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滿生 姜仁珍



摘要:為了準確掌握區域農村生態環境發展水平,了解區域內農村生態環境發展現狀和發展特征,本研究以山東省為例,從農業生產環境、農村生活環境、農村環境治理三個方面選取了14個評價指標,利用綜合指數法對山東省16個市的農村生態環境發展水平進行測評。結果表明,山東省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指數和農業生產環境指數整體較高,各市間發展水平比較均衡;農村生活環境指數和農村環境治理指數相對較低,各市間發展水平差距相對較大;農村生態環境發展水平與各市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水平并無必然聯系。最后,依據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指數,將山東省各地生態環境發展水平劃分為樣板區、良好區、一般區和提升區4個等級,根據各個等級區域內每個市的發展特點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農村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綜合指數法;農業生產環境;農村生活環境;農村環境治理
中圖分類號:F224;X8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4440(2020)06-1583-06
Abstract:In order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regional rural eco-environment and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Shandong province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14 evaluation indicators were select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nvironment,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and rur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nd the rural eco-environment development level of 16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was evaluated by using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ural eco-environment comprehensive index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nvironment index in Shandong province were relatively high, and the development level among cities was relatively balanced. Th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index and rur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dex were relatively low, and the development level disparity among cities was relatively larg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rural eco-environment was not necessarily related to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each city.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rural eco-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eco-environment in Shandong province was divided into four levels: model area, good area, general area and promotion area,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rural eco-environment;quality evaluation;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nvironment;rural living environment;rur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大明確要求: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大氣、水、土壤等污染防治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環境系統保護力度[1]。《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2]以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對加快轉變生產生活方式,推動鄉村生態振興,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強鄉村生態保護與修復等問題進行詳細闡述并提出明確要求。山東省積極貫徹黨中央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新理念、新要求和新部署,啟動實施山東省跨越8年的治霾規劃,全面推廣“治用保”流域治污體系,積極探索建立土壤污染防治體系,生態環境建設取得一定成效[3]。但是,山東省農村環境和生態問題仍然比較突出,農業資源環境壓力大,面源污染依然嚴重,與美麗山東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4]。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山東省時,強調切實把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并且要求山東省能夠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準確評價山東省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水平,認真分析山東省農村生態環境的區域差異性特征,是落實生態環境治理因地制宜原則的基本體現,更是建設農村生態環境治理齊魯樣板的主要抓手,這對新時期山東省生態環境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隨著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生態文明評價成為研究熱點[5]。目前該問題的研究一是以農村生態文明[6-7]、美麗鄉村建設[8-10]、農村人居環境[11-14]為主體,對農村的環境、經濟、社會、文化等情況進行評價分析;二是以農村生態環境[15-16]為主體,對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環境治理、環境建設情況進行評價研究。本研究擬利用綜合指數法對山東省各市農村生態環境發展水平進行綜合測評,并分析區域發展差異性,以期為區域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提供參考。
