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方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全球化進程逐步加快,英語人才需求逐漸加大,具備較強的英語交際能力已經成為社會對人才需求的重要標準(吳淑瑜2019)。英語作為小學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點學科,既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基礎,又是培養學生英文素養及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課程(管園 2019)。一般情況下,教材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載體,雖然能夠滿足學生基本的學習需求,但是不足以提升他們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這就需要教師通過有序開展英語課外閱讀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積累英語詞匯量的同時,提升閱讀能力與語言運用能力。
首先,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更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傳授,并采用“灌輸”的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徐靜 2019)。這種忽略學生實踐能力與語言應用能力培養的課堂教學不僅很難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熱情,提升教學效率,還會影響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一般情況下,教師所設計的授課內容通常會圍繞考試大綱進行,因此學生學習的知識大多是為考試服務的,并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記憶單詞,導致出現不能學以致用的情況。而英語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能夠使學生通過閱讀類型多樣的文章提升詞匯積累量,并在長期的閱讀活動中形成一定的語感,掌握與運用語法知識。課外閱讀并不是簡單地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英文文章讓其自行閱讀,而是鼓勵學生在朗讀文章的過程中強化對文章的理解與記憶,使其在拓展自身語言輸入渠道的同時,提升表達能力與實際應用能力,進而獲得更好的發展。
其次,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言,其所蘊含的文化理念與價值觀與我國現有的文化理念有很大的出入,尤其是學生在閱讀文章時,經常會對文中所體現出的文化風俗、價值理念、情感表達及思維意識感到茫然無措,進而很難深入分析課文內容。而英語課外閱讀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給學生提供了一個了解西方文化的契機。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意識與學習需求,選擇符合他們年齡階段的英語課外讀物,引導他們通過對不同類型題材文本的閱讀,在了解不同文化價值理念的同時,與自身的思維意識及情感價值理念有效融合,從而在熟悉西方文化的過程中提高學習英語的效率。
最后,在應試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的社會大環境下,成績是衡量教學成果及學生學習有效性的重要指標。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首要目標就是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因此,教師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及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卻很少考慮其具體運用(史小進 2016)。另外,我國學生缺少真實的英語學習環境,導致他們的語言應用能力與交際能力很難得到有效提升。而開展英語課外閱讀活動,可以使學生在全英文的閱讀過程中感受真實的語言情境與語法運用方式,尤其是在閱讀一些趣味性強且語言情境十分逼真的童話故事如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The Hardy Tin Soldier,The Little Prince,The Adventures of Pinocchio,Great Claus and Little Claus等時,使其在了解故事內容的同時參與閱讀活動,從而發散思維意識,培養英語語感,提升閱讀能力與分析能力,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小學生年齡尚小且思維意識正處于發育的初期階段,其情感價值理念與行為意識都需要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樹立與完善。閱讀素材作為學生積累知識與提升寫作能力的重要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價值理念,需要教師精心挑選,以有效提升其學科素養。
第一,教師需要結合小學生的學習需求與目標挑選閱讀素材,使學生可以在參與閱讀的過程中極大地豐富自身的知識層面,并掌握素材中包含的語法運用、語句結構、詞匯知識。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既可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可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閱讀活動,從而在提升自身閱讀能力與積極性的同時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第二,小學生之所以在學習英語時經常感到十分吃力,是因為他們主要以形象思維思考問題,且腦海中所構建的知識體系并不完善,導致學習效率與質量總是不盡如人意。因此,教師在為小學低年級學生挑選閱讀素材時,應盡量選擇圖文并茂的英文繪本,如 Painting,My Family,A Visit To The City等,使他們可以在豐富的圖畫內容與簡單的英文對話中逐步培養語感。而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由于其所掌握的詞匯量及語法已經能夠閱讀簡單的英語讀物,教師可以為其挑選內容淺顯易懂且具有一定教育意義的書籍,如Kensuke’s Kingdom,There Is a Bird on Your Head,How to Seize a Dragon’s Jewel,Martin Luther King Jr.等,在學生閱讀的同時鞏固知識,并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與語言應用能力。
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時,通常會使用死記硬背的方式記憶單詞和知識點,學習效率較低,學習積極性也隨之下降。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外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傳授給學生相應的閱讀方法,引導其在學習閱讀技巧的同時,快速完成對文章的閱讀與理解,進而達到提升教學成效的目的。
一方面,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使用通讀的方式瀏覽整篇閱讀內容,避免對單詞進行逐一翻譯來進行閱讀活動,從而浪費閱讀時間,降低閱讀體驗(倪恩蘭 2016)。學生通過通讀文章,可以掌握文章的主要信息與其中蘊含的關鍵內容,并在了解其思想情感的過程中快速了解文章大意,進而提升閱讀效率。
另一方面,學生初次接觸課外閱讀活動肯定會有許多困惑,從而打擊閱讀的積極性。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與知識接受能力選擇符合其思維能力的英語文章,并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耐心的講解。因此,教師在帶領學生參與課外閱讀活動前,需要為他們示范怎樣閱讀,使他們快速掌握閱讀技巧,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從而保證課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的雙重提升。
內容多樣的英語課外閱讀活動可以使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獲取大量的知識,并更加深入地理解西方文化所展現出的價值理念。但是,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接受知識的能力有限,經常會遺忘所閱讀的知識,導致課外閱讀活動的有效性較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記閱讀筆記,將文章中出現的重點詞匯與語法記錄下來,并留出一定的空白寫下自己的閱讀感悟。這種做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記憶閱讀素材,還可以提升閱讀質量,提高英文寫作能力。另外,在每次英語課外閱讀教學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討論活動,讓他們將自身的閱讀心得與體驗分享給其他同學,使其在不斷交流中掌握閱讀知識,進而保證閱讀質量與效率的有效提升。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在扎實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能夠學以致用。因此,教師應帶領學生參與課外閱讀實踐活動,使他們能夠熟練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從而提升語言應用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建立“英語角”,讓學生在其中分享課外閱讀活動的體會與感悟,鍛煉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另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參與課外閱讀活動,并利用課外閱讀活動中掌握的知識創建黑板報。這樣,不僅使學生能夠鞏固課堂掌握的知識,還能夠內化課外閱讀知識,從而促進其英語學習質量的提升。
綜上所述,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英語,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實踐應用能力,教師需要意識到英語課外閱讀對培育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性,并通過課外閱讀教學活動幫助學生了解西方文化價值理念,提升語感,培養閱讀能力,進而提高英語學科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