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階段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關鍵階段,同時也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初步形成的時期。所以初中教育對學生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初中語文教育作為中學基礎教育之一,對于學生發展更是有著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本文從當前中學語文教育出發,對提高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與措施進行了詳細的探究。
要想有效地轉變教學模式,需要教師認清學生的本質,樹立以學生為主的觀念,確立學生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這樣才可以促使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如在學習人教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回憶我的母親》這篇文章時,由于文章內容可以引起學生產生共鳴,再加上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總結與分析能力,那么教師便不適合以傳統的方法進行教學活動,需要及時轉變教學方法,從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實際學習情況入手,為學生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以此讓學生沿著既定的路線進行學習活動,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對文章的內容有一個深刻的理解。
因此,在《回憶我的母親》這一課學習中,教師所制定的目標就是學生應理解文章的寫作手法,學習朱德母親的傳統美德,體會文章所表達的對母親深厚情感。那么,在實際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引導著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熟讀,并對文章寫作手法,以及記敘順序進行詳細的分析。又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記承天寺夜游》這篇文章時,為了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教師可以通過課前提問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在課堂一開始,教師便可以問學生:“作者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呢?”由于問題的驅動,學生很快會投入到文章的閱讀與理解中。從而自主的閱讀,理解出現問題的原因。一方面,因為作者被貶謫,心情郁悶;另一方面,因為月色很美。這樣可以推動學生自主進行學習活動,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進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隨著當前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逐漸步入了信息化的時代。如果將信息技術手段應用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還可以增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識與理解,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此外,在現代中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具備基本的計算機技能,可以熟練運用計算機設備為學生設計學習環節。
如在學習人教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鄧稼先》這篇文章時,為了增進學生對人物的理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由于文章主人公距離現代中學生的年代有些久遠,使得很多學生對基本的內容都不了解,那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音頻形式播放給學生,這樣不僅可以吸引學生語文課堂學習的注意力,增加他們的愛國情懷,還可以增進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觀看”相對比文字來說,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更加便于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語文課堂的參與度,活躍語文課堂教學的氣氛,從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當學生對某一方面感興趣時,才可以有效激發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所以,興趣對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活動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促使學生可以自主地對語文教材進行學習與探索,從而有效提升他們的語文成績。設計良好的課堂導入環節可以促使教學活動有效的開展。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環節,可以在課程學習的初始階段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礎上,調動學生語文課堂學習的興趣。
如在學習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朱自清的《春》這一篇文章時,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的環節。教師先問學生們喜歡春、夏、秋、冬哪一個季節?等學生回答完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所說的內容進行總結并點明今天要學習的就是《春》這篇散文。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利用音頻朗讀的形式,為學生營造一個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的感染下,自然而然地進入到語文課程的學習中,進而有效提升學生語文課程的學習效率。如果可以有效利用游戲進行教學活動,那么便可以誘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如在學習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這一篇課文時,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借助游戲進行教學活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簡單講解了文章內容之后,便可以讓學生3~5人分為一個小組;然后教師按照小組的個數,合理地為每個小組指定幾句文章內容,讓其熟讀并解釋句子的含義,并指定好游戲的規則,回答正確的小組積一分,不回答的小組扣一分;最后按照積分制,積分多的小組要監督積分少的小組,讓其講出文章大意,并默寫文章。這樣可以提高學生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度,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蹲下身,平等與學生進行交流,從而可以促使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在此基礎上,以贊賞的態度去對待學生,鼓勵與表揚學生,進而有效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提高語文課程學習的興趣。
如在學習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篇文章時,教師讓學生回答文章所表達的含義是什么?教師點了一位平時有些內向的學生回答問題,這位學生在回答時,只是將題目復述了一遍,從而引起了班級同學的嘲笑,這位學生因此便不在出聲。那么在這種時候,教師便可以向學生們說:“其實這位同學說得非常對,那么你可以解釋出這句話的意思嗎?”以此來幫助學生解圍。在教師期待與鼓勵的目光中,學生對“生于安樂,死于憂患”這句話所表達的含義進行了正確解釋。即應當居安思危,在當前社會生活中存有一定的憂慮與危機感,才可以有效地促使我們在現代競爭激勵的社會中生存,找到立足之地。教師采取鼓勵贊美的方法,既可以有效地增加學生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激發出學生學習的潛能,培養學生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促進其發展。
總而言之,語文課程是初中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它對于學生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當前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同時,積極探索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在根本上提高學生初中語文知識的學習與理解能力,以便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