1農村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農村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是對農業生產環境、農村生活環境以及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的客觀評價和反應。農村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不但要反映該區域農村生態環境的發展現狀與特征,而且要通過評價引導該區域農村生態環境的建設進程,提升其建設水平[17]。農村生態環境涉及面廣、內容較多,指標的篩選主要考慮三方面因素,一是要具有很強的代表性;二是具有可比較性;三是便于確定和考核。
在遵循指標體系構建的系統性、導向性、代表性和可行性原則的基礎上,參考學者們的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評價[4-5]、美麗鄉村建設評價[8-10]、農村人居環境評價[11-14]、農村生態環境評價[15-16]研究成果,借鑒《生態文明鄉村(美麗鄉村)建設規范》[18]、《山東省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19]和《山東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20]等一系列鄉村生態環境建設指標考核體系。選取與農業生產直接相關的化肥施用量、農藥施用量、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節水灌溉率,反映因農業生產而帶來的生態環境質量壓力情況;從自來水普及率(飲用經過凈化處理的自來水的農戶比例)、清潔能源使用率(使用煤氣、天然氣、液化氣、沼氣、太陽能作為生活能源的農戶比例)、衛生廁所使用率(使用水沖式衛生廁所的農戶比例)、安全住房擁有率(擁有磚木、石木、磚混、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的農戶比例)反映農村生活環境狀況;從村級生活污水處理率(生活污水集中處理或部分集中處理的村比例)、村級生活垃圾處理率(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或部分集中處理的村比例)、村級廁所改造率(完成或部分完成廁所改造的村比例)、村內道路路面硬化率(村內主要道路以水泥、柏油為路面類型的村比例)、村內道路路燈安裝率(村內主要道路有路燈的村比例)、天然氣入村率(通天然氣的村比例)反映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情況。最終構建包含農業生產環境、農村生活環境、農村環境治理3個要素層共14個指標的農村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表1)。
2農村生態環境評價研究方法
2.1無量綱化
采用極值處理法對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若評價指標Xij為正向指標,則Pij=Xij-XjminXjmax-Xjmin;若評價指標Xij為負向指標,則Pij=Xjmax-XijXjmax-Xjmin。公式中,Xij為第i個城市第j個指標的數值;Pij為Xij標準化后的數值;Xj為第j個指標;Xjmax和Xjmin分別為第j個指標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2熵權法
選擇熵權法確定權重,其操作步驟為:第一,計算指標值的比值;第二,計算第i個指標的熵值;第三,計算評價指標的差異系數;第四,確定指標權重。
2.3綜合指數法
通過線性加權計算出各評價城市的分項發展指數或綜合評價指數得分值。
3結果與分析
3.1農業生產環境指數
農村生態環境質量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農業生產中農藥、化肥、塑料的大量使用導致農村面源污染,環境質量下降。通過節水灌溉實現水肥一體化,降低化肥施用量,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進而提高環境質量。圖1顯示,農業生產環境指數最高值為0.82(淄博市),最低值為0.29(棗莊市),平均值為0.64,最高值約是最低值的2.83倍。農業生產環境指數值大于平均值的城市共有9個,占本研究供試市的56.25%。表1顯示,在農業生產環境評價中,化肥施用量、農藥施用量和節水灌溉率占有較大權重。在化肥施用強度方面,化肥施用量最高的市是棗莊市、煙臺市,分別達到883.30 kg/hm2、882.84 kg/hm2;化肥施用量最低的市是臨沂市、淄博市,分別為430.29 kg/hm2、455.57 kg/hm2。在農藥施用強度方面,農藥施用量最高的市是煙臺市、威海市,分別為45.52 kg/hm2、41.85 kg/hm2;農藥施用量最低的市是濟南市、青島市,分別為8.20 kg/hm2、11.84 kg/hm2。在農用塑料薄膜使用強度方面,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最高的市是濰坊市(98.17 kg/hm2),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最低的市是濱州市(13.14 kg/hm2)。在節水灌溉方面,節水灌溉率最高的市是淄博市(91.90%),節水灌溉率最低的市是棗莊市(18.23%)。
3.2農村生活環境指數
農村生活環境與農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它是農村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圖2顯示,農村生活環境指數最高值為0.74(青島市),最低值為0.10(泰安市),平均值約為0.44,最高值是最低值的7.40倍。表1顯示,在農村生活環境評價中,自來水普及率和衛生廁所使用率占有較高的權重。山東省近年來大力實施廁所革命,全省已有27.70%的農戶使用水沖式衛生廁所,然而各地使用水沖式衛生廁所的農戶占比差別較大,最高值為70.20%(濱州市),最低值為13.60%(泰安市)。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問題,在全國率先從政策制定、資金投入、責任落實等方面下大氣力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建設[23]。山東省全省約有51.40%的農戶飲用經過凈化處理的自來水,其中自來水普及率最高值為90.00%(德州市),最低值為19.70%(泰安市)。在清潔能源利用方面,全省約有54.36%的農戶使用綠色能源(煤氣、天然氣、液化石油氣、沼氣、太陽能)作為生活能源,其中清潔能源使用率最高值為82.10%(青島市),最低值為19.50%(泰安市)。在安全住房擁有率方面,全省97.99%的農戶擁有非竹草土坯結構的安全住房,其中濟南市、青島市、棗莊市、煙臺市、濰坊市、濟寧市、泰安市、威海市、日照市、聊城市、菏澤市的安全住房擁有率都在99.00%以上,最低的東營市為89.50%。
3.3農村環境治理指數
環境治理是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農村生態環境治理以村為單位進行考察。圖3顯示,農村環境治理指數最高值為0.80(威海市),最低值為0.23(菏澤市),平均值約為0.46,最高值約是最低值的3.48倍。近年來山東省非常重視農村垃圾治理,目前除了濱州市(97.00%)外,其他城市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或部分集中處理的村占比均達到99.00%以上,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的重心轉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廁所改造和農村天然氣接入。全省有生活污水集中處理或部分集中處理的村占比為13.40%,完成或部分完成廁所改造的村占比為47.30%,通天然氣的村占比為10.20%。
參考文獻:
[1]習近平.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0-51.
