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偉健
(江蘇省啟東中學 226200)
新課程改革是圍繞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這一中心進行的一次重大變革,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統領著高中物理學科教材內容的編寫,課程難度的確定,課程的實施和學業質量標準的確立.在新課程方案背景下,為了適應新課程標準的需要,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作為高中物理教師應該認真學習新課程方案,在教學實踐中正確把握新課程方案理念,并加以精準實施.
我們知道,舊的課程方案教學目標起先是加強“雙基”教學,即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后來在“雙基”教學的基礎上提出了“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是在學科層面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全面發展,是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的體現和落實.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為了適應新的形勢需要,培新學生的核心素養迫在眉睫.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從價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學生終身學習所必需的素養與國家、社會公認的價值觀.高中物理中的核心素養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
教師在教學中,無論從概念的建立和呈現,例題的選擇的訓練,規律的總結和應用上,都應圍繞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展開,教學目標也應圍繞培養核心素養來設計.在培養學生物理觀念時,注重建立物質觀、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和能量觀;在培養學生科學思維時,注重培養物理模型構建、科學推理、科學論證和質疑創新能力;在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時,應從問題、證據、解釋和交流四個方面著手;在培養學生科學態度與責任時,應從科學本質、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三個方面展開.
新課程方案對應新的教材.各科新教材還沒有正式出版發行,2018級和2019級還是用老教材進行教學,作為教師,應當通過各種途經對新教材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通過仔細研究,可以發現新教材的三大變化.
首先是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發生了變化.新教材利用了自身的引導和示范,通過高中物理的教與學,使學生掌握物理學科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物理思維,提高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形成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教材中的例題和習題的設置、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和科學探究都滲透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理念.
其次是教材體系的變化.根據物理知識體系特點和學生核心素養形成的規律,教材本數作了精簡.就以高考選擇考物理的考生為例,高中物理教材由原兩本必修和五本選修共7本書變為三本必修和三本選擇性必修共6本書.又根據學生認知特點,調整了部分章節內容.如原人教版教科書必修2“曲線運動”一章,現分為“拋體運動”和“圓周運動”兩章;原教科書選修3-1中“靜電場” 和“恒定電流”二個章節現改為必修三中內容,且“靜電場”分為“靜電場及其應用”“靜電場中的能量”兩章,“恒定電流”分為“電路及其應用”和“電能 能量守恒定律”兩章.原教材選修3-5中“動量”這一章節移至選擇性必修一上,且要求有明顯提高.
最后根據新高考改革的需要和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對原教材部分內容作了刪減和調整,降低了教學難度.原教材中比較重要的知識點,如力學中的“探究做功與動能變化的關系”,電磁學中的“多用電表的原理”,“電容器和電感器對交變電流的作用”,熱學中的“認識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液晶的微觀結構、主要性質及技術應用”,“飽和汽、未飽和汽,相對濕度”,原子物理中的“康普頓效應”,“概率波”,“解釋輕核與重核中子、質子數具有不同比例的原因”,“鏈式反應條件,反應堆、核電站工作模式”等內容,在新高考中不再進行考查.當然還刪減一些原本就不是很重要的知識點,在這里就不一一枚舉了.
通過對新教材的學習,充分理解教材變化的目的所在.在教學實踐中,一定要緊扣教材,重視教材中每一個概念形成、規律導出和總結的思維過程.要摒棄上課不用教材,一句話帶過概念,以各種理由不做演示實驗,直接告訴學生規律,然后用習題來鞏固概念和規律的教學方法.這種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在一定時間內可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限制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和可持續發展,與新課程理念是完全相背的,具有一定的欺騙性,這是新課程方案下物理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教學中大膽刪除教材中已經不再出現的知識點,對教材中出現的知識點而在新課程標準下不要求的知識點,可進行簡單介紹,使得學生的物理知識體系更加完整,引導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查閱資料,進行自我學習.對于教材中新加入且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內容,一定要作為重點,在教材知識的基礎上可作適當的加深拓寬.
高考作為選拔學生的一次考試,對中學教育和教學有著不容忽視的導向作用.在新課程方案下,新的高考模式也應運而生,物理地位明顯上升.從目前了解到的情況,高考物理試卷分值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基本確定,物理分數計入高考總分.現在還不清楚高考試卷的具體模式,如題型,題目的數量等.大趨勢是高考試卷難度降低,但考查知識面更廣泛,對學生的物理思維、物理素養和解題規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據高考模式變化,在物理教學中應適當降低難度,從基礎年級開始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拓寬知識的廣度.對同一個物理問題,可以從物質、運動與相互作用、能量三個物理觀念出發,注重物理模型的構建,嚴謹的科學論證過程,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又是以實驗為本的科學.高中物理實驗,特別是學生實驗,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陣地.在新課程方案下,一個很明顯的變化就是學生實驗數量上的增加,從原來的11個增加到20個;另一個明顯變化就是驗證型實驗和探究型實驗的變化,如舊教材中“探究碰撞中的不變量”,在新教材中變為“驗證動量守恒定律”.以上兩個變化充分說明了在新課程方案下物理實驗的重要性,科學性和嚴謹性.
教師在實驗教學中要轉變原有觀念,絕對不能再有學生實驗做不做一個樣,黑板上講實驗,用習題鞏固實驗的思想.這種以會做題為最終目的的陳舊思想,已經完全違背了物理學科的特點,扼殺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質疑創新能力.因此在新課程方案背景下,充分重視物理實驗,每個演示實驗必做,同時鼓勵讓學生參與演示實驗的全過程.每個學生實驗學生必須進實驗室動手操作,而且在實驗時間上給予保證,不能走過場,搞形式主義.努力改進實驗器材,完善實驗方案,重視學生的操作過程和實驗結論,在實驗中真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科學素養和科學態度.學生在實驗中論證、推理和質疑,得出結論,并提出創新方案就是學生核心素養不斷提高的過程.
研究性學習引導學生自主獲得知識或信息,對于學生學會學習、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將研究性學習列入中學課程計劃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重大舉措,它標志著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重點在基礎教育中將得到全面的落實.新高考錄取中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是綜合素質評價中的重要一環.
教師在平時的物理教學中,要把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作為重要教學任務之一來抓.教師要認真研究哪些物理課題適合學生研究,確定課題,明確研究方向.在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時,對如何收集證據,如何利用證據得到結論,如何解釋結論加以適當的輔導.實驗室要盡可能提供學生所需的實驗器材和場所,對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成果給予展示的平臺,進行相互交流,并對研究性學習活動進行總結和評價,激勵更多的學生參與物理研究性學習,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新課程方案下的高中物理教學,必將面臨巨大挑戰.要想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素養,在學習中進步,在實踐中創新,在總結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