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司坤 本報特約記者 魏云峰


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的快速蔓延,對這種病毒會演變為類似流感那樣長期存在的焦慮日益增加。盡管相關部門和媒體都在不斷提醒,但近日仍有多地出現忍耐不住長期“家里蹲”的市民集體出門扎堆喝茶、游玩的情況。很多人更擔心的是,如果新冠病毒長期化趨勢成真,那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新冠病毒是否會突然消失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影響到約27個國家和地區,世衛組織警告稱,全球范圍內控制病毒傳播的窗口期機會正在縮小。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癥醫學專家王辰此前表示,新冠病毒轉成類似流感一樣長期存在的可能性完全存在,對此我們要做好準備。
讓很多中國人印象深刻的是,2003年SARS病毒突然肆虐后又突然銷聲匿跡,至今也沒有再現。既然SARS病毒與新冠病毒同屬冠狀病毒,那么新冠病毒是否也可能徹底消失呢?
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研究所楊占秋教授23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一種新病毒只要出現,長期存在就是它本身的特點,對于新冠病毒來說,可能長期存在并不值得奇怪。倒是2003年SARS冠狀病毒暴發大規模疫情后半年左右就突然消失了,屬于相當反常的情況。
據楊占秋介紹,除了SARS病毒之外,幾乎其他所有病毒出現后都是長期存在的。例如同樣由冠狀病毒引起的中東呼吸綜合征,雖然2012年之后沒有暴發大規模疫情,但仍零星傳出確診病例。2月18日一名65歲的卡塔爾男子就被確診患有中東呼吸綜合征。因此新冠病毒的確可能像流感那樣長存于人間。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王培玉也認為,SARS病毒在造成疫情大流行后突然消失的情況,“是比較不符合常規的”。他表示,呼吸道疾病有季節性,一般規律是大流行后又散發流行,不會永遠以這樣的大規模和高水平流行下去。因此若新冠病毒能長期存在,按照常規來說,它在高的暴發流行后即便出現散發流行,也不會像現在這樣造成大范圍擴散,尤其是我們通過對它的深入認識,從預防措施上做到對傳染源、傳播途徑的隔離之后。
楊占秋表示,通常新病毒剛出現時,都有傳染性強、致死率高的特點,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還不能識別新病毒,既然不“認識”它,就沒有辦法提供防護,所以會“措手不及”。但病毒長期存在后,人體免疫系統能夠識別病毒了,會表現為具備免疫力,進而阻止病毒侵入。如果人群已獲得對該病毒的免疫識別能力,該病毒再流行時,其規模和強度也不會像剛出來時這么厲害。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9日稱,最新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比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征更具傳染性,但沒有那么致命。相關統計顯示,SARS的致死率約10%,中東呼吸綜合征約30%。有說法稱,長期流行的病毒一般規律是傳染性強的致死率低,致死率高的傳染性弱。如果新冠病毒能長期存在,傳播過程中毒性也會逐漸減弱,未來可以像流感那樣靠疫苗來預防控制。
王培玉表示,目前來看,新冠肺炎不屬于高致死率的烈性傳染病,它的傳染性比較強,但致死率較低。他認為,病毒或細菌引起的傳染性疾病,都有典型規律,即在傳播過程中,毒性存在逐漸升高或降低的趨勢。常規來說,逐漸降低的可能性會多一些,升高的可能也有,但相對來說比較少。
不過現在就說新冠病毒存在毒性下降的趨勢還為時過早。楊占秋表示,目前的數據顯示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包括發病率并沒有改變。前段時間新冠病毒在武漢的致死率高,主要是由于不少重癥病人沒有得到及時救治。就目前來看,它的致死率仍維持在2%左右。▲
警惕流感與新冠肺炎混合感染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截至2月中旬的數據顯示,美國已至少有2600萬人感染流感、25萬人住院,造成至少1.4萬人死亡。尤其引起外界焦慮的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正好趕上流感流行季,兩種病毒同時流行,很可能對不少患者的確診造成影響。
這樣的擔心并非多余。新加坡衛生部門近日通報稱,一名57歲的女性同時確診感染登革熱和新冠肺炎,這是新加坡首例類似病例。據稱,該病患最初送醫后被確診感染登革熱。在住院后,該病患開始出現呼吸道癥狀,因此接受新冠病毒篩查,確診后隨即被轉到單人病房隔離。新加坡醫療專家提醒稱,如感覺有發熱情況就診時,應同時關注是否感染登革熱或流感,感染一種病毒不代表不會被另一種感染,如果錯過治療時機會釀成大錯。
王培玉認為,流感和新冠病毒同時流行和感染,對中國當前的疫情管控同樣是挑戰。“這就是前兩天的第五版和第六版診療方案的區別。第五版為了能盡快診斷隔離,只要有臨床癥狀,包括體溫高的、有咳嗽的、有肺部陰影的患者都算成新冠肺炎病例,但這可能把流感患者也混到其中了。所以后來我們的精力騰出來后,要加上核酸檢測才行,目的就為了把新冠肺炎病例和流感患者區分開。”
值得慶幸的是,鐘南山院士23日下午在遠程會診時透露,國家藥監局已經批準多種藥品,其中包括可以鑒別流感、新冠肺炎和副流感的試劑。他表示,美國現在流感流行,涉及的病例遠高于新冠肺炎。中國也有流感與新冠肺炎混合感染的情況,鑒別出正常人、流感患者和新冠肺炎患者是當務之急。
若新冠病毒長期存在,它與其他病毒同時流行和感染的情況不可避免。楊占秋表示,類似情況對新冠肺炎患者的診斷、治療都有影響。好消息是,如果流感和新冠病毒同時流行,通常病人感染了其中之一,對另一種病毒的抵抗力就會強一些。例如感染了流感,感染新冠肺炎的概率相對小些。此外,今年流行新冠肺炎后,最近兩三年之內應該不會再有新的大規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了。▲
新冠病毒會與其他病毒 交叉變異嗎
新冠病毒與其他病毒同時流行感染,還帶來另一個擔憂——它會不會與其他病毒交叉變異?
