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敏
(龍巖市新羅區工人文化宮,福建 龍巖 364000)
電子琴是電子科技發展到今天與藝術握手的成果。近年,隨著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地提高,許多人希望會演奏某種樂器,既可自娛又可參加社會音樂活動,許多家長熱望孩子能學一門藝術,提高文化藝術修養。電子琴以它音色豐富、節奏多變、表現力強、使用方便,既可獨奏又可伴奏的特點及購買經濟實惠等,極大地滿足了廣大學生家長和音樂愛好者的需求。由于電子琴的獨有魅力,它已成為人們最喜愛的現代樂器之一。
電子琴演奏是一門技藝性、操作性很強的應用藝術,電子琴教學能培養出演奏古典、通俗和各種不同風格樂曲的能力,并具有高水平的綜合音樂能力。電子琴教育是一件既復雜、又細致的工作,由于學生年齡特點、理解能力、生理條件等的限制,在教學上兒童、少年和成年人等有許多不同之處,因此電子琴教學有許多課題值得研究和探討。如藝術趣味的培養、彈奏技術的訓練等,但筆者認為指法規范化教學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當前,學習電子琴已成為培養少兒音樂修養,普及音樂知識的手段之一。電子琴教學應注意什么呢,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齡階段、不同的學習程度、不同經濟條件的人,對琴的大小、品牌、檔次可做不同的選擇。若是幼兒使用可選擇非標準鍵盤的小型電子琴。若希望成年人和少兒都能使用,最理想是選擇五組(61鍵)以上的標準鍵盤(類似鋼琴的鍵盤)的電子琴,因五組標準鍵盤比四組的琴,音域較寬,一般的獨奏曲才能夠彈奏,又有利于培養兒童正確的鍵盤演奏姿勢。如果使用者的水平較高,或經濟條件較好,從演奏的效果出發和功能等方面考慮,選擇高檔的電子琴更有意思。在一般情況下,進口電子琴的音色模仿較好但價格較高,國產電子琴音色模仿略遜于進口琴,但功能較多且價格較低,電子琴品牌眾多、檔次不同,各有千秋,看個人愛好和條件,最好根據各自條件做合理選擇或請專業教師幫選。
重視選材,認真總結經驗,選編更適合曲目,選既有科學性,又有通俗性,既有系統性,又有趣味性;能豐富學習內容、鍛煉并提高實際能力,開拓視野鍛煉多種技能的練習曲和樂曲,通過反復練習,達到提高演奏技巧,提高即興演奏能力,并觸類旁通的目的。年齡較小的幼兒,應注意教材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教材應盡量簡單明了,五線譜和音符應盡量大些,有利于幼兒識譜。多用帶有圖畫的教材,較易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從而產生學琴興趣。年齡稍大的孩子,應選系統性和全面性強,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又具趣味性的教材。初學階段可以采用一種教材,隨著學習程度的逐步提高,應加入其他輔助教材,從而使演奏技巧得到較全面地發展。假如把“電子琴考級教材”作為唯一的教材來使用,只彈考級的幾首曲子,是不夠的,是不科學,也是不可取的,應引起老師和學生家長的高度重視。
目前,電子琴老師還不夠規范,由于這個“市場”廣闊,因此,魚龍混雜,許多人只學過幾天音樂略會一點視唱或摸過幾次鍵盤,但樂理、和聲、琴法等均未達到中師水平就都當起了幼兒、少兒的電子琴老師,由于這些未達標的老師,對樂譜一知半解更不懂指法在電子琴教學中的重要性,教出來的學生只是把音符羅列出來,演奏的樂曲斷斷續續,不清不楚。造成社會對電子琴的種種偏見和誤解。甚至有人說:“電子琴是小兒科誰都會教?!惫P者認為應規范教師隊伍,電子琴老師也應提高自身素養,認真教學以對得起“老師”的稱號。學琴要選責任心強,受過音樂專業訓練的老師。
將電子琴演奏技法與樂理知識緊密地融合在一起,對每一項內容都作出精心安排,為學生提供一種最容易、最不費力的學習方法,“一點一點”地而不是“一課一課”地設置教學內容,使學習者逐步掌握電子琴演奏的手指用法等基本技巧。一是采用技巧與樂曲交叉進行,以避免在學習中出現單調感覺,適當加入關于控制音響的訓練,以利于培養學習者的樂感。二是精選練習曲,精選音樂會上經常出現,最富演出效果,最受人們歡迎的電子琴名曲,讓學生練習、實踐。根據學生不同特點針對性地在考級教材中選曲,學生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發揮水平的曲子,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考級時取得更好的成績。三是電子琴教學不僅要重視技巧的訓練,更要重視音樂的表現,彈奏練習曲不能做純技巧的手指訓練,應注意音樂性,把曲子彈得很生動。學生還必須站得高,對各個時代,每個作曲家的美學觀點,個人風格特點,以及在演奏技巧方面的要求有所了解。對于左手和弦,要從理論上認識和弦的名稱與結構,還要能感受、區別和弦的功能和色彩。
