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靜宜
某種程度上,《鏘鏘行天下》可以說是《鏘鏘三人行》的變體。1998年鳳凰衛視聯合竇文濤打造了談話類節目《鏘鏘三人行》,節目于1998年4月1日開播,2017年9月12日停播。節目開播十九年,以對時事熱點的深入探討、平民化視角的清談態度而在談話類節目中占據一席之地。在《鏘鏘三人行》停播之后,竇文濤帶著《鏘鏘行天下》歸來,兩檔節目在繼承與突破的關系中讓談話的“傳統”得以延續。
長久以來,主持人與嘉賓正襟危坐的問答談話模式奠定了觀眾對于談話類節目刻板、嚴肅的心理印象。十九年前,《鏘鏘三人行》的橫空出世將圍爐談話的清談模式帶到觀眾面前,其顯著的特征是將時事評論以朋友聊天的輕松形式進行展現。
在《鏘鏘行天下》中,竇文濤延續其在《鏘鏘三人行》中的主持風格。十二期節目,竇文濤與嘉賓許子東、周軼君、吳軍等人以好朋友探尋文化之旅的方式出現在觀眾面前,竇文濤仍然在其中擔任“話事人”的主持角色,以輕松自如的語言獨白開啟每一期節目的話題。嘉賓三人時常在游歷完文化古跡后,隨即找一處落腳之地開啟三人對坐的暢聊模式,地緣政治、異域風情、文化差異、旅途見聞、過往經歷無所不包。從這一點上看,三人的對談幾乎可看作是《鏘鏘三人行》的室外版,圍“爐”談話的設置、話題隨意轉變的無束感、話題展開的深入性和趣味性,幾大構成要素時常讓觀眾產生在看《鏘鏘三人行》的錯覺感,也變相說明《鏘鏘行天下》的核心談話模式始終在圍繞《鏘鏘三人行》的“客廳式漫談”進行。
需要指出的是,《鏘鏘行天下》的制作和播出節點是在《鏘鏘三人行》停播之后所推出的,側面說明節目的策劃本身就將“鏘鏘”品牌效應和受眾群體納入考量范圍。而《鏘鏘三人行》在十九年不間斷的播出中,通過傳播優質內容,打造“三人行”嘉賓組合,輸出良好文化理念,早已形成了穩固的文化品牌并贏得了長期受眾群。雖然在節目走紅之時,各地曾掀起模仿風潮,但卻少有類似節目得以存活。模仿風波的平息也表明了《鏘鏘三人行》品牌效應的穩固性和傳播性具有潛在的不可替代價值,這也是節目停播后引起廣泛熱議的主要原因。
根據大眾傳播中受眾反饋的延遲性特點,《鏘鏘三人行》穩固的品牌效應和長期受眾群并沒有隨著節目的停播而立即消散。相反,在《鏘鏘三人行》巨大的品牌效應推動下,繼承核心談話模式的《鏘鏘行天下》以其附帶的“鏘鏘”屬性成功完成了受眾遷移,即《鏘鏘三人行》的長期固定收視群體由于節目的停播,無法迅速找到同層次同類型的節目完成收視替代,而“鏘鏘”推出的《鏘鏘行天下》以品牌效應迅速獲得了《鏘鏘三人行》受眾群體的青睞,助推《鏘鏘行天下》形成良好的傳播效果。
在繼承《鏘鏘三人行》談話模式的基礎上,《鏘鏘行天下》也做出了自身的獨創探索——文化旅行。如果說《鏘鏘三人行》應了那一句“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的后一個,那么《鏘鏘行天下》則做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選擇:漫步在歐亞大陸上進行文化碰撞的深度交流。
《鏘鏘行天下》選取了著名的文化藝術之城伊斯坦布爾作為文旅之談的起點,途經土耳其眾多城市后到達希臘雅典結束整趟旅程。旅行嘉賓包括鳳凰衛視主持人竇文濤、嶺南大學教授許子東、戰地記者周軼君都曾錄制過《鏘鏘三人行》。對比三人錄制《鏘鏘三人行》時的談話表現,不難發現在《鏘鏘行天下》中三人的談話空間有所外延。
1.物理空間的外延
長久以來,《鏘鏘三人行》以在室內的圍爐談話而成為節目的顯著特征,封閉、狹小的物理空間環境在心理上壓縮了嘉賓談天說地的節目內容,使得受眾形成一種相對“封閉”的視聽效果,其優勢是加強了交流的密度感,延長了受眾觀看節目時的心理時間。但由此帶來的劣勢則是嘉賓的談話內容僅依靠談話本身的單一模式進行展現,限制了受眾的接收模式。而《鏘鏘行天下》將談話場所置于戶外,談話發生的物理環境得到了延展,擴大了節目內容傳達的信息量。
2.心理空間的外延
開放的談話節目的心理場既包含話語主體的認知結構又包含在此時空下的心理環境與狀態,還包括超越談話場現場話語主體的、延伸到場外觀眾的心理環境與狀態。《鏘鏘行天下》的話語體系圍繞所在的物理空間展開,物理空間的存在又反作用于談話內容,助推形成內容和形式相互統一的心理空間。相比于《鏘鏘三人行》中單一話語的表達形式,《鏘鏘行天下》將對伊斯坦布爾歷史文化遺跡的深入探討和場景實拍結合起來,強化了受眾對話語表達的理解和對人文藝術的共鳴,拓展了受眾的心理空間。
根據2013年到2018年國內旅行真人秀節目的生存和發展情況的類別劃分,《鏘鏘行天下》屬于組合型旅行真人秀,但與之不同的是,組合型旅行真人秀大多聚焦于旅行中因人際關系所產生的戲劇沖突,這顯然與《鏘鏘行天下》的節目定位不符。在旅行節目強調設定戲劇化場景博得收視率的大環境下,《鏘鏘行天下》肩負起電視作為大眾傳播媒介的社會引導作用,創新性地將文化作為旅行節目的第一輸出點。《鏘鏘行天下》摒棄了傳統旅行真人秀節目對所到城市、景點走馬觀花式的打卡,而是放慢節奏,細細品味城市的文化載體所傳遞的文化符號。
《鏘鏘行天下》的十二期節目,選取了伊斯坦布爾、卡帕多西亞、以弗所、科斯島、雅典等地的文化遺跡進行探尋,節目地點的選取不在于景點數量的多,而在于深入發掘當地的文化價值,傳播不同的文化觀點。主持人竇文濤負責以通俗化的大眾視角來展現對當地文化遺跡的看法,教授許子東主要從專業的學術角度提供知識點的擴充,戰地記者周軼君則分享自己多年來在中東游歷的經驗。三位嘉賓從不同的視角來解構東西方文明歷程,點燃節目思想碰撞的火花,最大程度地保證了節目在文化輸出上的專業性和多樣性,配合攝像機鏡頭下的異域風情,為觀眾呈現了一場文化的視聽盛宴。
近年來,泛娛樂化電視節目不斷涌現。《鏘鏘行天下》堅持打造自身文化內核,繼承《鏘鏘三人行》的談話模式,成功利用“鏘鏘”品牌完成收視群體的遷移。在強調戲劇化沖突的眾多真人秀節目中突圍而出,打破了旅行節目固有的戲劇性呈現方式,強調文化交流思想交鋒,為旅行類真人秀節目開辟了一個新的策劃思路。在如今大浪淘沙的市場環境下,《鏘鏘行天下》穩扎穩打,立足于繼承與創新的策劃思路,最終獲得了極高的收視效果和觀眾口碑,為其他同類型節目提供了寶貴的策劃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