王培玉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從客觀規律看,冠狀病毒在傳播過程中的確存在變異的可能性,也可能和其他病毒在某些宿主身上交叉變異。這種情況首先影響的就是針對性藥物的效果。即便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研制成功,它也是針對現有病毒而言的,當病毒發生新的變異后,疫苗的效果就會差很多。目前正在尋找的特效藥基本上是對癥治療,如果新冠病毒出現變異,藥的效果也會有變化。
楊占秋表示,由于流感病毒有8個基因片段,有的來自于鳥,有的來自于豬,所以流感病毒可以互相重組,很容易發生變異,對于流感病毒而言,今年研制的疫苗,可能明年流感病毒變異就沒什么用了。但新冠病毒的基因組是一個全基因,這種結構特點決定了它不可能產生很多的交叉變異。“就算是跟其他冠狀病毒,比如中東呼吸綜合征或SARS冠狀病毒,以及其他引起普通感冒的冠狀病毒,它們之間出現交叉變異的可能性不大。”
不過楊占秋也表示,現在還有一個疑點,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不清楚,因此是否會在宿主身上發生變異還不好說。如果中間宿主只有一個還好,如果存在很多中間宿主的話,發生變異的可能性更高。
王培玉強調,如果新冠病毒發生變異,相當于出現一種新病毒,人們針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也會失效,有可能會重新出現大規模疫情。這需要專業人員進行長期的疾病監測,監測病源和病毒有沒有變化。他表示,疾病的預防控制和監測如同軍隊保衛邊疆,即使在疾病流行期過去后,也得保持警惕狀態,一旦病毒有異動,我們就要及時采取行動。
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都認為,得力的防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新冠病毒與人類長期共存的可能性,而各國能否采取強有力的防控措施至關重要,需要國際上聯合行動,阻斷病毒的傳播以及“生存之道”,不留死角,不心存僥幸。▲
美方回應“1.4萬流感死者部分死于新冠”
針對日本朝日電視臺此前驚人猜測——“美國1.4萬名因流感致死的人之中,部分可能死于新冠肺炎”,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22日回應《環球時報》記者詢問表示,到目前為止,CDC沒有證據支持日本朝日電視臺的相關猜測。
日本朝日電視臺21日稱,近期美國正遭受流感侵襲,本季度已有2600萬名流感患者,死亡人數已達1.4萬人。針對這些疑似流感患者的體檢結果顯示,很多人并非患有流感。朝日電視臺進而說,CDC還曾于14日發表“驚人”消息稱,“對于這些被判定為不屬于流感的病毒,有懷疑認為是新冠病毒”。
朝日電視臺報道引發許多人猜測,但《環球時報》記者并未在CDC發布的信息中找到日媒宣稱的表述,CDC給《環球時報》的回應中也否認了相關猜測。有分析認為,朝日電視臺報道對CDC公布的相關內容存在過度解讀。CDC同時對《環球時報》記者確認,截至22日晚,美國一共有35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美國本土檢測發現14例,另有21例發生在從中國武漢和日本“鉆石公主”號郵輪撤僑回國的人員中。
不過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稱,CDC國家免疫與呼吸疾病中心主任南希·梅森尼爾21日在對媒體通報過程中表示,新冠病毒“很有可能”在全美發生大流行。梅森尼爾還提到中國停工停學的措施,并稱美國最終也有可能對此進行效仿。▲
(鄭琪)
環球時報202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