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濤
【內容摘要】近年來,隨著無人機技術的發展和廣泛適用,人們在得到相關便利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一些棘手問題。由于缺乏詳細明確的法律規定,在無人機的開發和使用中,出現了包括干擾民航正常運行、窺探隱私、非法測繪、“黑飛”等不法事件,這表明在無人機領域加強法律規制勢在必行。無人機的生產者處于法律制度作用的前端,將生產者的行為控制在合法的框架內,將有利于保證無人機的出廠性能和指標,可以降低使用無人機過程中的風險。本文以對無人機生產者的法律規制為核心,采取明晰無人機的生產標準、確保無人機飛行行為可控、實行無人機強制登記等措施。
【關 鍵 詞】無人機;生產標準;飛行可控;實名登記
中圖分類號:D922.2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20)02-0026-03、
一、無人機的理論界定
無人機,全稱為“無人駕駛飛機(Unmanned Aerial Vehicle)”,其英文縮寫為“uav”,是一種視距內或視距外通過無線方式控制其飛行的飛行器,關于無人機的定義,描述多有不同,百度百科詞條“無人機”中,將其定義為“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或者由車載計算機完全地或間歇地自主地操作。”①我國發布的《輕小無人機運行規定(試行)》中,將無人機定義為“無人機(UA:Unmanned Aircraft),是由控制站管理(包括遠程操縱或自主飛行)的航空器,也稱遠程駕駛航空器(RPA:Remotely Piloted Aircraft)”。②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2016年在《Small Unmanned Aircraft Systems》定義無人機為無人在飛行器內直接操作的飛行器(An aircraft operated without the possibility of direct human intervention from within or on the aircraft)。③
雖然表述多有不同,但仔細研究仍可以得出無人機是不可載人、可搭載一定負荷、可在視距內外飛行、具有飛控系統等特征,其中飛控系統是無人機的核心特征,這也將其與航模區分開來。
二、無人機使用中的現實問題及對生產者加強法律規制的必要性
近幾年,無人機被新聞媒體屢屢爆出“黑飛”、干擾民航飛機、窺探隱私等問題。另外還有多不勝數的見于報端的無人機窺探別人隱私、墜毀、撞墻等事件。盡管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些問題的產生都是無人機消費者的不當操作,但是筆者認為,無人機的監管不應當簡單的僅僅從消費者這里開始,追本溯源,從無人機的生產開始,那么這些問題同樣是可以減少或避免的。
三、對無人機生產者的法律規制
2017年12月22日,工信部印發了《關于促進和規范民用無人機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工信部預測2020年無人機產業產值將到達600億人民幣。到2025年將達到1800億人民幣產業產值。④600億與1800億人民幣預示了無人機行業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將會持續急速增長,這就意味著必須有一套有效的針對無人機的監管措施,這樣才能讓無人機及其相關產業更好的發展,這也有助于頻頻發生的無人機問題的解決。筆者認為,當下對無人機生產者的監管,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發布民用無人機生產的法定標準
關于無人機的相關標準,目前可查的僅有一下幾項:GJB 2347-1995 《無人機通用規范》、GJB 3060-1997《無人機電氣系統通用規范》、GJB 5433-2005 《無人機系統通用要求》、GJB 5434-2005《無人機系統飛行試驗通用要求》、GJB 5435-2005《無人機強度和剛度規范》。但是這五項標準僅是國軍標,指向的更多是軍用無人機,且年代較早,已經不適應現今民用無人機的生產。
而關于民用無人機的相關標準,目前有中國(深圳)無人機產業聯盟在2015年6月發布的《民用無人機系統通用技術標準》、《固定翼無人機系統通用技術標準》、《多軸無人機系統通用技術標準》、《單旋翼直升無人機系統通用技術標準》。這些標準規定了多種民用無人機的應用范圍、分類、主要技術參數、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包裝運輸存儲等部分。但遺憾的是,并未將民用無人機生產標準包含在內。
