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增棟
(江蘇省灌云縣同興中學 222233)
初中數學老師和其他學科老師相比,不僅需要給學生傳授課本上的知識,更關鍵的是要引導學生形成數學思維,并且用它來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同時在教學中還要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幫助他們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但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同時做到這些要求是比較困難的,老師必須采取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才能在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各種數學問題、完成數學目標的過程中,不斷提升他們的數學水平.問題導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更好恰當運用該種方法能夠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使教學數學課堂質量達到質的飛躍.
問題導學法就是以提出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并開展探究,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力.這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不僅符合新課改的新要求,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同時也注重學生學習和探究知識的自主性,摒棄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將該種教學方法運用到初中數學教學中時,數學老師應該在設計問題時多花心思,在教學時積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得出問題答案.這才是該種教學模式下,數學課堂中重要的教學內容和主要環節.問題導學法能夠創設一定的情境,對學生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因此又可稱為情景教學法或設問教學法.
在初中數學課堂上運用問題導學教學方法時,老師必須注重所提問題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要保證所提的問題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并且能夠在教學中得到有效的落實.為了使問題導學法的優勢更加明顯地體現出來,數學老師必須全面掌握班級學生的特征,并以此為前提,精心設計導學題目,保證所提的問題能夠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初中數學課堂上老師運用該種教學方法時,需要提前針對問題進行一定的探索,給學生營造與題目內容緊密相關的情境,盡可能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問題的探究中來,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提升,能夠自主對問題進行判斷和思考,進而得出自己的結論,并在課堂上和老師、同學一起分享.在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時,老師可以讓學生相互之間進行評價,學生需要對自己進行評估,并且針對班級其他同學的觀點進行評價,這樣可以使學生對自己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時也提升了他們對問題的判斷和分析能力.
在具體初中數學課堂上運用問題導學法來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主要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創設問題情境.在課堂開始之前,老師應該提前安排學生對即將學習的知識進行預習,保證他們在上課之前對這一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這樣可以有效減輕學生上課時理解課本內容的難度,也會使他們在課堂上更加具有針對性,還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老師在設計導學問題時,應該充分考慮以下五個方面:第一、問題必須緊緊貼合數學學科的教學重點,只有緊緊按照教學目標提出的問題才是行之有效的,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知識;第二、問題必須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問題一定能夠開拓學生的思維,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第四、問題方向要明確,內容要具體;第五、提問方式應該多種多樣,需要結合不同的內容作出調整.比如在講解一元一次方程時,老師可以利用學校與家之間的距離以及所花費的時間之間的關系創設學生上下學的情景,不僅可以讓學生的興趣大增,還能使學生對一元一次方程的相關知識有感性的認識.
2.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和研討.在運用問題導學方法時,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便是老師積極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具體來說,這一步驟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更為具體的小步驟:第一、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仔細分析,保證學生能夠正確理解數學問題,并且對相關數學變量正確認識.第二、老師需要找到問題和即將學習的知識之間的關聯,并且巧妙地將它們對應起來,引導學生找出正確的解題思路.這里提到的問題引導,具體來說就是老師先提出導學問題,并以此為前提,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對問題展開探究.但并不是任何問題的探究都可以稱作問題導學法.要想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數學老師應該選擇一些中等難度的問題,既不會讓學生感覺很簡單,又不會讓學生在心理上產生畏懼.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可以一步一步探索出問題的真正解決方法,學生在探究問題的解答過程時,其實就是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因此在運用問題導學法時必須注重導學問題的設計,設計的問題應該緊緊圍繞初中數學教材上的重點和難點內容,不能脫離初中生學習實際,要符合他們的年齡和知識特征,只有設置科學的問題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初中生理解問題的能力還不夠,他們的知識基礎也不夠寬闊,老師在設置問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能力,如果問題超出了初中生的正常認知范圍,他們不僅不能將問題正確解答出來,還會使他們失去信心,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老師在設計問題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初中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第三、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問題后,讓學生自主將求解過程書寫出來.在具體按照以上三個步驟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對問題展開詳細的分析,引導他們找出問題中關鍵的內容,幫助他們找出題目中變量之間的關系,最終選擇最適合的解題模型.學生必須找出正確的解題方向,才不會產生思維混亂從而陷入解題困境.
3.拓展和互動.前兩個環節完成之后,便進入到鞏固檢驗環節.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來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老師可以選擇一些比較典型的題目,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各項任務,使他們通過課后練習能夠真正地鞏固課堂知識,并且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4.做到前后呼應.在初中數學課堂上,采用問題導學法大概可以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所設置的問題緊緊貼合教材內容,這種方法主要注重的是對教材內容的開發和探究;另一種問題導學方法則是以傳授數學方法為基礎展開提問.由于這兩種方法提問方式不同,老師在教學時需要采取對應的教學方法,這兩種方法所能取得的教學成果也是存在差異的.結合教材和教學中的難點來提出問題,老師教學難度有所增加,但是學生卻可以在這一問題的指引下,主動對問題進行剖析,學生能夠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并且將其應用在實際問題上.以傳授數學方法為主要目的的提問方式目的性更強,學生在課堂上直奔主題,迅速進入課堂狀態之中,這種方法提出的問題難度較低,學生仍然類似傳統教學模式下被動學習知識,不能靈活將數學知識點和解題技巧運用在具體的問題中.因此,我們可以看出,老師在教學時運用問題導學法時所提出的問題必須要緊緊貼合教材內容,并且在教學中結合具體的實例展開提問,然后結合問題轉換到對應的數學知識點上,最后再回到一開始的問題上.因此,數學問題其實是前后呼應的,這樣不僅使整個課堂教學完整度增加,同時也使整個教學更加專業,教學效率更高.
總的來說,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運用問題導學方法,不僅可以使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增強,保證他們能夠跟上課堂進度,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要角色,還可以使教學氛圍更加歡快愉悅,能夠有效提升數學課堂的效率.老師在運用該種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時,應該結合該種方法的特征來設計導學問題,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只有在牢牢結合課本內容的基礎上運用問題導學教學方法,才能真正地取得較好的成效,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