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斌 高天九 李博帆 許 絢 王江濤
(河北經貿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00)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就文化建設的內容、任務、意義等做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又多次在會議中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隨著新形勢的發展,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進一步推進,關鍵是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制定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并指出,強化文化育人,需要運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載體,建設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弘揚主旋律。這就要求高校要聚焦主題,創新形式,搭建平臺,進一步增強師生文化自信,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高素質人才提供文化支撐[1]。而校園活動是表現和傳遞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
慕詩客河北高校文化創意智庫致力于滿足高校和大學生的文化需求,通過大規模整合河北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及創意的相關信息,實現資源綜合有效的利用。在順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情況下,建設知識資源互聯網傳播擴散與增值服務平臺,促進大學生文化創意的成果性轉化,實現學生文化創意產生經濟效益。希望搭建這一文化創意交流共享的平臺,為高校學生提供舉辦校園活動的思路、靈感,促進各校學生之間進行深層次思想碰撞。
1)文獻資料法。利用中國知網,172校園活動等檢索工具,以“校園文化活動”為主題或關鍵字進行檢索,廣泛查閱文獻資料。通過整理和篩選河北經貿大學的組織和社團的相關文化活動資料以及其他部分高校文化活動的相關資料,為智庫的創立提供了可行的理論依據和基礎的信息內容。
2)訪談法。到河北省各高校實地考察,與高校內的社團組織及普通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了解河北省高校的校園文化活動的情況、學生對此的看法與期待以及校園文化活動的市場需求。
3)問卷調查法。根據研究需要,針對高校現存文化活動、高校特色文化、高校現存的特色文化活動、期待的高校特色文化活動等內容設計了調查問卷。為在最大限度內準確及時地得到可靠消息,采用了網絡的方式把調查問卷發放到各河北省高校的校園群內。回收的有效問卷占比72%,為了解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發展現狀以及研究進行收集到了必要的數據資料。
4)數理統計法。運用Excel軟件,對問卷調查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常規的分析及處理,為智庫的創立提供數據上的支持。
5)案例研究法。通過系統地收集國內外舉辦校園文化活動和建設校園文化的相關著名案例的數據和資料,進行深入的研究,進而得到校園文化活動在實際生活環境下的情況。
1)校園文化活動缺乏個性與創新意識,組織者在組織活動時重形式而輕內涵。校園文化活動開展的形式單一,層次較低,“一拉橫幅二拍照”已成了做活動的固定流程;“上面發通知,下面搞活動”是很多社團活動的通病。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容趨同現象日趨嚴重,缺乏個性已成為校園文化發展的一大弊端。
2)網絡改變了大學生的行為方式,甚至造成人際關系的淡化。很多大學生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非常活躍,人與機之間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大大減少了與他人、與社會的接觸,從而使人趨于孤立、冷漠和非社會化,情感缺失。而這也就導致大學生很少關注校園的文化活動,對校園文化建設造成了極大的沖擊。
3)極端功利主義趨向嚴重,高校重科技輕人文的思想觀念并沒有實質性的改變,人文積淀與傳承意識趨于弱化。隨著知識和技術的商品化,人才市場競爭空前激烈,大學生們更加務實求真,他們的專業能力在普遍提高的同時,卻可能會忽視人文社科方面的學習與實踐,人文素養有所下滑。
4)國內目前與校園文化活動相關的平臺發展仍不夠成熟且相關內容不足,很少有專門介紹相關內容的平臺。網絡上現有的策劃資源缺乏多樣性,良莠不齊,且在整合歸納上比較冗雜混亂,不能系統詳細地進行分類。這為校園文化活動組織者的資源檢索造成了麻煩,既浪費了大量時間,也不利于各高校間學習與交流。
1)從調研中獲知當前大學生最感興趣的校園活動及對已有校園活動的滿意度。據調查顯示,大多數大學生想要參加到類型豐富、形式多樣、內容新穎的校園活動,不僅希望能定期舉辦一些學術研究、知識競賽類型的活動以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技能,更十分希望能夠參與到具有娛樂趣味和交友類型的活動,給予他們充分展現自己的平臺,豐富大學的課余生活。而大部分的大學生對本校的活動了解程度較低,了解活動的渠道窄,常常因宣傳不到位而錯過好的活動。現有的、已知的活動或內容提不起學生興趣,或強制要求學生參加,故而學生們對活動的滿意度較低。
2)查閱國內外關于舉辦校園活動和建設校園文化的相關文獻資料后,確定了一個基于我們本土的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思路和設計方案。通過搭建一個關于文化創意交流共享的社交平臺,對提供某一方面文化創意的個人和尋求某一方面創意的社團進行匹配,建成有共同策劃目標的圈子,來為高校學生提供舉辦校園活動的思路和靈感,促進各高校學生之間更深層次的思想碰撞。本智庫平臺以移動設備為載體,整合分類了全網的策劃資源。用戶能夠通過標簽實行匹配,選擇自己選擇感興趣的標簽并進入到與之相匹配的圈子。在圈子里不僅能夠進行一對一的經驗交流,還可以和各個學校、組織的學生共同討論,同時也可以發布懸賞來解決關于活動策劃的相關問題。
3)本智庫在小范圍內試運行后,據部分用戶反映,該平臺的校園活動資源豐富,搜索便捷,并由此而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但由于該平臺的設計還不夠完善,知名度不夠高,既不能很好地實現圈子社群和懸賞制度的功能,也缺少專業的打造校園特色文化活動的團隊和智囊團。從整體來看,現在的測試平臺已初步實現了高校文化創意智庫的運營目標,參與測試的用戶反映良好;同時也模擬出了該平臺現階段在實踐操作上的缺陷和不足,為其進一步改進提供了方向,為建立起更加系統、完善的高校文化創意智庫奠定了基礎。
1)將全網的策劃資源進行整合分類,以主題進行分類(如運動比賽類,展覽展會類,公益性質類,高科類等),并賦予多標簽,便于檢索。
2)以移動設備為載體,提高平臺和資源的傳播度。
3)設立用戶標簽匹配制度,進入平臺的用戶可以為自己選擇感興趣的標簽,系統會自動推送相匹配的圈子。
4)建立社區類型的社交平臺,該社區有以下幾種功能:(1)進行一對一經驗交流;(2)將不同學校擁有同樣策劃目的的學生集合在一起形成小組或圈子,進行討論交流;(3)設立懸賞制度,有策劃需求或者策劃中遇到難題時,可以在社區內通過懸賞獲取高手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