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中學生都擁有個性,但不是每種個性都可以吸引打動別人,得到別人的認同,只有這種個性與社會道德高度融合,才具備感染別人的力量,中學階段的作文教學任務亦是如此。個性化特色鮮明的作文可以觸動讀者的心靈,能夠將作者豐富的情感表達出來。但在實際的語文作文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頭腦中經常出現不切實際的想法,這就需要教師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
在作文教學時,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建立個性鮮明的素材庫,吸納優質的素材。具體做法如下:在書本中獲取素材。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進行學習,吃透教材中的課文,為學生積累素材提供良好的機會。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通過教育者精心考量編制的,知識點比較豐富,例如《紫藤蘿瀑布》中的第二段:“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本段運用擬人、比喻、排比等多種修辭方式對紫藤蘿花朵的形態進行描述,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配合多媒體展示紫藤蘿花朵的形態,讓學生需感受文字中的美,再帶學生去看紫藤蘿花實物,幫助學生加深作者采用的描寫方式,最后讓學生寫一篇以“花”為主題的作文,嘗試用同樣的表現手法對花朵的形態進行描寫,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學生需要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閱讀,并書寫讀書筆記,積累大量的好詞、好句、好段等,到學生寫作時就會將其轉化成自己的話,繼而寫出個性化較強的文章。
例如,學生在閱讀《三國演義》時可以將好的成語積累下來,在寫作時引用到作文中,增加作文中的“血”和“肉”,繼而寫出個性鮮明的文章。如“初出茅廬”,本意是形容某人初入社會,缺乏工作經驗和社會經驗,思想仍處于幼稚階段。學生可以將其引用到自己第一次打工、第一次洗衣服等作文中。再如“張燈結彩”,本意是掛上燈籠,系上彩綢,形容節假日或喜慶事情的慶賀景象。學生可以將其引入到歌頌建黨紀念日、贊美母親節等作文中。
生活是作文教學的重要場所,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可用素材。例如,教師在布置《我的教師》作文時,可以讓學生制作表格記錄自己與各學科教師間發生的故事,如每個學科教師的講課方式、學生“調皮搗蛋”后教師的處理方式、對教師的感想等,為中學階段開展個性化作文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首先,教師要積極優化自身的教學能力,以飽滿的熱情來從事作文教學。其次,以生活為切入點拓展作文的個性化教學空間。教師應該營造學生與生活融合的契機,以身作則教會學生如何觸發精神上的靈感。作文寫作的個性化教學就是要充分挖掘、拓展學生的思維,而其思維需要課堂氣氛來調動。最后,激發出學生進行寫作的自信心和靈活度。受新課程標準的影響,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教師應該盡可能地減少思維束縛,將學生的創新思維充分的發揮出來。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興趣學習小組,開展相對的觀察活動,如在開展主題為《校園生活》的寫作教學時,以新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如讓學生對學校進行觀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建筑物并進行描述。這樣學生的寫作興趣被調動,躍躍欲試地回答教師的問題,繼而產生思想意識上的強烈碰撞,使學生能夠在表述自己想法時找到寫作的靈感,獲得最大化教學效果。操場是學生在校期間娛樂的主要場所,學生對其的感情非常深,教師可以利用操場舉例,讓學生嘗試描寫。有的學生說:“操場像是一個大游樂園,我們可以在上面跳遠、跑步、跳皮筋,操場上回蕩著我們的笑聲。”有的學生說:“操場像是一個生態圈,我們可以在里面找到沙石、蟲子進行研究,增加對大自然的了解。”還有的學生說:“操場是運動健兒揮灑汗水的場所,這樣他們才能夠在世界型比賽中為國爭光。”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優化了自己的思想,又拓展了自己的寫作思路,一舉多得。
強化教師的教學能力。想要取得良好的作文教學效果,就必須強化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教師必須在課余時間閱讀大量的書籍和文摘報紙,如《讀者》《意林》等,充分汲取文學作品的營養,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教師也要制訂合理的寫作計劃,總結出教學經驗;教師還可以和學生一起分析作文題目的寫作方式,切實提高學生的作文書寫水平,例如在對《我的母親》作文題目進行寫作方式分析時,教師可以利用“5W1H”即“who why what when where how”,幫助學生整理出寫作思路,大致為學生和媽媽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發生了怎樣的事情,為作文注入靈魂,突顯個性化在作文中的地位。
首先,建立作文閱讀平臺,激活學生的寫作熱情。一方面,學校可以建立校內局域網平臺,將學生的優秀寫作作品上傳到平臺中供他人進行查看。例如,在局域網內設置獨立模塊,每個月或季度上傳10篇優秀文章,方便學生進行學習。同時也可以在食堂中放置公共展板,將學生的個性化作文展現出來,等等。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在微信、微博或QQ的朋友圈上傳文章供社會大眾進行評價。例如,近年來,微信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展示終端,基于此,教師可以建立微信群,將布置的作文教學作業書寫后上傳至微信群中,對學生的個性化創作思路給予肯定,繼而增加學生寫作的主動性。
其次,將命題作文的思路進行改革。命題作文的書寫難度較大,但也有自己獨特的寫作優勢。例如,在進行命題作文《我的一天》的思路分析時,常規的引導就是書寫“我的一天發生了什么事情,從事情中明白了什么道理。”這樣的思路過于普通和常見,教師不妨可以讓學生先寫出自己具有了什么品格,然后再描寫是在哪件事中學到的,采用倒敘的方式進行書寫,為閱卷教師營造耳目一新的閱卷環境。
最后,以校本教材為輔助填充教材。第一是校本教材的選擇,需要以生活為基礎,增加教學和生活的連接性。注意選擇的難度,積累素材需要經歷一定的時間,因此教師在選擇時要注重校本的難易程度,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到興趣和價值間的真正關系。第二,校本教材的選擇和研發應該參考學生的建議。由于校本教材的使用者是學生,若僅僅以教師的角度進行編排會產生巨大的差異。例如,學生可以在選擇和編寫校本教材時,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學生現階段關心的話題和社會形式進行統計,并以此為依據進行選擇,繼而強化校本材料的編寫質量。
綜上所述,從古至今,人們一直沿用文字記錄重要事件,抒發自身的情況,同時漢語言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了傳承民族文化,教師必須要按照新課改的相關文件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作文創作,幫助學生理解文字的使用方式,強化自身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后期發展提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