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新建,張明旺
浙江零跑汽車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53
活塞環是一個關鍵的汽車發動機零部件,從形狀上看是具有一定開口的金屬環,應具有足夠高的耐蝕性和耐磨性[1]。目前汽車發動機活塞環主要使用綜合性能優異的合金鋼產品[2],例如高鉻馬氏體鋼活塞環,表面氮化處理與PVD處理可顯著提高其強度和耐磨性[3-4]。某型號汽車發動機活塞環的材質為9Cr18MoV馬氏體不銹鋼,活塞環表面經氮化處理+PVD處理,裝配工人作業時發生多起活塞環斷裂事件。背景調查發現,工人嚴格按照作業指導書進行裝配操作,無違規操作,活塞環卻發生異常斷裂。本文重點研究分析活塞環斷裂失效的原因,協助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

圖1 活塞環斷裂位置
活塞環試樣經超聲波清洗后,在Quanta FEG650型掃描電鏡下觀察其斷口,宏觀斷口形貌如圖2所示。根據斷口形貌特征判斷,斷口裂紋源區位于內側面的表面淬硬層內部,而外側面終斷區有層狀撕裂特征。裂紋源區呈準解理形貌特征,如圖3所示。斷口外表面整周深約0.05mm區域呈準解理形貌,整個斷裂面存在一定的磨損損傷,未磨損斷面上未見明顯的材料缺陷。活塞環斷面的心部(屬裂紋擴展區)觀察到韌窩形貌特征,如圖4所示。

圖2 斷口形貌特征

圖3 裂紋源區準解理形貌特征

圖4 裂紋擴展區韌窩形貌特征
在活塞環隨機位置切取橫截面試樣,磨拋處理并經侵蝕后,使用Zeiss Axio Imager M2m型顯微鏡進行觀察分析,如圖5所示。結果表明,活塞環的氮化層深度為0.062mm,符合技術要求;PVD層僅存在于活塞環的外側面,厚度為0.018mm,符合技術要求。

圖5 活塞表面氮化層與PVD層
在斷口附近取橫截面試樣,磨拋處理后,使用Zeiss Axio Imager M2m型顯微鏡進行觀察分析。結果發現,在活塞環內側面的氮化層區域內存在3條微裂紋,斷續地分布在同一直線方向上,基本貫穿整個氮化層,總長度約0.050mm。在同一批次來料的活塞環中繼續抽檢,也在氮化層內發現了類似的微裂紋,證實了這并非偶然現象,而是普遍存在的。供應商未出廠的同一批次產品也進行隨機抽檢,并未發現任何顯微裂紋。經追溯性調查證實,物流轉運過程中保護措施不到位,活塞環受到相互擠壓和撞擊,在硬而脆的氮化層區域內產生了微裂紋,如圖6所示。

圖6 活塞表面氮化層內的顯微裂紋
根據以上試驗結果,活塞環的氮化處理與PVD處理的結果符合規范要求。
在物流轉運過程中,活塞環表面氮化層內產生了微裂紋。在裝配過程中,當受到較低的工作應力時,原來存在的微裂紋尖端產生應力集中,微裂紋通過準解理機制迅速擴展到較大的范圍;又因活塞環表層硬化區斷裂韌性差,裂紋得以迅速擴展并完全斷裂;心部基體組織韌性較佳,以延性破壞為特征,斷口具有明顯的韌窩形貌;最終瞬斷區為外側面邊緣處硬度極高的PVD層,形成層狀撕裂形貌。
本文對裝配中斷裂的汽車發動機活塞環做了斷口觀察與金相檢驗,討論了活塞環斷裂的原因,主要結論如下:
1)活塞環的氮化層深度與PVD層深度均符合規范要求。
2)物流轉運過程中保護不當,致使氮化層區域內產生微裂紋,是活塞環在裝配過程發生斷裂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