雖說小型電子琴的演奏技巧與其他傳統鍵盤樂器有不少相同之處,如演奏時手的姿勢、指法的基本規則等,但電子琴也有著自己特殊的表達方法,如它的“手觸感應鍵盤”的彈奏,演奏中左右手與各種音響開關的配合以及手與腳踏音量、持續音控制在演奏中的相互關系,琴功能地發揮等,都與鋼琴有所不同,對老師來說手的演奏姿勢、指法安排、指型更應高度重視。對初學者來說,掌握手的演奏姿勢和基本指法規則是第一步。指法問題應引起老師、學生的高度重視、認真對待,不能把手指的隨意性視為小問題。許多幼兒、少年學員,心中無指法概念,同樣一首樂曲彈一遍用一種指法,每次用指都不同,可以說是隨心所欲,或明明指法標得很清楚他就是要自己另“發明”一種指法(當然如書有錯誤教師應即時幫助更正)由于學生任意拼湊指法,造成演奏不連貫、彈不順、彈不好,破壞樂曲完整與流暢,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琴的興趣。要重視視譜能力和指型、指法的密切關系,約翰·湯普說:要著重強調旋律型、節奏型、和聲型和指型,會識別音型的學生具有較高的視譜、背譜和演奏能力,而掌握了指型的知識就能比一個個音符去找的學生彈奏的更好。由此可見各種音型、指型即特定指法在教學中非常重要。學習鍵盤樂器一定要掌握好指法,指法技術在鍵盤樂器中很重要、很科學,因為指法運用得好壞,會影響演奏技巧和音樂的表現力,如指法運用正確,能充分發揮每個手指的作用,有助于彈奏者正確地表達樂曲的思想感情,保持樂句的完整性。所以,初學者要嚴格按照規定的指法練習,老師也要認真督促檢查。
剛開始練習,指型要保持在五指手位上,用指型來移位非常便捷。在學習復雜的指法前,在教師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經過練習實踐建立五指組的指法感覺。這是學習音階、琶音指法的基礎,而音階和琶音又是鍵盤技巧的基礎,所以得非常重視五指練習,然后把手位逐漸擴展。先練拇指從掌下穿過和手在拇指上越過即穿指、跨指音階,還要練手的伸終止式、琶音。在輔導學生彈奏方法的同時,要嚴格要求彈奏指法的準確性。在順指法、穿指法、跨指法、擴指法、縮指法、輪指法中,后三種較易出錯誤,而在音階、半音階、琶音、和弦等彈奏中,琶音與和弦較會弄錯指法或讀譜較粗心犯錯。
除此,黑鍵與白鍵的交替彈奏,對指法提出了更嚴格地要求,因為指法錯誤造成彈奏中斷的情況屢見不鮮。特別是雙音以上的轉位,為了彈奏中不至于盲目移位,并為讀譜提供方便,要找出共同音,許多學生沒按指法來彈,彈雙音與和弦轉位都會有一次換位跳動,沒有充分發揮五指的作用,這不但增加了彈奏困難,而且易出錯誤,合理的指法將有效避免這種現象。若指法不當或粗心,還會使聲音質量和均勻程度都受到一定的影響,所以指法的合理運用也是流暢的基本保證。
練習時不能只追求快速度,最需要的是要規范的彈奏方法,養成良好的練習習慣,掌握準確的音色、節奏。掌握運用正確的指法,必須靠長期認真、不斷的努力和養成良好的彈奏練奏習貫,并不斷究善。學生要用聽覺參與彈奏,把精力花在讀譜上,不能粗糙應付,過急地完成作業,否則彈出來的聲音單調、機械。當然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隨著學習時間的推移和進度的深入,技巧問題因人而異日見明顯,以區別對待為好。
彈奏方法特別是指法的訓練是枯燥的,教師要把指法的訓練與讀譜、節奏訓練及音樂表現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用正確的彈奏方法表現完美的音樂形象,啟發學生理解彈奏方法、指法等正確的重要性,提高學生掌正確彈奏的積極性并持之以恒,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值得再提:要從電子琴彈奏特點出發,精選練小曲,力求做到簡潔、系統,避免簡單重復,讓學生用盡可能少的時間去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并積累一定的曲目,適當的時候可指導學生自己編排指法,做到學以致用,通過電子琴演奏嚴、專注的學習不斷豐富學生自己的音樂人生,陶冶情操,練就聰慧的大腦和靈巧的雙手,對學生的文化學習也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如今,越來越規范的電子琴教師隊伍向我們走來,電子琴專業學科在各大音樂學院得到認可,無不令人驚喜;音樂文獻浩如煙海,電子琴藝術學無止境,前程無量。讓我們為共同提高電子琴教學水平,不斷規范音樂教學和考級,開創音樂藝術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