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剛
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我們趕上了改革開放的浪潮,趕上了偉大創新的新時代,新時代賦予我們新使命、新要求,作為共產黨員奮斗正當時,我們要牢記初心為人民,在新時代有新作為、新成績。
心中有信仰。人一旦有了信仰就有了前進的方向,就有了奮斗的目標,就會無堅不摧、無往不勝。我們共產黨人的信仰就是“共產主義”,從1921年7月至今我們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朝著這個目標奮進,加入中國共產黨那天我們都曾立下誓言,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始終不變。1928年3月20日,年僅28歲的中共湖北省委領導人夏明翰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他在刑場上奮筆寫下了“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這首大義凜然、氣壯山河的《就義詩》,表達了一個共產黨員為真理、為理想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古人說:“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做合格共產黨員,就要立根固本,堅定信仰,永遠對黨忠誠。
肩上敢擔當。回顧我們黨的奮斗歷程,在不同歷史時期,入黨誓詞也在發展變化,但都有“不怕犧牲”的內容。在戰爭年代,作戰勇敢、不怕犧牲、沖在最前面的,肯定是黨員;在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共產黨人喊著“我是共產黨員,請把我派到最艱苦的崗位上去”;在搶險救災中,共產黨人臨危不懼,奮不顧身地沖在最前面,高呼“我是共產黨員,有我在就有人民的生命財產在”;在汶川地震、玉樹地震、魯甸地震、天津濱海新區爆炸、涼山木里縣森林大火等災難發生時,沖在最前面的,是人民子弟兵、是我們的黨員干部。在20世紀40年代曾擔任美國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曾經感慨:“共產黨之所以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成員對他的事業抱有無私的獻身精神。”
身上作風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和建設的長期實踐中養成了艱苦奮斗的作風。黨的好干部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等之所以為群眾所愛戴,不僅是因為他們有過人本領,還因為有密切聯系群眾的好作風。我們黨走過了近百年的光輝歷程,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具有批評和自我批評的高度自覺。延安時期,我們黨的領導人布衣草履、素食淡飯,毛澤東穿著補丁衣服給抗大學員講課,周恩來睡的是土炕,彭德懷穿的是用繳獲的降落傘改制的背心,林伯渠戴的是用線繩系著斷了腿的眼鏡,我們所熟悉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擊非典精神”和“抗震救災精神”等,這一切皆是因為共產黨人始終發揚艱苦奮斗作風。
腳下有行動。“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根植于人民群眾之中,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在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中,始終保持著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沒有人民群眾,就沒有我們的革命事業;沒有人民群眾,就沒有我們的和平發展。“小米加步槍”為什么能戰勝飛機和大炮,就是因為有群眾的支持。作為黨員干部,要用實際行動,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奮斗;要有急難險重沖在前、危難時刻搶在先的精神,心中裝著群眾,一切行動為了群眾;要用腳一步一步走近群眾,培養和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牢記初心使命,為人民群眾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