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成都市新津區堅持以打好就業促進工作“組合拳”為抓手,著力促進城鄉勞動者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加充分的就業,確保全區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向好。
支持企業穩定就業崗位。取消穩崗返還補貼申報環節,利用大數據對比,直接為少裁員或不裁員企業返還穩崗補貼,實現補貼快審快發。疫情期間發放穩崗返還補貼2642.9萬元,穩定就業崗位5.2萬個;及時兌現社保減免緩政策,直接為3000 余戶參保單位減免社保費2.02 億元。
鼓勵企業擴大就業崗位。及時兌現社保補貼、崗位補貼、就業見習補貼等政策,鼓勵企業擴大就業崗位。2019年以來,累計發放企業吸納就業補貼141.1萬元,其中,疫情期間發放補貼46.4萬元,新增崗位4000 余個。
幫助企業解決用工難題。建立線上線下招聘雙向驅動,創新建立“常規招聘+專場招聘+委托招聘”協同推進的“2+3”就業招聘模式。今年以來,開展各類招聘會81 場,提供崗位信息4.6萬余個,達成就業意向1.05萬人次。
以需定培,滿足群眾需求。整合相關職能部門培訓資源,大力實施全民免費技術技能提升行動,深入開展重點群體技能培訓、失業人員培訓、勞務品牌培訓。2019年以來,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18 期,培訓612 人,為1222 人發放職業技能提升補貼205.4萬元。
以產定培,滿足產業需要。引入優質社會培訓機構開展智能制造和農博文旅產業技能人才培訓,實現“培訓+取證+輸送”全鏈條服務。2019年以來,開展技能人才實用技術培訓53 期,培訓2191 人,輸送技能人才660 余人。
以崗定培,滿足企業內需。今年以來,引導企業組織在崗員工開展崗前培訓、適崗培訓和轉崗培訓,為33 家企業發放在崗員工技能培訓補貼292.6萬元,惠及員工2261 人,新增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 家。
鼓勵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2019年以來,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崗位就業、開展志愿服務,提供事業單位專技人才招考、“一村一大”和大學生公益性崗位200余個;提供見習崗位260 個,吸納見習大學生153 人;落實大學生就業補貼政策,向948 人發放大學生求職創業補貼131.52萬元。
托底幫扶特殊困難群體。建立“主管部門+鎮街+村(社區)”三方聯動機制,實施未就業特殊群體“一對一”幫扶,鼓勵就業困難人員通過非全日制、臨時性、季節性就業等形式靈活從業。2019年以來,發放靈活就業社保補貼23.54萬元;完成85 家企業安置殘疾人就業審核確認工作,目前已安置233 名殘疾人就業。在社區建立女性居家靈活就業基地,帶動婦女就業100 余人,人均增收1000元/月。今年以來,為7651 名失業人員發放失業保險金、失業補助金共計1089.36萬元。
強化農民工服務保障。實施去冬今春農民工服務保障五大專項行動,建立返鄉農民工、返崗務工、就業需求三本臺賬,開發“求職登記”小程序,收集農民工就業意愿1560 條,開展就業推薦3560 人次,促進上崗就業989 人。疫情期間,統籌多方力量主動為外出農民工提供免費健康服務,為10560 人出具了健康證明。
強化創業要素保障。依托新津青年(大學生)創業園、成都職業技術學院花源校區大學生創業街等創業載體,為創業項目提供低成本場地支持和綜合配套服務;完善自主創業扶持體系,健全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機制。2019年以來,為創業者提供創業擔保貼息貸款支持699.1萬元,發放創業補貼62萬元。
提升創業能力水平。與成都藝術職業大學、成都職業技術學院、區技工校建立“院地合作”“校地合作”機制,探索培訓學員進公司“經營”、進商店“銷售”、進田地“操作”創業新模塊。2019年以來,開展大學生創業培訓875 人,圍繞文旅創業項目,開展返鄉下鄉創業精品課程培訓8 期,促進416 人成功創業。
營造良好創業氛圍。搭建創新創業工作展示與路演交流平臺,舉辦“青年創業大賽”“創業之星評選”等活動,樹立創業典型,激發創業熱情;建立集企業家、創業講師、草根代表等為一體的創業導師團隊,通過創業項目問診、“金點子”創享會等方式,為創業項目提供有針對性的創業指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