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先 陳強 邱勤華
威遠農商銀行從無花果特色農業規?;跗诩磪⑴c其中,及時提供金融服務和信貸資金支持無花果“種產銷”各環節。
針對農戶需求,采用小額信用貸款方式,支持“購化肥、農藥”“提灌”等無花果種植必要生產物資的資金需求。近年來,威遠農商銀行累計向無花果種植戶投放小額信用貸款達2000萬元,目前不良貸款僅3筆,余額9.5萬元。
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其承包的土地經營權進行內部價格評估,在此基礎上提供貸款,切實解決專合社無“抵押物”的融資難題。自2014年以來,該類貸款累計投放1400萬元,目前余額200萬元,貸款形態正常。
針對“產加銷”龍頭企業,采用信用、第三方保證、動產抵押等方式向其提供資金支持,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威遠農商銀行累計為威遠金四方果業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無花果“深加工”企業和以四川久潤泰科技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無花果“精加工”企業提供約13365萬元信貸資金,目前無不良余額。
整合優勢資源,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威遠縣通過對土地、生態、勞動力以及資金等方面的整合,從優化區域布局,壯大種植基地規模;培育產業龍頭,拓展加工業發展;實施品牌戰略,提升產業知名度等方面進行安排部署,推進現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化經營,促進農民增收。截至目前,全縣無花果種植面積達到5.2萬畝,成片集中種植面積全國第一。年產量5.2萬余噸,帶動農戶1.5萬余戶,戶均增收約1.1萬元。2018年全縣無花果加工量4.7萬噸,實現產值6.8億元,無花果加工產品銷售份額占全國同類產品的61%。
增加就業崗位,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威遠縣通過組織一年一度的無花果采摘節活動為該產業造勢,這不但將“中國無花果之鄉”這張名片推向了縣外,更提高了農產品的商品轉化率,無疑也促進了農民增收。自2015年以來,威遠縣已連續舉辦了五屆“無花果采摘節”,據不完全統計,采摘節累計接待游客已達300萬人次,綜合收入達5億元,增加就業人口1500多人,包括農民1300名,更間接帶動了不少農戶在無花果產業中創收增收。
產業信貸投入較為單一。威遠農商銀行支持無花果產業主要是無花果種植、加工銷售及采摘園,站在鄉村振興的戰略總目標來說,應當進行多方面的多項投向共同發展,包含無花果產業對相應的水利建設、道路交通、生態旅游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但是由于農村基礎建設的項目周期比較長、規模較大、風險較高以及回報率低等,同時也存在管理機制的缺失,承載主體不明確等不符合規定,使得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等相關領域的信貸規模極少。無花果產業與鄉村旅游產業現階段是發展初期階段,還未形成較大規模的產業鏈,相關“產旅”公司缺乏較為完善的管理架構與合規的擔保,農村產業金融需求正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威遠農商銀行對此缺乏一定的多元化供給。
鄉村金融服務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威遠縣發展無花果產業所需的資金超過80%來自威遠農商行,但銀行是中小法人機構,資本凈額增長緩慢,無法滿足規模企業不斷增長的金融需求。同時,對于金融信息的宣傳工作還做得不到位,針對無花果種植的產業政策與金融政策,無法及時有效地傳達給農戶,農戶在種植的過程中,不了解市場的信息,造成盲目投資,但收益卻較少。除此之外,由于無花果產業種植也較為分散,使得金融機構布設的機器無法覆蓋到全部范圍,加上農民很少去主動了解金融政策信息,對于銀行組織開展的金融知識宣傳活動的參與程度不高,使得銀行與農戶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信貸產品研發不足?,F階段,農業規?;约爱a業化是經營的重要方向,同時也催生了農村金融需求的多樣化。正是由于這一趨勢,原本貸款主要對象為無花果種植業的農戶向著新型經營主體進行拓展,貸款金額也從小額貸款轉變為大額貸款,貸款方式也由小額信用轉變為擔保貸款,貸款的期限從短期開始轉向中長期貸款。威遠農商銀行由于科技支撐、政策因素、風控不足等原因研發的貸款產品在各方面的設計也與“三農”資金需求特點不相符,包括期限、結構以及金額等方面。如:以“政銀擔”模式開辦的“鄉村振興農業產業發展貸款”(簡稱“鄉村振興貸款”)規定當單筆貸款出現損失時由威遠農商銀行、“鄉村振興貸款風險補償金”和擔保公司按3:3:4進行分擔;同時威遠縣政府相關部門出臺的文件明確了支持的專合社成員原則上不少于50戶且財務管理規范,家庭農場必須運行1年以上且貸款金額不超過100萬元,鄉村振興貸款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等,金融產品很難滿足“鄉村拓興”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堅持現代農業產業一體化。將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以及經營體系作為核心內容,以農業種植業作為基礎,加強對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政府應通過對社會資金的引導,引進先進技術與管理人才,以此來促進農村產業的融合;并進一步通過對農業種植業產品結構、產業結構以及產業布局等進行升級與優化,扶持種植、加工、銷售以及流通為一體的特色企業,促進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的相互呼應。金融機構特別是作為農村金融主力軍銀行的農商銀行,應利用多種信貸產品支持高標準農田、骨干水利工程、中小型農田水利等基礎農業建設,強化對農村特色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信貸支持,優先支持包括無花果、茶葉、生姜、七星椒等優勢農業產品“種產銷”一體化金融服務,重點支持無花果的集散、冷鏈物流以及產品展銷中心建設,做好農產品流通領域及休閑農業等方面的金融工作。
堅持金融服務普惠化戰略。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對金融知識進行普及。農商銀行應以“送金融知識下鄉”“走千訪萬”等活動為載體延長服務鏈條,不斷擴大服務的覆蓋范圍,向農戶普及惠農知識、金融知識及信貸優惠政策,增強農民對金融政策與知識的了解程度,不斷提高農民的金融素養與風險意識,提高鄉村居民運用金融服務來致富的能力。進一步加大“村村通”工程,加大POS/EPOS機具和手機移動支付等支付工具的應用推廣,加快助農取款服務點的優化布局,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戶的金融需求。
堅持優化與調整信貸政策。一是加強與當地人民銀行、農業農村局、財政局等政府部門溝通,修訂完善《鄉村振興農業產業發展貸款風險補償金實施方案》,明確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外其他涉農企業的貸款條件等。二是根據鄉村振興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力度,不斷支持循環農業技術的發展;重點培養包括無花果在內種植業的規模化經營,擴大優勢農業產業鏈條,以此滿足綠色農業發展的金融需求。三是不斷順應農村經濟發展的變化與要求,建設針對不同農業產業經營主體的客戶體系,實現針對性的“一戶一策”信貸政策。四是應當大力扶持休閑農業、特色農業以及鄉村旅游、電商企業的發展,推動農業、旅游業等各個產業的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