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炘
(四川省瀘州高級中學校 646000)
縱觀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其中指出,化學教學活動的開展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感受身邊的化學物質和化學變化,進而在增強化學學習樂趣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扎實掌握有價值的化學知識,實現對所學化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在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化學價值.基于此,結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在高中化學活動開展中,積極探尋生活化的教學對策.
教材作為教師組織化學教學活動的依據,其同樣是實現生活化教學的依據.就所使用的人教版化學教材來看,其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編錄了大量的極具生活色彩的內容.對此,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教材的方式,實現用教材教,積極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資源,使學生在學習內容的感知下,理解化學與生活的關系,并在已有生活經驗的輔助下,加深對所學化學知識的理解.在分析教材的過程中,發現了諸多的生活資源.以“從實驗學化學”該章節為例,其中所包含的生活資源有:常見的危險化學品的標志、海水淡化工廠、檢驗糖尿病用的試紙.立足此發現,筆者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借助多媒體進行了直觀演示,使學生在圖片觀看中,學會分析生活中的化學.
化學來源于生活,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盡管所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中包含著諸多的生活資源,但是相較于廣闊的生活空間而言,其資源是有限的.而且,教材是在普適性原則的指導下編寫的,部分內容與本地、本校、本班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相距甚遠.此時,如果教師還一味地講述教材中的生活內容,在會無形之中加重學生的理解負擔,得不償失.基于此,筆者在組織化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打破教材的限制,回歸生活,以教學所需為指導,積極挖掘生活中的化學資源,借此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過程中,真正地引導學生在體驗生活中感知化學、理解化學.以“氧化還原反應”為例,在教學活動開展中,立足生活,為學生展現了神州十一號升空的畫面,并根據其升空過程中所產生的巨大火焰,為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火焰是如何產生的.在生活現象觀看的過程中,學生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生活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們的探究興趣高漲.其會在思考、探究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接觸氧化還原反應,為其加深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奠定堅實的基礎.
生活化教學的實施要求教師在組織高中化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打破傳統的照本宣科模式的限制,以多樣的生活方式引入生活,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回歸生活,將學與用結合起來.
情境作為溝通化學與學生生活的橋梁,其在生活化教學活動開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組織化學教學活動的時候,倘若教師能結合教學所需,運用多種手段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不僅可以點燃學生的探究興趣,還可以使其在體驗情境的過程中,自主感知其中的化學知識,加深對所學化學知識的理解.以“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為例,在教學活動開展中,為了引導學生探究鈉的特殊性,筆者向學生呈現了生活中常見的導線,如銅絲、鐵絲等,借此與實驗室的金屬鈉進行對比,創設實驗情境.在此情境體驗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獲得動手操作的機會,還可以在簡單的生活材料的驅使下,有效地探尋到實驗室的金屬鈉的性質,以此自然而然地完成教學任務,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生活化教學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問題,這同樣也是高中化學教學活動開展的目的之一.在組織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時候,不僅要引導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探索化學知識,還要引導其回歸生活,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運用所學解決問題,以此實現學以致用.為了實現這一點,筆者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往往采取實踐操作的方式,引導學生回歸生活.比如,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后,往往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形式,利用課余時間走進工廠、風景區等,進行實地調查,借此發現生活中所存在的問題,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提出解決對策,并以調查報告的方式進行展示.如此,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化學應用能力,還可以促進其調查能力的提升.
總之,生活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教師在組織高中化學教學活動的時候,要挖掘生活教學資源,利用多樣方式引導探究,使學生在體驗生活中感知化學、應用化學,提升其化學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