[2]新華網.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EB/OL].(2018-09-26)[2019-04-2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9/26/c_1123487123.htm.
[3]王安德.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快生態山東美麗山東建設[J].環境保護,2017,45(22):40-43.
[4]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山東省人民政府. 山東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EB/OL].(2018-05-11)[2019-06-20].http://www.sdfgw.gov.cn/art/2018/5/11/art_5080_836758.html.
[5]陳盼,施曉清. 基于文獻網絡分析的生態文明研究評述[J].生態學報,2019,39(10):3787-3795.
[6]趙明霞. 農村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建設的路徑思考[J].理論導刊,2015(8):77-80.
[7]王丹華,劉子飛,李鐵錚. 農村生態文明評價及城鎮化對其影響——基于地市級層面的研究[J].寧夏社會科學,2017(2):115-121.
[8]黃磊,邵超峰,孫宗晟,等. “美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生態經濟(學術版),2014,30(1):392-394,398.
[9]陳錦泉,鄭金貴. 生態文明視角下的美麗鄉村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6,44(9):540-544.
[10]葉晨曦. 河南省美麗鄉村可持續發展評價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9,40(5):202-208.
[11]郜彗,金家勝,李鋒,等. 中國省域農村人居環境建設評價及發展對策[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15,31(6):835-843.
[12]侯敬,王慧. 山東省農村人居環境評價研究[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1(4):98-104.
[13]顧康康,劉雪俠. 安徽省江淮地區縣域農村人居環境質量評價及空間分異研究[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18,34(5):385-392.
[14]孫慧波,趙霞. 中國農村人居環境質量評價及差異化治理策略[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9(5):105-113.
[15]孟旭彤,宋川. 河北省北部山區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及績效評價[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39(10):57-61.
[16]王曉君,吳敬學,蔣和平. 中國農村生態環境質量動態評價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J].自然資源學報,2017,32(5):864-876.
[17]鄭滿生,張靜. 我國森林旅游生態環境發展水平綜合評價與分析[J].林業經濟,2020,42(5):30-39.
[18]山東省標準化研究院. 生態文明鄉村(美麗鄉村)建設規范:第7部分 評價:DB37/T 2737.7-201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6:3-10.
[19]山東省發展改革委. 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山東省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 [EB/OL].(2018-07-30)[2019-03-16].http://fgw.shandong.gov.cn/art/2018/7/30/art_91082_7278934.html.
[20]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 山東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 [EB/OL].(2018-06-21)[2019-01-21]. http://whhly.shandong.gov.cn/art/2018/6/21/art_100525_7262052.html?xxgkhide=1.
[21]山東省第三次農業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山東省第三次農業普查綜合資料[Z].山東省統計局,2018.
[22]山東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山東調查總隊. 山東統計年鑒2018[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8.
[23]趙新,方壘,竇俊偉. 山東啟動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兩年攻堅行動[EB/OL].(2018-11-13)[2019-01-11].http://www.chinawater.com.cn/newscenter/df/sd/201811/t20181113_724940.html.
[24]淄博市人民政府. 淄博市生態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EB/OL].(2017-12-30)[2019.01-19]. http://www.zibo.gov.cn/art/2017/12/30/art_1569_866138.html.
[25]威海市人民政府. 威海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EB/OL].(2017-12-04)[2019.01-23].http://www.weihai.gov.cn/art/2017/12/4/art_38864_1013777.html.
[26]威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關于同意《威海市環境總體規劃(2014-2030年)》的決議[EB/OL].(2016-07-22)[2019.01-26].http://www.weihairenda.gov.cn/art/2016/7/22/art_3745_686414.html.
[27]王欣,楊君,李婷. 基于生態服務價值的生態補償——以長沙市為例[J].江蘇農業學報,2019,35(4):965-972.
(責任編輯:王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