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霞
(江蘇省南京市金陵中學仙林分校中學部 210000)
合作探究教學是一種符合新課改要求的教學模式,也可以被視為一種以生為本的的教學理念,強調了教學過程中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必要性,主張教師作為引導者和學習輔助者將學生合作意識、探究興趣調動起來,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行為,通過形式多樣的合作探究活動,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變得具體化,將復雜的物理現象變得清晰明了,讓困難重重的物理學習充滿活力趣味,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和積極性,將學生效率提高上來.
為了保證合作探究小組結構合理,在課上、課下都要增加對學生的關注,力求將學生各個方面的學習情況掌握清楚,以便可以了如指掌的劃分學生合作探究小組.每個小組成員的數量以四人到六人為宜,按照學生的能力層次、學習水平、智力水平、性別、知識結構等進行科學分組搭配,讓所有小組的整體水平以及綜合實力相當,組內成員各有優點特長,保證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能夠互相促進,比較容易開展交流合作,進而為取得成功的合作探究過程提供必備保障.這里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學生的學習情況會不斷發生變化,那么教師對學生的分層、分組也到及時隨之作出適當調整,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始終處于適合自己的合作小組中,避免學習效果受到影響.
例如,在《樂音的特性》一節課教學前,教師結合學生的物理考試成績、課堂活躍度表現、動手操作能力、學習興趣等,將學生先劃分成A(拓展層)、B(基礎層)、C(學困層)三個層次,然后結合每個層次中學生個體差異性,進一步進行4~6人的合作小組劃分,通過對新課標的解讀,將本節課合作探究總目標確定為:①通過組內交流提出音調和發聲體之間的關系因素,響度與發聲體之間的關系因素;②通過組內進行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音調與頻率有關的實驗驗證小組的預設是否正確,掌握學習物理學進行問題研究的科學方法;③通過各個小組合作探究后分享現實世界物體豐富多彩的發聲,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熱愛世界的積極態度.圍繞總體教學目標開展的分層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能夠讓三個層次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均得到相應的發展.
每一次合作探究活動的有序開展都需要小組成員默契合作、相互信任依賴才能夠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在最短的時間內充分發揮出各個小組成員的特長能力,獲取最大化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練習使用溫度計這個實驗的合作探究中,教師發現某小組在實踐中忙于實驗操作,沒有設定做溫度記錄的負責人,所以看似熱鬧非凡的合作探究,實則一盤散沙,在活動最后也無法提供準確、詳實的數字報告,此問題也折射出改組學生尚未形成嚴謹科學態度,沒有掌握合作探究的正確技巧.為此,教師在該組學生合作探究后向其詳述了關于合作團結、默契獲勝的小故事,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互動意識,學生聽過故事備受啟發,沒有急于一時再次進行實驗操作,而是先結合小組整體實力確定了“熟練、正確使用溫度計進行溫度測量”的學習任務,接著依據組內成員的性格特長進行分工,由認真負責的同學負責記錄溫度測量數據,由計算機技術較強的同學負責分析、處理數據并最終形成表格,由動手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指導各個小組成員有序進行測量操作,由口才比較好的同學負責最終的學習匯報,由全體成員一起交流探討溫度測量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在這種分工明確的合作探究狀態下,該組的合作探究過程有了明顯改善,組員們的才能也得到了充分體現和他人認可,獲取了良好的合作探究體驗.
基于合作探究下的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在學生分工明確、形成統一的合作學習目標后,要及時鼓勵學生將合作探究方案付諸于實踐行動,發揮出教師的引導作用,促使學生可以踴躍嘗試實踐探究,享受合作探究的學習體驗過程,并且能夠從中收獲相應的進步和成功,形成良好的科學探索精神和科學素養,能夠在今后的學習以及生活中運用科學探索眼光發現問題,靈活調動自己現有認知和實踐能力探索未知現象和知識,逐漸認識科學發展的迫切性以及堅定不移精神,這無論是對于學生的物理學習而言,還是對學生今后的成才之路而言,都起著莫大的幫助作用.
例如,在彈力和彈簧測力計相關內容教學中,教師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時間,利用上半節課講授彈力的概念、彈簧測力計的構造、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彈性形變等理論性知識,讓學生在思維中有一定認識.接著利用下半節課組織合作探究的實踐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提出合作探究方案,經過教師的點撥與小組反復修改完善后,實施合作探究方案,讓學生可以動手操作運用彈簧測力計測力的全過程,從中體會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深化對前半節課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驗證.當學生切身觀察彈簧測力計的彈簧、指針、刻度盤、吊環、掛鉤等組成部分后,學習印象更加深刻,對量程更加了解,分度值更加明確,校零更加熟練、測力注意事項更加牢記,獲取了良好的合作探究效果,樹立起了正確的科學素養,本節課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活動完美銜接下,高效實現了教學目標.
初中物理課程內容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復雜性,這就對學生合作探究的深度有了一定要求,如果學生只是在合作探究中圍繞知識表面層次進行交流討論,勢必會難以觸及到知識的本質和拓展延伸,導致學生對物理知識、物理規律、物理現象的理解不到位,甚至有些合作小組只是將教材內容死記硬背下來,或者按部就班的復制教材實踐操作步驟,合作探究過程缺少思維發展和創新創造,難以達到預期的合作探究深度.對于這種情況,初中物理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給學生合作探究過程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讓復雜的物理知識簡單化,抽象的物理現象具體化,難懂的物理概念變得清晰明了,促進學生深層次的合作探究,讓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更加有價值、有意義.
例如,在九年級《電流和電流表的使用》這節課中,學生們進行了電路表使用圖片的合作學習活動,教師發現大部分學生都只是按照說明書的要求在強行記憶,質疑意識和反思意識薄弱,沒有結合說明書內容聯系實際生活中的電流表使用錯誤情況,導致學生對電路表的構造、串并聯電路中電流關系模糊不清,合作探究的層次始終局限于說明書文字表面上.此時教師采取了創設直觀教學情境的手段,利用班級中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播放3分鐘生活中電表使用情況(動畫版),動畫視頻中的操作有對有錯,有與說明符相符合的操作,也有與說明書相背離的使用現象,直觀可視的視頻激發了學生質疑意識和思維拓展,學生逐漸從說明書表面中走了出來,舉一反三生活中的電流表使用情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現有認知,在小組內紛紛提出了許多常見的電流表使用錯誤,并且合作探究這些錯誤的發生議案、可能會造成的后果、該如何避免等,利用合作探究解決了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本次學習活動兼具了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
總之,合作探究是基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的學習行為,如何分組對于合作探究效果的影響不可小覷,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著課堂合作探究學習效果,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要提升對劃分學習小組這一環節的重視程度,給予學生自主空間,明確角色和責任.在具體教學中要創設生動教學情境,促進深層合作探究,實施合作探究方案,培養良好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