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偉珍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龍川一中 517300)
眾所周知,在高中化學學習的過程中,化學反應平衡是重要的內容,化學反應平衡中包括電離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很多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云里霧里,不知道老師在說什么.所以探討化學反應平衡問題是教師比較關注的問題.基于此,筆者首先針對化學反應平衡的教學實現研究背景進行分析和論述,之后提出化學平衡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希望可為相關領域從業人員提供一定理論指導,更好促進化學反應平衡的教學實現.
化學反應平衡的理論內容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是全新的知識,學生通常接觸不到很多其中所反映出的深層規律,知識內容只能憑借自己的思考或是想象進行學習理解,進而就會加大理解的困難程度;在另一方面考慮,化學平衡內容在學生的日常生活或者學習期間都能見到,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因此也可以引發學生的聯想.按照上述特點不難看出,要想實現化學平衡的有效教學,就需要教師采取合理的方式.
現在課程改革不斷變化,在新的課改中化學反應平衡的內容發生了變化.新課標中要求學生知道化學平衡常數,并根據化學平衡常數能夠進行計算.很多教師都在研究化學反應平衡的教學,主要研究的是化學平衡的移動規律以及相關的教學策略.教師教學的核心問題是怎樣突破教學中的難點,幫助學生們理解化學平衡移動的規律.這些設計思路主要有三類.首先,在教學的時候能知道教學的目標,要求學生們掌握哪些內容,哪些內容不需要讓學生掌握.這種教學設計中,教師利用具體的數據來講解平衡移動的規律,在解答這一類型問題的時候,學生可以直接拿平衡移動的規律用.這類教學設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幫助,但是不利于學生從根本上掌握知識點.還有一種教學設計要求學生們知其一也知其二,在這類教學設計中,教師充分利用實驗總結出平衡移動的規律,然后在此基礎之上,讓學生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這種教學設計雖然比第一種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不能用正反應和逆反應速度的變化去解釋壓強和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這種教學設計的適用范圍非常有限.有時候教師用動力學的思想去解釋熱力學的問題,這時候學生會越學越糊涂,產生思想混亂的現象.比如說很多學生在研究化學平衡怎樣移動的過程中總是會想平衡狀態移動的時候外界的溫度和壓強是不是發生了變化?第三類教學設計是在第二類教學設計的基礎之上進行了改進,教師在解釋平衡移動規律的時候用化學平衡常數.顯然第三類教學設計有很大的優勢,第三類教學設計在以學生為本的基礎之上,尊重學生認知的發展規律,同時也符合化學平衡問題的解答思路.
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讓學生正確認識化學平衡常數.在化學反應中化學平衡常數越大,那么這個反應的程度就越大.如果溫度不發生改變,化學反應程度就不變.另外學習了化學平衡常數,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化學反應進行程度以及化學平衡狀態的理解.如果讓一個反應的平衡常數不發生改變,那么可以有多種多樣的濃度組合.這也就是說對于一個化學反應,有多種多樣的平衡狀態.化學反應的平衡狀態發生了改變,化學反應的程度不一定會發生改變.
通過化學平衡常數,能夠讓學生從直觀上得到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原因.一個化學反應的平衡常數和濃度熵不同,以此為出發點,讓學生找到促進平衡移動的條件.可見一個條件是改變平衡常數,而改變溫度能夠改變平衡常數,另一個條件是改變濃度熵.這也就是說,改變反應物或者生成物的濃度,壓強變化代表的是濃度的變化.所以說,對于一個化學反應,改變溫度或者是改變壓強,都能夠讓其化學平衡發生改變.教師講化學平衡常數,還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是濃度的變化還是壓強的變化導致化學平衡發生移動.學生只要判斷出在一個化學反應中是單個物質的濃度發生了變化,還是所有的物質濃度都等倍數發生了變化就可以了.可以利用化學平衡常數去判斷反應進行的程度,更加方便和直接.
通過化學平衡常數,學生能夠建立一個思考的順序,用化學平衡常數去判斷化學反應狀態的改變.尤其是壓強和濃度的變化對化學平衡產生的影響.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讓認識到對于一個平衡的體系來說,研究熵和化學平衡常數是一樣的,然后在此基礎之上分析壓強溫度等變化對化學平衡常數會發生什么樣的影響.引導學生計算各個組成物的濃度要怎樣變化才能夠讓熵和化學平衡常數重新等價.那么這時候在化學反應中,各個組成物濃度的變化方向也就是化學平衡移動的方向了.比如說當反應物的濃度增加了,如果平衡常數不變,熵降低了,這時候的化學反應就會向著生成物濃度增大的方向反應.如此一來,化學反應常數和熵重新等價,讓化學反應平衡朝著正反應的方向移動.
綜合上述所言不難看出,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化學平衡常數的概念能夠很清晰的讓學生認識到化學反應的限度,能夠理性的分析化學反應,幫助學生突破知識的難點和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