職業安全行為實習環境層面影響因素? 經分析護生在實習科室工作繁忙程度與護生的職業安全行為有關。Y2:“有些實習科室忙,有些科室工作不太忙,在職業安全教育這塊就做的比其他科室要好。”
2.3 高職護理職業安全教育存在不足
經分析,8位護理教師、3位臨床帶教老師(Y1、Y2、Y3)和4名實習護生(N1、N2、N3、N14)從不同角度對護理職業安全教育現狀提出觀點,認為尚需優化。X2:“學生課堂反應是茫然,有學生不以為然。發生職業損傷后,有部分學生恐慌,尋求教師幫助。”“教學后學生仍缺乏職業安全意識。”X3:“建議已工作的臨床護士經驗分享。”X4:“目前的培養傳統理論講授不夠,建議實習前短期集中培訓,結合當下新冠肺疫情有利于學生意識提高。”X5:“建議體驗式教學、案例教學。目前所用教材章節內容不夠系統,課程設置仍需改善。”X6:“護理職業安全應該融入課程體系中,建議從課程思政角度,將職業安全知識融入各個護理專業課程中。教師可將職業安全增設為課程目標之一。課程體系設置時應多加重視職業安全知識,如臨床工作環境、暴力傷醫補充到課程內容。”
Y1:“希望職業安全的課程盡量短,考核方式靈活一點。”Y2:“教學主要在于臨床帶教老師的教學能力。課程內容較臨床護理工作滯后,理論和臨床實踐之間脫節嚴重,常是背理論很熟練,但需要操作時跟不上。增加有關護理專業職業防護的情景劇教學方式挺好的,但仍是會覺得枯燥。”Y3:“醫護、護護、護患人際間職業防護是不夠的。教學欠缺。”“建議實習前期集中崗前培訓職業安全,大致講,中期基于角色互換理論,找一些曾經發生過職業損傷的前輩經驗交流,實習后期再系統講。”N1:“希望臨床見習時安排一些職業防護的體驗課。”N2:“希望可以增加教學,從技能和心理層面,技能就是安排相應的實訓課,心理上希望老師們可以多分享一些臨床案例,情境代入以共情。實習前培訓在學校更好,學習氛圍和老師講解更有利于理解。醫院老師講解的總有種很迷糊的感覺。考核可以以情景模擬考核的方式,既新穎又能學的開心。”N3:“多進行情景劇模擬挺好的。”N14:“還是覺得自己防護意識不強。”“基本知識都知道,希望臨床有資歷的護士多分享一些經驗。實習前短期集中培訓幾天。1個科室1節課就可以。”受訪的實習護士中有12名提出在實習上崗前進行職業安全培訓更有意義。
3 討論
3.1科學進行高職護理職業安全教育課程設置
國內關于護理職業安全的相關教育還很缺乏,在職業防護課程設置、教材統編、教學方法、教學時數及教學評價等方面缺乏深入研究,多數護生并未接受系統的職業安全課程教育[10]。此外,我國的護理職業安全與健康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是很健全,各大醫療機構的安全管理機制與專業的防護設施還不夠健全,因此迫切需要護理院校對護生加強安全健康方面的教育,不斷實現對相關課程設置的科學管理,加強對護生的崗前培訓[11]。較之國外,我國院校的護理職業安全與防護教育現狀并不樂觀[12]。國內高職院校開設護理職業安全教育課程相關文獻報道較少[13-14],現有教育多以滲透教育和培訓方式展開,缺乏系統性[12]。研究表明可從課程目標與專業課程融合、創新考核方式兩方面展開課程設置研究,以優化護理職業安全教育教學。如基于學生學情分析,合理設置護理職業安全選修課,課程時間宜短,授課方式創新驅動、PBL教學和敘事教學等,考核方式宜靈活,情景劇表演、職業防護操作考核等。融入課程思政元素,重視護理職業安全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培育,將護理專業教學與課程思政有效融合,探索護理專業課程體系中的思政元素,將育人理念融入課程,抓住技術與人文和思政的“觸點”,讓學生的人文精神和思政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形”,促進高職護生從認知層面充分發揮學習的自主性,以利于達到護理職業安全教育課程學習目標。
3.2優化護生職業安全意識評估量表
研究提出應基于高職學生學習需求針對性展開護理職業安全教育學習。學生學情分析至關重要,目前學者們已編制實習護生《護理職業安全意識量表》,信效度檢驗良好[2]。但隨著護理職業安全概念的拓展,相關研究需隨之深入展開。因此筆者認為尚需對現有的護理職業安全意識量表進行進一步的優化補充,如心理性危害意識是否納入高職護生職業安全量表,進行信效度檢驗有待進一步研究,以利于個性化的護理職業安全教育開展。在今后的研究中,護理職業安全意識量表的條目仍需進行反復修訂和完善,通過對高職護生護理職業安全認知更為準確的評估,以對學生高職護理職業安全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的分析提供有力參考,旨在為護理職業安全認知教育的開展提供理論依據。
3.3深入探索高職實習護生職業安全行為影響因素,開展針對性干預研究
通過研究,目前高職實習護生職業安全行為情況不佳,訪談者們從不同角度提出護生職業安全行為的影響因素,比如教師的教學水平,護生的學習能力、護生性別、社交能力、護理專業技能熟練程度,以及實習輪轉科室工作繁忙程度等。因此,研究者認為有必要編制《實習護生護理職業安全行為影響因素調查表》,為職業安全防護系統干預機制的制訂和完善提供理論依據[15]。
[參考文獻]
[1] 李曉松,章曉幸.護理學導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86-89.
[2] 孔偉偉,崔香淑.我國國內護理人員職業防護認知現狀的研究進展[J].科技視界,2018,(36):158-161.
[3] 周群,蔣運蘭,李穎馨,等.實習護生護理職業安全意識調查量表的構建及信效度檢驗[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8,35(6):469-474.
[4] 陳燕,程云.格林模式促進高職護生職業防護知信行的效果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9):804-807.
[5] 吳秋月,姜賀.新媒體環境下本科護生網絡自主學習體驗的現象學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7,17(10):1364-1367.
[6] 方紅. 三級醫院腫瘤科臨床護士職業獲益感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19.
[7] 譚芳,盛麗樂,張瑞芹,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一線醫護人員焦慮的混合研究[J].護理學雜志,2020,35(11):82-83+100.
[8] 李鈺勤,劉婷婷,張毓,等. 養老機構老年人生活體驗的質性研究[J]. 護理管理雜志,2017,17(3):160-162, 170.
[9] 楊陽,陳玉芳.不同學歷層次護生職業防護能力對比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20,38(5):138-140.
[10] 陳玉芳,黃麗,楊陽,等.基于文獻計量學的實習護生職業防護能力的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20,17(11):182-184,187.
[11] 刁翠云.護理職業安全與健康課程設置的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9(18):273.
[12] 黃菲菲,陳欣彥,蔡紅,等.合作性學習案例在護理本科生安全與職業防護課程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9,16(8):598-602.
[13] 莊麗娟,朱衛波,楊倩.我國護生護理職業防護教育研究現狀[J].全科護理,2018,16(33):4125-4126.
[14] 蔣羽霏.中職護理技術課程中滲透護理職業安全教育的實踐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13):104-105.
[15] 孫順成,王春枝,王蘭芝.系統干預對臨床實習醫學生職業安全防護意識的影響[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13):86-87.
(收稿日期:202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