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靜
(南通工貿技師學院 江蘇 南通 226010)
旅游業是極其特殊的行業,在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極大地刺激著人們消費的欲望。近年來,生態保護工作已成為我國旅游業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在旅游生態管理中,制定切實可行的策略,從而可以對后續工作進行更好的管理。
此外,想要實現旅游生態管理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實現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為接下來的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1]。
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本質是不同地區的游客在旅游過程中感受到不同的風土人情,以及自然風光的一種新型旅游活動。生態旅游更注重的是旅游業未來的發展,著重強調對可再生生態旅游資源的合理利用,而不僅僅是一種新型旅游活動產品。對生態旅游仍沒有實際性的定義。在發展生態旅游時,應高度重視生態學的應用,使生態旅游與環境保護緊密聯系起來,為推動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生態學主要研究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重要關聯,在此過程中必須利用生態學知識,而且生態學是生態旅游管理的基礎。
旅游本身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活動形式,在活動過程中難免會對自然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生態旅游是一個極其漫長且復雜的過程,要合理運用生態學知識,才能更好地加強生態旅游管理[2]。
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過程受很多因素影響。要想實現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保證旅游、環境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在旅游業管理發展的過程中,可以組織當地群眾構建一個旅游管理團隊,進而實現資源管理的合理性,而不是只依靠國家相關部門。同時,群眾積極參與生態旅游可以產生很可觀的收益,在群眾的輔助下,可以更好地開展旅游業的生態管理。
旅游企業一定要掌握相關的生態保護知識,對生態保護引起足夠的重視,使每個員工都能自主有效地保護自然環境。可以建立管理制度并嚴格按照制度執行,更好地實現目標。此外,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為主,采用生態旅游管理的模式,實際上就是一種積極的保護措施。
目前我國環境保護法存在不完善的情況,景點的人數越來越多會對當地的自然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因此在進行生態旅游資源開發時,一定要高度重視自然環境的保護,有效激發群眾積極參與到自然環境保護中。
生態旅游業發展過程中,游客的數量逐漸增加,這將直接給自然環境帶來一定的損壞和影響。針對此問題,必須遵循環境容納量的原則,有效控制游客數量和環境容量,更好地避免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
此外,自然環境是影響生態旅游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自然環境的容納量有一定限制,因此在生態旅游管理過程中必須要對環境容納量的問題引起高度的重視,有效避免游客的數量過多帶來其他的問題。例如由于游客數量過多導致交通擁堵甚至癱瘓,這會直接影響后續的游客數量。只有控制游客的數量,才能盡可能地保證環境的容納量,從而實現生態旅游管理[3]。
生態環境管理在生態旅游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內容。隨著生態旅游實踐活動不斷開展,游客的數量逐漸遞增,導致生態環境保護難度越來越大,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從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可持續發展。因此,要針對當地生態旅游發展現狀,制定切實可行的生態旅游管理計劃。明確未來生態旅游發展的方向,對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此外,要掌握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旅游實踐活動之間的關系,例如對旅游中游客的言談舉止應作出適當的要求和限制,對游客實施實名制管理,對于不能遵守相關規章制度的游客,可以直接將其列入黑名單,通過限制游客的行為舉止,更好地實現生態旅游管理[4]。
在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生態旅游管理工作應利用先進的管理技術,更好地適應生態旅游發展的需求。
我國旅游行業發展速度過快,相關科學技術沒有完全地應用到實際中,這是因為在旅游管理中對科學技術的使用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想要使生態旅游管理工作能夠更好地與時俱進,可以利用相關科學技術,使用電子門票替換紙質門票,通過互聯網監測環境的容納量,及時發現破壞環境的行為,在提高服務質量的同時,有效開展科學管理[5-6]。
目前,我國大部分自然保護區都缺少建設資金。由于資金的長期匱乏,我國自然保護區的各項設施建設及相關設備引進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從而使我國自然保護區發展受限。旅游管理方式相對落后,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生態旅游管理得到了人們的普遍認可,融資途徑相對較多,有助于自然保護區的收益日益壯大。此外,一些人會因為個人原因對自然保護區進行投資,從而進一步推動生態旅游的順利開發[7-8]。
在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管理中,如果其中一個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旅游順利開發,那么就會影響多個產業,使得相關產業都會被帶動起來。當地居民可以通過這樣的機會解決自身就業或創業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當地經濟發展[9-10]。
生態旅游在層次上高于普通形式的旅游。在開展生態旅游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加強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群眾保護環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想要全面提高我國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就必須在每個自然保護區實行生態旅游管理模式,避免對景區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從根本上解決自然保護區經濟發展導致環境損害的問題[11-12]。
在開發自然保護區的過程中,雖然相關部門制定了特定的法規和政策,但在執行方面仍存在很多問題,導致很多工作人員盲目進行開發。通過實施生態旅游管理,相關部門加強了對法律法規的監督與執行,同時對生態旅游行為進行了嚴格的監督和限制,從而對生態環境保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提高了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管理的實施效果[13]。
生態旅游管理是促進自然保護區開發的重要手段。生態旅游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對旅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使生態旅游得到長期穩定發展,就要做好相應的管理工作,嚴格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了解旅游環境與生態旅游之間的關系。要積極采取有效的科學管理技術進行管理,使生態旅游管理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