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覺珵 張晗
在對北京、廣東和四川三地進行考察之后,世衛組織(WHO)與中方的聯合專家考察組于22日赴武漢市繼續工作。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中國-世衛組織聯合專家考察組將于24日晚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考察組的中方組長和外方組長將介紹在中國調研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
世衛組織派出的12名專家與中國專家組成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17日開始在北京、廣東和四川三地進行考察工作,但原先公布的行程中并未包含湖北和武漢。
有學者此前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沒有安排聯合專家組訪問武漢,可能是因為當地處在防控疫情的關鍵期,接待能力有限。聯合國駐中國協調員羅世禮19日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提到,因武漢現在正處于緊急狀態中,當地衛生服務系統資源緊缺,且承受巨大負荷,現在看來不是去武漢的最佳時機,要讓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到武漢人急需的醫療防護和醫療服務上。
那么,聯合專家組為何又決定前往武漢考察?耶魯大學全球健康政策與經濟學助理教授陳希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幾日,武漢每天的新增確診病例數量遠小于治愈病例數,醫療系統可能有更多的資源被釋放出來。在這樣的情況下,已經具備一定條件接待聯合專家組的考察。
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此前曾表示,國際專家組重點關注病毒的傳播方式、疾病嚴重程度,了解應對措施的影響,以指導全球應對工作。武漢大學醫學病毒研究所教授楊占秋2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對于代表世衛組織前來考察的專家組而言,武漢是必不可少的一站。中國重視疫情的透明度,聯合專家組通過在武漢和其他地區進行從基礎研究、臨床治療到疫情防控的考察,可以將中國的經驗向全世界推廣,對于全球控制和防治新冠肺炎都有非常大的意義。
此外,陳希認為,聯合專家組此次赴武漢的工作重點還包括病毒溯源、了解中國醫務人員的感染情況等。▲
環球時報202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