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惠
(山東女子學院 山東 濟南 250300)
隨著數字經濟飛速發展,區塊鏈技術已經滲透到多個領域。例如在金融領域,央行基于區塊鏈進行數字票據交易;在電商領域,京東建立了區塊鏈防偽追溯解決方案;在醫療領域,醫院將患者的醫療記錄存儲在區塊鏈數據庫中;在農業領域,眾安科技應用區塊鏈技術進行“步步雞”全程追蹤;在審計領域,“區塊鏈+審計”模式受到各大會計師事務所的青睞,其中國際“四大”之一的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推出了區塊鏈審計技術。
目前,區塊鏈技術是繼互聯網技術之后最值得期待的技術創新,將其引入審計領域有助于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和進一步降低審計風險[1]。
區塊鏈是一個系統的新型數據庫,由計算機網絡建立的一個個小區塊組成。按照某項交易發生的時間順序,各個小區塊自動記錄并存儲交易事項的數據信息,信息之間通過互聯網也就是所謂的“鏈”連接起來,形成一個信息網。區塊鏈各小區塊之間能夠相互調用。
區塊鏈技術就是利用各區塊之間數據相互調用的方式,將海量分散的數據通過各個區塊進行匯總,對數據進行整合,實現數據之間的有效鏈接。總之,區塊鏈就是一個系統的數據庫。區塊鏈技術是一種融合了數學、密碼學、經濟學等多學科技術的分布式記賬方式[2]。
1.2.1 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技術最為顯著的特點,數據的核算和存儲不受某個固定節點的約束,數據分散存儲在網絡的各個節點上。當某個節點錄入數據后,其他節點會對這些信息數據進行同步記錄和備份,使得各個節點的數據保持一致,各節點有效實現點對點的連接。可見,區塊鏈系統上的每個節點都能夠不依賴中央節點實現自我管理,讓數據更加安全、可靠[3]。
1.2.2 公開透明
某個節點將數據錄入到區塊鏈之后,該數據會同步到區塊鏈的其他節點上,使得數據不僅保存在單個節點上,而且存儲在所有的區塊當中。區塊鏈上的數據具有公開透明性。
區塊鏈技術的這一特點,方便信息使用者通過公開的接口查詢區塊鏈上任何一個節點的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
1.2.3 不易篡改
區塊鏈技術運用了密碼學原理,上面的數據具有不易篡改性。一方面,區塊鏈技術某一節點的數據信息會同步到其他節點上,并且只有經過所有節點的驗證,數據才可以儲存到數據庫中,加大了數據被篡改的難度。另一方面,區塊鏈上的數據都有時間標記,即時間戳。隨著時間變化,數據被任意篡改的可能性降低,有的甚至不能被修改。
1.2.4 匿名自治性
在數據進行交換時,區塊鏈中的各個節點無需進行身份驗證,只需按照事先約定的協議和規范,采用匿名方式即可進行數據交換。不需要知道對方的身份信息,每個節點均可以查看數據信息。遵循一致的協議和規范,在去信任的環境中自由進行交換數據,既節約了時間,又節約了成本。
在傳統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要花時間去檢驗數據資料的真實性。如果被審計單位的規模比較大,那么檢驗數據真實性花費的時間會更長,使得審計效率較低。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審計行業之后,基于區塊鏈技術不易篡改的特點,從區塊鏈中獲取的數據較為安全、可靠,審計人員可以直接使用,無需檢驗數據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一些不必要的審計程序可以刪除,這樣就縮短了獲取審計證據的時間。審計人員可以將原來檢查財務信息數據真實性以及防止舞弊行為的審計重點,轉移至其他審計程序,降低了審計成本,提高了審計工作效率[4]。
傳統的審計更多是事后審計,是對被審計單位過去一段時間內發生的交易或事項進行審計,而事后審計給被審計單位篡改財務信息留下了空間。
同時,傳統審計采用抽樣審計方式,審計人員從財務報表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高風險性的樣本進行審計,抽樣審計使審計風險增加。在審計工作中引入區塊鏈技術之后,企業的每筆交易都按照時間順序在區塊上進行記錄和備份。借助區塊鏈技術的時間戳,審計人員可以將審計工作實施的起點提前,對被審計單位交易或事項前期的數據信息進行查詢、追蹤,保證審計工作的連續性[5]。
另外,“區塊鏈+審計”還可以將原有的抽樣審計發展成全面審計,使審計結果更加準確。
區塊鏈技術融合了數學、密碼學、經濟學等多學科技術,在應用時存在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即缺乏掌握區塊鏈技術和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隨著區塊鏈技術在審計行業的不斷應用,“區塊鏈+審計”對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審計人員具備綜合能力。
首先,審計人員不僅要熟悉審計工作的基本流程,熟練使用基本財務軟件,還要掌握與區塊鏈技術相關的知識,不斷提高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6]。
其次,區塊鏈上記錄了被審計單位的每一筆交易和事項的數據資料,包括被審計單位核心的財務數據,這些數據對被審計單位未來的經營發展至關重要。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水平,對所接觸的財務數據等信息進行保密。
首先,區塊鏈技術還不成熟,只有不斷完善區塊鏈技術,才能實現區塊鏈在更多領域的運用。區塊鏈技術中的數據具有不易篡改性,但數據不易篡改是相對的。當區塊鏈51%以上的節點遭到攻擊時,存儲在區塊鏈中的數據就會被篡改[7]。
其次,區塊鏈上的數據是公開透明的,并且用戶也是匿名的,不符合審計行業鑒證的要求。區塊鏈系統上的每個節點實行自我管理,不需要權威監管機構進行監管,這種自我管理缺少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在風險提示方面存在欠缺。因此,區塊鏈技術下,還應實現保密和監管之間的平衡。
區塊鏈技術背景下,為促進審計行業更好地發展,應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能力。
首先,高校要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搭建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注重培養既掌握審計專業知識又掌握計算機、區塊鏈相關知識的綜合型人才。用人單位在招聘審計人才時要嚴格把關,從學歷、經驗、資格證等方面對人才進行篩選。
其次,審計人員要結合實際工作需要不斷轉變觀念,樹立切合審計發展的區塊鏈思維,注重提高自身綜合能力。審計人員要積極參加培訓或者進行在職進修,在學習審計專業知識的同時,學習區塊鏈技術相關知識,抓住區塊鏈技術給審計行業帶來的機遇,積極面對審計行業引入區塊鏈技術帶來的挑戰,提升自身綜合能力,成為熟練掌握區塊鏈技術和審計專業技能的綜合型審計人員[8]。
審計行業在應用區塊鏈技術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因此要不斷完善區塊鏈技術,以適應審計工作轉型。
首先,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區塊鏈技術尚處于發展初期,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突破我國審計領域在應用區塊鏈技術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其次,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需要政府、企業、高校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政府應出臺相應政策,加大資金投入,支持高校、科研機構、企業進行區塊鏈技術研發。監管部門應發揮帶頭作用,加強各部門、各單位之間的相互配合,充分利用優勢資源,更好地促進區塊鏈技術下審計行業的發展。
區塊鏈技術下,為了完善數據信息安全體系,各單位應制定保密制度和責任制度,加強數據的保密性,并不定期進行檢查,確保各項制度得到良好落實。另外,國家要建立健全與區塊鏈相關的法律法規,緊跟數字經濟發展的步伐,不斷完善現有的審計準則,使審計工作更加規范,保證審計工作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