我國目前民用無人機行業亟需統一生產標準。
在工信部預測在2020年能達到600億人民幣產值,2025年可以達到1800億人民幣產值的無人機行業,沒有統一的生產標準是非常不妥的,新聞報道的無人機安全事件也是屢見不鮮。這十分不利于無人機行業的發展。目前國內市場從事無人機生產、銷售、代理的企業超過四百家,但問題是這些企業仍未形成統一的生產標準,水平參差不齊,生產、銷售的無人機在飛行時存在安全隱患,也會給無人機的監管帶來難題。
工信部針對民用無人機行業發展目標,在《關于促進和規范民用無人機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制修訂200項以上民用無人機標準,滿足產品研發和生產、產業應用、安全監管等行業發展需求,建成民用無人機標準體系。”、“......建立完善標準體系和檢測認證體系......”、“......促進經過市場檢驗的先進團體標準轉化為行業或國家標準......”、“加強民用無人機試驗檢測認證、試飛驗證等技術和方法研究,形成民用無人機產品安全性、質量可靠性等檢測認證標準。”⑤
可以發現,工信部也意識到目前民用無人機行業中統一生產標準的重要性。
近幾年,無人機行業“負面”新聞不斷,許多無人機項目失敗,部分無人機廠商出現產品質量問題頻出、內部管理混亂、出貨靠刷單、拖欠供應商貨款等問題。只有發布民用無人機統一生產標準,才有利于無人機市場的統一監管,也避免無人機行業的混亂現象,還有利于消除目前無人機行業的產品質量問題。那么當消費者購買的是滿足標準的無人機產品,才可以避免無人機因生產質量問題而產生的墜機、損壞等事件。
(二)確定保證飛行可控的法定強制標準
如果關注無人機,就會發現無人機闖入機場、軍事區域的事件經常發生。無人機飛行行為的不可控,會給社會生活到來極大威脅。
2016年民航局發布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空中交通管理辦法》提出無人機要通過接入電子圍欄明確禁飛區,保證無人機飛行時間、空間在可控范圍內。這是一項有效控制無人機飛行行為的措施,但應當注意到,這項規定主要針對的是無人機成品生產廠家,諸如大疆、極飛等生產廠商。但是市面上,存在著大量自行購買零配件組裝的無人機,在無人機的核心部件——飛控上,零散配件組裝而來的產品完全可以不設電子圍欄、可以任意編寫航跡規劃,就是設置了電子圍欄,某些消費者也完全可以對電子圍欄、GPS進行破解進而突破此項規定。這一現象在非正規產商產品、零件組裝無人機中十分嚴重,因而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遺憾的是,目前我國的一些規定,并無法有效規制此類自行組裝的無人機或者一些開源飛控,這讓自行組裝無人機與開源飛控成為了法外之地。
對此,筆者認為不論是無人機產品生產廠商還是無人機零配件生產廠商,都應當強制要求在無人機飛控上接入電子圍欄功能,廠商也應當加強技術開發,避免飛控系統被消費者隨意破解。
另外,在無人機飛行行為的控制上,無人機廠商可以借鑒民航飛機與空管系統之間就已在使用ADS-B的技術。⑥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無人機隨意飛入機場,同樣,其他不適合無人機起飛的場合,也可以開發相似的技術,主動干擾無人機的起飛與接近。
此外,無人機云技術也應當大力發展。民航局在2015年12月29日頒發的《輕小型無人機運行規定》中重點講述了無人機云的重要性。此無人機云也就是輕小型民用無人機運行動態數據庫系統,這個系統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實現實時監測民用無人機的飛行信息。在人流聚集或機場等區域,該系統要求無人機對其飛行的高度、距離等信息每秒匯報一次。通過實時監測無人機的飛行信息來保證飛行安全與地面安全。
筆者認為,只有在無人機軟件、硬件等方面多管齊下,才可以讓無人機的飛行行為可控。
(三)完善無人機的強制實名登記制度
2017年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了《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名制登記管理規定》,要求國內民用無人機擁有者必須在2017年6月1日開始按照該規定的要求進行網上登記,并說明在2017年8月31日之后仍未登記的民用無人機擁有者,將被視為是違反法規的違法行為。據民航局在2017年6月13日公布的數據,已經有4.5萬架無人機擁有者進行登記。同時該規定還對民用無人機生產廠商的登記做了要求。在該規定第2.2條中對民用無人機制造商做了三項要求,分別是:
1.在“無人機實名登記系統”中填報其產品的名稱、型號、最大起飛重量、空機重量、產品類型、無人機購買者姓名和移動電話等信息;
2.在產品外包裝明顯位置和產品說明書中,提醒擁有者在“無人機實名登記系統”中進行實名登記,警示不實名登記擅自飛行的危害;
3.隨產品提供不干膠打印紙,供擁有者打印“無人機登記標志”。
以大疆公司為例,大疆公司賣出的每一臺無人機設備,機上都有唯一的且不可更改的標識碼,并且在組成無人機的各個部件上也有與整機相對應的識別碼。這就意味著,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大疆無人機產品的零部件來確定此零部件來自哪一臺無人機。
但是這幾項要求,同樣是對民用無人機整機廠商所做的要求,這項規定對無人機配件生產廠商并無多少約束力,消費者通過購買散件自行組裝無人機也顯然不可能達到大疆這樣企業出售的整機的可識別性。筆者認為,對民用無人機的監管,主要是監管無人機的飛行,而民用無人機飛行的核心部件即是飛控系統(飛控子系統是無人機完成起飛、空中飛行、執行任務和返場回收等整個飛行過程的核心系統),所以,對民用無人機的監管的核心就是對民用無人機飛控的監管,尤其是針對消費者自行組裝的無人機,對無人機飛控的監控即可以監控整個無人機。所以要求無人機飛控生產廠商對其產品的出售進行登記是必須的。
四、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無人機產業的發展需求迅速增加。一個新生事物在一定的發展階段出現和遇到一些問題是難免的,只要遵循科學方法,不斷建立起完善、合理、有效的管理體制與機制,防范于未然,就一定會使行業快速健康地成長起來,有更好更大的發展空間。而這些都要建立在無人機的源頭也就是對生產者的有效監管上,筆者認為目前以發布民用無人機生產的法定標準、確定保證飛行可控的法定強制標準、完善無人機的強制實名登記制度這三項措施,即可達到這一目標。
注釋:
①百度,https://baike.baidu.com/item/無人機/2175415?fr=aladdin,2018-4-15.
②中國民用航空局.http://www.caac.gov.cn/XXGK/XXGK/GFXWJ/201601/t20160113_26519.html,2019-4-15.
③U.S.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2016年6月21日,107-2.Small.
④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http://www.miit.gov.cn/n1146285/n1146352/n3054355/n3057585/n3057589/c5975693/content.html,2019-4-15.
⑤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http://www.miit.gov.cn/n1146285/n1146352/n3054355/n3057585/n3057589/c5975693/content.html,2019-4-15.
⑥該技術原理是,每架民航客機都裝有一套ADS-B發射裝置,每隔一定時間就向外以一定的特殊頻率發送自己的航班、地理坐標、航向、速度等信息,而空管指揮系統和其他客機通過ADS-B接收裝置,收到這些信息后就可以提前做出避讓等應對動作.系統對于正在接近的載人飛行器進行預警,可以不斷提醒和警告操控者.于此同時,系統可以自動根據民航客機的相對距離、航向以及用戶所操作的無人機當前的飛行高度等信息評估風險.如果發現無人機存在威脅到民航客機的潛在可能性,而操作者仍無規避操作的時候,系統甚至可以強制其下降高度或迫使其降落.
參考文獻:
[1]劉明遠.民用無人機社會風險防控與法律監管[J].行政管理改革,2019(08):44-49.
[2]高榮林.美國警方使用無人機偵查的法律規制問題[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0(04):60-66.
[3]任一可.我國民用無人機法律規制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18.
[4]左榮昌.國外無人機立法及對中國的啟示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1):79-83.
[5]欒爽.無人機法律規制問題論綱[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01):32-37.